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啟北
工業企業治污需創新理念和方式
任啟北
多年來,湖州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按照生態立市、產業興市、人才強市的思路,敢向綠色考核要紅利,堅定不移地朝著“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濱湖大城市”的總目標前行。特別是近年來以“五水共治”為載體,倒逼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勢頭良好,但任務艱巨。
湖州是全國最早實現所有鄉鎮建立污水處理廠的城市之一。據調查,當前湖州工業企業治污水、抓節水,已形成四種運行模式:一是以長興縣域內一批企業為代表的運行模式,即排放高污染水質的企業先預處理和非排放高污染水質的企業污水,一起進入城鎮污水管網,由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處理后達標的水,回流上述企業或其他企業循環利用,這種運行模式在全市工業企業中約占10%。二是一批排放高污染水質的企業,通過自有的污水處理設施先預處理,達到規定標準后,(非排放高污染水質的企業污水直接)進入城鎮污水管網,由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處理達標后直排到河流,這種運行模式的企業約占工業企業的80%。三是少數龍頭骨干企業主業、副業一起抓,自建污水處理廠處理自身排放的污水,處理后直排到河流(個別的也在嘗試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這種運行模式的企業約占工業企業的5%。四是約占5%的小微企業因城鎮污水管網不夠健全,產生的污水直排到河流。
目前工業企業治污水、抓節水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偷排是常態。據悉,近3年,湖州立案查處的以工業企業偷排污水為主的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多達1133起,其中2013年達465起(處罰金額1892.87萬元)、占三年的41.04%。由此可見,讓每家企業都自覺堅持依法經營、自覺治污的任務還任重道遠。二是節水是短板。2012年,全市工業總用水量為53409.12萬噸,除火電、鋼壓延加工兩大類企業的重復用水量外,其他企業僅占總重復用水量的18.22%。由此可見,絕大部分工業企業還遠未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如何以“五水共治”為契機,既治表更治本,真正使湖州工業企業走出一條治污水、抓節水、無公害、無廢水之路?經研究,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要創新工業治水理念。工業治水,必須樹立三種理念:一是治污抓源頭的理念。充分認識污水在河里、制污在岸上、重點在工業。必須從污水的源頭抓起,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將工業企業治污水、抓節水作為“五水共治”的重中之重。二是治污逼轉型的理念。充分認識工業企業治污水、抓節水,根本目的是為了倒逼工業企業轉型升級,促使其專攻主業、機器換人、節能降耗、提質增效。必須綜合治理、綜合施策,實現工業企業生產的現代化、清潔化。三是治污靠循環的理念。充分認識工業企業采取服務外包模式,促進循環利用水資源,達到治污水、抓節水、無公害、無廢水,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需要努力的方向、追求的目標。
要創新工業治水舉措。一是淘汰一批。按照“無公害”的要求,對一部分能耗大、污染重、效益差,所納稅金還不夠治污成本的企業,要嚴密科學組織評估,將其列入“黑”名單,促使其有序地關閉、淘汰和轉產。二是嚴懲一批。對有偷排污水等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要進一步加大處罰力度,處罰金額要堅持“就高不就低”,特別是對付不起處罰金的企業,要責令先關閉、后拍賣,特別是對偷排主要負責人要依法從重懲處,真正讓企業不敢偷排。三是提升一批。按照“創新驅動、工業強市”的戰略理念,全市各級各地要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辦法和手段,推動工業企業專攻主業、機器換人、服務外包,實現生產的現代化、清潔化,努力使“規上企業”有足夠的資本投入治污水、抓節水。四是引育一批。按照爭創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標準,一手抓引進,一手抓培育。通過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引進若干具有國際國內頂尖水平的污水處理公司、人才和裝備設施,提升湖州工業企業治污水、抓節水的能力;從湖州現有的污水處理企業中,選擇若干家有基礎、有潛力的企業,進行重點的培育,讓他們有實力達到中水回用和對外擴張。
要創新工業治水方式。一是各負其責。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著重從規劃、政策、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以及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方面下功夫,并充分發揮工業企業治污水、抓節水的主體作用。二是典型引路。要以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深入調研,總結推廣市域內若干家有現實代表性并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循環利用水資源的工業企業和污水處理公司的經驗做法,使全市企業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三是以點帶面。培育強一批國內一流的污水處理公司,兼并其他污水處理公司,更好地服務工業企業和其他企業、單位及城鎮居民,使市域企業、單位等生產生活所排污水基本實現循環利用。
作者單位:湖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