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紅
商標無效宣告制度比較研究
崔立紅
我國2013年商標法將注冊商標無效宣告制度與商標異議、商標撤銷等制度區別開來。通過比較研究,我國商標無效宣告法定事由中,因與在先權利沖突給注冊商標帶來不同法律后果的二元模式需要互為依賴式的完善。注冊商標無效宣告司法審查范圍和救濟方式的有限性,引發循環訴訟。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被告身份,不利于平等當事人間有關商標權效力爭議的解決。民事訴訟模式的采用有違行政行為公定力原則,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方式更具立法與實踐的可操作性,該程序若能在知識產權專門法院運行,更加利于司法的統一性。
商標無效宣告 法定事由 在先權利 無效宣告的司法審查
2013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以下簡稱2013年商標法)修改出臺,而注冊商標無效宣告制度的明確無疑更是本次修改的亮點之一。此前,商標無效宣告制度,先是在商標“異議”的名下,a1950年頒布的《商標注冊暫行條例》第5章為“異議程序”。 異議,是針對尚未獲得商標局核準注冊的商標,依照法定事由來禁止其商標注冊的制度。后又被歸入“撤銷”家族。b1963年《商標管理條例》、1982年第一部商標法、1993年和2001年的兩次商標法修改,都明確規定的是商標撤銷制度。商標撤銷,是指商標注冊人違法使用注冊商標或者使用注冊商標不當,由商標管理部門依法使商標權歸于無效的制度。概念的混淆,不僅給我國商標法的邏輯體系帶來混亂,而且直接給商標權人和社會公眾的利益帶來損害。本次商標法修改的貢獻,在于直接將“注冊商標的無效宣告”單列為第5章,因使用不當導致撤銷的規定則放到了第6章“商標使用的管理”。2013年商標法修改,是對注冊商標無效宣告制度的正本清源,但這并不等于該制度在我國已經完善,通過比較研究,該制度上仍舊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商標無效,指的是商標本身并不具備注冊條件而獲得注冊的,依照法定程序使得商標權歸于消滅的制度。c黃暉:《商標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09頁。注冊商標無效宣告制度在很多國家都有設立,如德國、日本、美國、英國、韓國等的商標法律制度中都有商標無效宣告的規定。德國《商標法》第50、54條規定,任何人可以向專利局提出無效申請,專利局也可以依職權啟動無效程序;《歐洲商標條例》第6章第2節和第3節,區分了申請商標撤銷與無效的事由,第4節和第5節區分了無效以及撤銷的后果和程序;韓國2012年修改其《商標法》,并且較早地對商標無效與撤銷進行了區分;1988年修改后的美國《商標法》第14條規定了商標無效的兩種情形;日本《商標法》則明確劃分了無效的公權事由與私權事由。
(一)我國注冊商標無效宣告的法定事由
各國的法律傳統不同,對啟動商標無效宣告的法定事由規定并不完全相同。但從學理上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欠缺顯著性等絕對條件而損害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d程永順:《第三次〈商標法〉修正案亟待澄清與完善的若干問題》,載《知識產權》2013年第9期,第 13 頁。稱之為因絕對拒絕注冊理由而被宣告無效;二是欠缺相對性條件而破壞誠實信用的市場競爭秩序,稱之為因相對拒絕注冊理由被宣告無效。
我國2013年《商標法》第44條規定的是絕對拒絕注冊的事由:一是注冊商標使用了禁止用作商 標 的 標 志 ;e《商標法》第10條。二 是 注 冊 商 標 缺 乏 顯 著 性 ;三f《商標法》第11條。是注冊商標違反非功能性要求;g《商標法》第12條。四是以欺騙手段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的。h該事由曾經是司法和行政實踐中適用范圍并不太容易界定的一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駁回常州誠聯電源制造有限公司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常州市創聯電源有限公司商標撤銷行政糾紛再審申請通知書(2006)行監字第118-1號》中將該事由界定在損害公共秩序或者公共利益,或者妨礙商標注冊管理秩序的范圍內,屬于絕對拒絕注冊事由,不應該將該事由中的“其他不正當手段”適用于涉及私權利的在先商標宣告無效的情形中。