|雙周聚焦·政策速遞|
日前閉幕的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定》,深刻闡明了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工作,全面部署了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主要任務、改革舉措和組織保障。主要目標:到2015年,美麗浙江建設各項基礎性工作扎實開展;省“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民生保障和社會公平等主要指標全面完成。到2017年,美麗浙江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生態環境質量、人民生活品質、社會文明程度等方面的目標全面完成。到2020年,初步形成比較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爭取建成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美麗中國先行區。再經過較長時間努力,實現天藍、水清、山綠、地凈,建成富饒秀美、和諧安康、人文昌盛、宜業宜居的美麗浙江。力爭三年內,全省河流1—3類水質斷面比例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PM2.5濃度比2012年下降20%以上,年優良空氣天數達到250天以上;設區市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30%以上,專用停車位新增60萬個;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處理實現全覆蓋;“垃圾海灣”、“東海無魚”狀況得到改善;完善從田頭到餐桌食品安全全程管控體系,餐桌安全問題得到有效整治,切實在生態文明領域取得惠民利民的實際成效。
會議確定,一是取消和下放新一批共52項行政審批事項,其中“享受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核準”,“對吸納下崗失業人員達到規定條件的服務型、商貿企業和對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減免稅審批”等關系投資創業的34項審批事項。二是為進一步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在保持資質資格水平不降的前提下,減少部分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三是圍繞促進投資創業便利化、優化營商環境,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許可、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書核發、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資格認定、設立內資演出經紀機構審批等36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后置審批。繼續清理和壓縮現有前置審批事項。
一是加快推動公立醫院改革。推進公立醫院規劃布局調整、建立科學補償機制、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完善縣級公立醫院藥品采購機制、建立和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健全分級診療體系、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二是積極推動社會辦醫。放寬準入條件、優化社會辦醫政策環境、加快推進醫師多點執業、推動社會辦醫聯系點和公立醫院改制試點工作。三是扎實推進全民醫保體系建設。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整合和完善籌資機制、改革醫保支付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推進異地就醫結算管理和服務、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四是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建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進一步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和穩定鄉村醫生隊伍。五是規范藥品流通秩序。規范藥品流通經營行為、提升藥品流通服務水平和效率、改革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六是統籌推進相關改革工作。完善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制度、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機制、加強醫療衛生全行業監管、建立健全考核評估機制、加強科技和產業支撐、加強組織領導。
農業部會同18個國家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工作協調組成員單位,將主要政策措施細化為21項任務。這些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6個方面:一是深化種業科研體制改革;二是支持企業提高育種創新能力;三是組織國家良種重大科研攻關,會同科技部,以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蔬菜等為重點,編制國家良種重大攻關五年規劃;四是加強種質資源保護管理,編制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五是推進國家級種子生產基地建設;六是加大種子市場管理力度。
海關總署日前公布《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將國務院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中涉及海關工作的政策舉措,細化成落實措施。一是抓改革,包括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設計、加快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全面推行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提高海關查驗效能、全面推進關檢合作“三個一”、研究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等6項改革。二是減負擔,包括積極支持擴大進口穩定出口、優化稅收征管,推進自貿區戰略、進一步規范進出口環節經營性服務和收費、配合完善出口退稅政策等4項措施。三是促升級,包括建立和完善與服務貿易特點相適應的海關監管模式、創新保稅監管模式、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整合優化等3項措施。四是優環境,包括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支持新型貿易平臺發展、完善海關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引導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加強統計分析和統計服務、深化海關國際合作支持企業“走出去”等7項措施。
《辦法》規定,《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有中方控股(含相對控股)要求的總投資(含增資)3億美元及以上鼓勵類項目,總投資(含增資)5000萬美元及以上限制類(不含房地產)項目,由國家發改委核準。《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限制類中的房地產項目和總投資(含增資)5000萬美元以下的其他限制類項目,由省級政府核準。《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有中方控股(含相對控股)要求的總投資(含增資)3億美元以下鼓勵類項目,由地方政府核準。外商投資企業增資項目總投資以新增投資額計算,并購目總投資以交易額計算。外商投資涉及國家安全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全審查。《辦法》規定,由地方政府核準的項目,省級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具體劃分地方各級政府的核準權限。由省級政府核準的項目,核準權限不得下放。除上述范圍以外的外商投資項目,由地方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備案。
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了首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80個基礎設施項目,涵蓋鐵路、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重大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工程,油氣管網及儲氣設施,現代煤化工和石化產業基地等。在五大類80個項目中,清潔能源工程項目總計36個,其中30個為分布式光伏規模化應用示范區。重大工程較為集中的是交通基礎設施,包括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北京地鐵16號線、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工程等。還包括民營企業寬帶接入網、數據中心、移動虛擬運營試點等項目。外國投資者同樣可以參與這些項目,但必須遵守特定項目既有的對外資投資的規定。
財政部日前發布2014年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試點辦法的通知,明確2014年上海、浙江、廣東、深圳、江蘇、山東、北京、江西、寧夏、青島試點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辦法》規定,試點地區地方政府全年的發債總量不能超過國務院批準的當年發債規模限額。2014年發債規模限額當年有效,不能結轉到下一年。根據《辦法》,試點地區發行的政府債券是記賬式固定利率附息債券。2014年政府債券期限為5年、7年和10年,比例為4:3:3。
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聯合下發了《關于提高2014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的通知》。對2014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問題通知如下:各級財政對新農合和居民醫保人均補助標準在2013年的基礎上提高40元,達到320元。其中:中央財政對原有120元的補助標準不變,對200元部分按照西部地區80%和中部地區60%的比例安排補助,對東部地區各省份分別按一定比例補助。農民和城鎮居民個人繳費標準在2013年的基礎上提高20元,全國平均個人繳費標準達到每人每年90元左右。個人繳費應在參保(合)時按年度一次性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