該通知書進一步明確,要解決侵犯私權利而引起的搶先注冊行為,制止不正當競爭,正確理解和適用《商標法》第31條(對應2013年《商標法》第32條)(“ 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的規定就足夠,屬于私權利領域的商標無效宣告的相對條件。http://old. 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330959,最后訪問日期:2014年2月28日。拒絕注冊的相對事由被規定在2013年《商標法》第45條:一是復制、模仿、翻譯在我國注冊或者未注冊的馳名商標;二是代理人或者代表人以自己的名義將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標進行注冊;三是商標中虛假使用地理標志;四是與在先注冊或者初步審定的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五是違反申請在先原則或者使用在先原則予以注冊的;六是損害他人在先權利,或者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i《商標法》第13條2、3款,第15條,第16條1款,第30條,第31條,第32條。
(二)注冊商標無效法定事由的比較研究
盡管各國對拒絕注冊事由的絕對與相對劃分是一致的,但其中各自的內容與范圍卻與我國并不完全相同。下面選擇與我國法律規定較有差異的在先權利和社團標識進行比較。
1..在先權利
在我國,與在先權利的沖突是導致注冊商標無效的相對事由,法律后果是該商標權被視為自始不存在。盡管日本的商標無效也分公權事由與私權事由,但是在先權利卻不是注冊商標無效的法定事由,引起的法律后果只有禁止使用。如日本《商標法》第29條:在商標權的行使過程中,如與他人在先權利發生沖突,則不得使用,但僅限于與他人權利發生實際沖突的商品范圍和使用的方式。j程曉梅:《日本特許廳商標審判概覽》,載《中華商標》2011年1月,第67頁。
目前從我國商標法的角度看,在先權利的范圍、適用條件和法律效力等方面都沒有作出詳細規定,事實上秉承了《TRIPS協定》第16條之一的立法模式,只是籠統地規定了申請商標注冊的時候不得損害他人在先權利。實踐中,在先權利的保護至少是二元模式:商標法上對在先權利的保護以及其他法律對在先權利的保護。前者的表現是商標評審委員會宣告注冊商標無效,后者則應該是人民法院審理的民事侵權訴訟。在先權利的模糊性,很容易帶來司法與行政實踐結果的矛盾性,例如,在先權利人先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裁定駁回起訴或者否定侵權事實,而后在先權利人又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注冊商標宣告無效的請求,但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了相反的裁決,對損害事實予以確認。k相關案例可參見,2003年恒升商標侵權案件中,在被告注冊商標未被撤銷的情況下,北京市第一中院人民法院認定其注冊商標構成侵權,后該案件上訴到北京市高院以調解結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事調解書(2003)高民終字第399號。再如,在先權利人先向商標評審委員會請求宣告注冊商標無效,但超過了相對無效事由當中“五年”時限的規定,而后在先權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于侵權訴訟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起算,而非商標核準注冊之日,因此,在先權利人很有可能獲得法院的支持,獲得停止侵權的判決。l相關案例可參見,2005年日本國株式會社雙葉社以蠟筆小新著作權受侵害為由,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爭議裁定申請,商標評審會以超過5年時效予以駁回,而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北京市一中院予以受理,(2006)中行初字第404號、(2006)高行終字第381號。如此一來,不僅造成了同案不同判的尷尬局面,也使得商標評審委員會為了維護市場穩定而設置五年時效的意義不復存在。即使2013年《商標法》第45條第3款補充規定,如果在先權的確定必須以人民法院正在審理或者行政機關正在處理的另一案件的結果為依據,允許中止審理,但法條使用的是“允許”而不是“應該”,因此在不中止的情況下同樣的案件仍舊可能出現不同結果的局面。
考察域外法律,對在先權的界定較為詳盡的是法國和德國。例如法國《知識產權法典》第711-4條規定,“侵犯在先權利的標記不得作為商標,尤其是侵犯:(1)在先注冊商標或《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第6條之二所稱的馳名商標;(2)公司名稱或字號,如果在公眾意識中有混淆的危險;(3)全國范圍內知名的廠商名稱或標牌,如果在公眾意識中有混淆的危險;(4)受保護的原產地名稱;(5)著作權;(6)受保護的工業品外觀設計權;(7)第三人的人身權,尤其是姓氏、假名或肖像權;(8)地方行政單位的名稱,形象或聲譽。”m國家知識產權局:《法國知識產權法典(立法部分)》http://www.sipo.gov.cn/zcfg/flfg/qt/wgf/200804/t20080403_369206.html,最后訪問日期:2014年3月7日。德國《商標和其他標志保護法(商標法)》第6條規定:“(1)第4、5、13條意義上的權利發生沖突時,本法中權利的在先權,決定了這些權利的優先權,在先權的確定需要遵循第2款和第3款的規定。(2)對于已申請或已注冊的商標,應以申請日(第33條第1款)確定在先權,或者根據第34條和第35條主張了優先權的,應以申請日確定優先權日。(3)對于第4條第2項和第3項、第5條和第13條意義上的權利,應以確權日確定在先權。(4)根據第2款和第3款,由于相同日期具有相同在先權的權利,應同等對待,并不應彼此對抗”,n法律快車知識產權:《德國商標和其他標志保護法(商標法)》http://www.lawtime.cn/info/zscq/guojiazhengcefag ui/2011021562908.html, 2014年2月1日訪問。即在先權的范圍包括商標權、馳名商標權、商業標志權、商標注冊在先申請權、未注冊商標權、名稱權、肖像權、著作權、植物新品種權、地理標志權及其他受保護的工業產權。因在先權的范圍極其廣泛,法律不可能全部將其囊括,因此法德兩國在立法上均采取開放加列舉的方法,對在先權的范圍加以明確。我國直至2013年《商標法》,都沒有對在先權的范圍予以具體確定,應當在考慮商標法的功能、調整范圍和法律地位的基礎上,結合民法人格權法的規定,對在先權的范圍進一步研究并予以界定。
就在先權引起的二元結構模式沖突的問題,德國商標法采取的做法是,當在先權利的存在與商標注冊相沖突時,當事人可向普通法院提起無效訴訟,由普通法院行使宣告注冊商標無效的裁決。o轉引自葉挺舟:《商標法上在先權救濟機制的質疑與重構》,載《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10月,第28卷第5期,第76頁。即德國對在先權的保護都集中在法院:以商標法向普通法院提起的無效訴訟和依據其他法律向法院提起的侵權訴訟。我國在保護模式上不作改變的前提下,可以改進二元保護模式:當事人可以選擇依據《商標法》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起無效請求,或者依據其他法律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但兩種程序之間不再各自為政,而是互相依賴——如果當事人先提起侵權訴訟,那么在后的無效宣告程序應當中止,待侵權訴訟認定有關法律事實并作出裁決后再繼續無效程序,在后的無效程序直接援用侵權事實而不再進行審查;相反,如果當事人先提起無效申請,后提起侵權訴訟,侵權訴訟應當中止,待無效程序結束后直接援用該程序中對在先權等有關事實的認定。
2..社團標識
我國《商標法》在第10條絕對拒絕注冊事由中保護了官方標志和徽章,但卻沒有包括社團標識。德國規定了社團徽章的保護,日本《商標法》第4條也要求,商標不得與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團體或者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事業的著名標識相同。與德國的規定相似,將與民間社團組織的著名標識相似列為禁止注冊的事項,值得我們在將來的商標法修改中予以關注。近些年,我國的社團組織發展很快,其社會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其標志與徽章也逐步被更多人所熟知。如果商標申請人將含有社團標識的商標進行注冊并使用在商品服務上,無疑將讓消費者產生混淆,所以商標中含有知名社團標識應當劃歸到絕對拒絕注冊的事由中去。
商標權人或者無效宣告程序的申請人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無效宣告的裁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依法對該裁定進行審查,這就是我國商標無效宣告的司法審查制度。p《商標法》第44條。《TRIPS協定》第41條第4項要求“司法當局對最終行政決定”進行“法律方面的審查……”,q參見國家知識產權局:《TRIPS協定》,http://www.baidu.com/link?url=fHmSsIYnlt8iebWpVQhKhR1qkYfczGBAwaeMoAqwgT gsq5FYZbj1X6_HnNeTXc9NiMv5w8EMwHyjxdhKw3qCdZjvpga9duHFyqU5gCNJSH7,最后訪問日期:2013年3月12日。從而為各國知識產權領域司法審查制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一)注冊商標無效宣告司法審查的范圍
我國商標法自2001年修改至今,對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進行司法審查的范圍限于具體行政行為,立法基礎在《行政訴訟法》第5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當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就司法審查的對象比較,世界貿易組織(WTO)要求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行為都作為司法審查的對象,包括具體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作為WTO三大支柱制度之一,《TRIPS協定》規定的司法審查范圍應該與WTO的范圍保持一致,r邱建華:《WTO司法審查與中國行政審判制度的完善》,http://www.chinareports.org.cn/tj/hmds/news357442.htm,最后訪問日期:2013年3月12日。比我國的具體行政行為的范圍要更加寬泛。
(二)商標無效宣告司法審查的程序模式
我國《商標法》第44條和45條概括地規定,當事人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商標裁定程序的對方當事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可見該司法審查的相對人是商標評審委員會,所以當事人提起的訴訟屬于行政訴訟,一審、二審分別是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實行兩審終審制度。但是《TRIPS協定》并沒有規定司法審查的具體模式,而是賦予各成員國就司法審查依據本國司法實踐的具體情況進行自由選擇的權利。
在德國,知識產權案件專門由聯邦專利法院審理,擔任案件審理的法官是從德國專利商標局的高級審查官員中錄用的,具有知識產權相關的專業技術背景。當事人對專利商標局作出的商標無效的宣告,可以向德國聯邦專利法院提起上訴,聯邦專利法院遵循民事訴訟程序,對此類案件進行事實審和法律審。ss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商標司法審查制度赴歐洲考察團考察報告》,載《中華商標》2005 年第 1 期,第22~23頁。
在日本,根據商標法的規定,對商標宣告無效的司法審查采取較強的職權主義模式,訴訟前當事人的申請必須經過日本特許廳審判部的裁決。日本特許廳做出的商標無效宣告雖然屬于行政機關的決定,但因具有濃厚的準司法色彩,仍被作為一審看待。如果對此不服,向東京高等法院下的知識產權高等法院提起上訴。如果對知識產權高等法院的判決中法律部分不服,還可以再上訴到東京高等法院,實際上是三審制。雖然是對特許廳作出的決定不服,但因為在無效決定或撤銷決定中,請求人與商標權人相當于爭議中相互對抗的雙方,在訴訟中充當原告與被告的角色,特許廳相當于居中的審判者角色,商標爭議在性質上更傾向于民事案件;而如果是對特許廳作出的駁回注冊申請決定不服而提起訴訟的,案件性質定為行政訴訟,被告為特許廳長官。t[日]森智香子、廣瀨文彥、森康晃著:《日本商標法實務》,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譯,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年版,第85頁。
在美國,《商標法》第21條規定,當事人對專利局長或者商標申訴委員會作出的商標注冊審查、異議、撤銷的決定不服的,有兩種司法救濟途徑可以選擇:一是向美國聯邦上訴法院上訴;二是直接以商標申請人或者注冊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美國將商標宣告無效的裁決案件大多定性為民事訴訟,法院審理的范圍包括當事人之間的權屬糾紛。司法審查制度一直為美國公眾所依賴。uhttp://www.so100.cn/html/lunwen/falvlunwen/xingzheng/2006-3/18/2006063180140443889939960.htm,最后訪問日期:2010年4月21日。
在英國,商標申請人、無效宣告請求人不服知識產權局的決定,不是按照行政訴訟規則上訴到行政法院,而是按照民事訴訟的一般規則進行審理。v為了真正反映知識產權服務的寬廣領域,打消客戶對概念的混淆和不明確,英國專利局在2007年4月2日正式更名為英國知識產權局。商標無效宣告后,當事人可以選擇向英格蘭威爾士高等法院訴訟,也可以選擇向被指定人仲裁。根據英國《商標法》第77節的規定,被指定人是指被大法官(Lord Chancellor)任命的依據該法負責聽證和裁決上訴案件的人,必須具備商標法所要求的相關身份條件。被指定人類似于仲裁制度中的仲裁員,實行一裁終局。實踐中約有80%的案件當事人選擇一裁終局的仲裁程序,20%的當事人選擇到法院起訴。仲裁方式大受歡迎,不僅因為其程序便捷高效(通常三個月內就可解決),而且體現了當事人對仲裁程序公平正義的高度信任,這種信任來自于大法官任命的被指定人通常都具有極高的法律修養和令人嘆服的人格魅力。
比較后可以看出,英美法系的美國、英國和大陸法系的德國、日本對待商標無效程序的司法審查大多數都是采用民事訴訟程序,因此審查的對象不僅包括法律適用,也包括案件事實。即便是采取特許廳行政裁決前置模式的日本,在上訴審理中也并非作為行政訴訟進行,而是作為平等的申請人和商標注冊人以民事案件來審理。
(三)注冊商標無效宣告的司法審查救濟方式
依據《行政訴訟法》,在商標無效宣告司法審查程序中,因為商標評審委員會有關商標權有效、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涉及怠于履行行政職責和行政處罰,所以法院通常采用的救濟方式有“維持行政裁定”或者“撤銷、部分撤銷行政裁定并發回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因為堅守“司法不干涉行政”的原則,當法院與商標評審委員會結論不一致時,只能發回商標評審委員會重新審理,而不能直接對商標權的效力進行判決,不能直接糾正行政行為的合理性。爾后,對于法院作出的司法審查判決,商標評審委員會重新進行裁定,當事人仍然可以就該結論請求法院進行司法審查。如此一來,“終審不終”、“循環訴訟”的現象便伴隨著商標權始終,致其效力長期難以確定。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從2002年至2006年間曾經對商標確權行政案件判決方式做過調研:僅撤銷行政裁決的判決有7件,占撤銷判決總數的18.9%;撤銷并責令重新作出行政裁決的有19件,占撤銷判決總數的51.3%;撤銷并直接宣告商標權效力的有10件,占撤銷判決總數的27%。盡管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啟了直接變更確權的嘗試之門,但很快被二審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所關閉——2004年的8件案件被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實體改判,說明該種改革嘗試并沒有得到二審法院的肯定,所以自2005年直接宣告商標權效力的判決便大量減少,直至2006年未有適用。ww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編著:《商標確權行政審判疑難問題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76~277頁。二審法院不支持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該判決方式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據,再者也明顯違反“司法變更權有限”的原則,即司法審查不能代替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
相反,采用民事訴訟程序對商標權效力進行司法審查的,通常法院都有權對其效力直接審查作出結論。如在英國,經審理判定維持知識產權局決定的約90%,其余的由法院重新作出決定,除非英國知識產權局有程序錯誤,法院才會判定發回知識產權局重審。
(四)注冊商標無效宣告司法審查程序中當事人的選擇
根據2013年《商標法》的規定,商標無效宣告司法審查程序中的被告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商標評審委員會,商標裁定程序的對方當事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訴訟。一旦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商標評審委員會需要提交答辯意見、舉證、出庭、辯論等,這種被告身份直接導致“商標評審委員會成為了商標評審程序中的獲勝方不請自來的、免費的辯護者”。x邱春梅:《我國商標確權糾紛解決機制研究》,中南大學2009年碩士學位論文,第29頁。從原來的居中、不偏不倚、沒有個人私利,變成了為一方當事人辯護,商標評審委員會進入兩難境地:如果太積極,肯定有一方當事人高興;太消極,另一方當事人高興。y新華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突出重圍快樂前行》,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3-08/12/conten_1-22145.htm,最后訪問日期:2014年3月7日。事實上,商標評審委員會作為準司法機構不能為任何一方的利益進行辯論,現行商標法的這種程序設計和當事人選擇,違背了行政機構的基本職責,也不符合商標制度的基本目標。
在德國,專利商標局一般不參與就其決定進行上訴案件的審理,只有當涉及公共利益或者重要的法律問題,德國聯邦專利法院會邀請德國專利商標局局長參加,專利商標局局長可指定專人或提交書面陳述或參與庭審,但是這種情形在實際中很少發生。在英國的訴訟中,存在以單方當事人與知識產權局局長為兩方主體的模式,以及以雙方當事人為兩方主體的模式,知識產權局局長不參與案件,但可自由決定是否指派律師說明案件的情況。z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評審委員會:《解析德、英、歐盟商標司法審查制度》,載《中國知識產權報》2004年12月28日,第5版。在日本,針對特許廳長官作出的商標無效的裁定向法院提起上訴的,原被告為無效申請人和商標權人,與特許廳無關,此類上訴案件是依照民事訴訟的程序進行審理的。@7趙 夢迪:《商標授權確權司法審查制度評析》,2013年外交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23頁。
由此可見,與我國商標評審委員會作為被告的行政訴訟程序不同,日本、德國、英國的商標無效案件的司法審查中,鮮有將商標評審行政機構列為被告的情形,仍保留當事人雙方作為法院審理適格主體的模式。無論從國外立法例的角度,還是從法律邏輯和程序運行的角度,都可以發現我國注冊商標無效的司法審查訴訟格局之合理性是存疑的。其次,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被告地位讓其專業化優勢難以發揮。商標評審委員會是由有經驗和技術的法律專家組成,該程序前置的目的即在于以專業、經濟、高效的方式替代復雜冗長的司法程序,實現行政權力與司法權力的合理分工。然而,商標評審委員會作為被告參加訴訟,其地位就被定在了中級人民法院之下,影響了該機構專業裁判優勢的充分發揮,抹殺了其準司法機構的特色。
注冊商標無效宣告司法審查的程序設計,一直是學界與實務界在爭論的議題,各種完善建議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各有其優缺點。
(一)采用民事訴訟程序
在商標法修改的建議稿中,曾經有許多專家提議將注冊商標效力的爭議看做是平等主體之間的糾紛,適用民事訴訟程序,由知識產權庭直接確定商標權效力的有無。這樣,一來可以讓商標評審委員會避免行政訴訟中當被告的尷尬;二來可以避免各種資源的浪費,盡快讓商標權的效力確定下來。@8吳漢東:《知識產權基本問題研究分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年版,第426~429頁;張今:《論商標權取得和維持程序中的司法審查制度》,載《法律適用》2003年第3期;張德芬:《我國商標確權程序的反思與重構》,載《鄭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但反對方卻認為民事程序的優勢并不能掩蓋其上存在的理論缺陷,即違反行政行為公定力基本原理。行政行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即使具有某種瑕疵,未經法定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認定及宣告,都將被作為合法行政行為來看待。行政行為的公定力實質上是一種假設的法律效力,其目的是為了滿足法律安定性的需求。@9周佑勇、尹建國:《我國行政裁決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載《法學論壇》2006年第9期,第38頁。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行政裁決屬于具體行政行為,一經作出,除非經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予以撤銷,否則便具有行政行為所特有的公定效力。當事人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裁決不服,直接提起民事訴訟,本身就是對行政行為公定力的一種否定和漠視。此外,在目前缺乏法律依據的情況下,若法院審理后作出與行政裁決不同的民事判決,將出現兩份同具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勢必造成法律效力的沖突和當事人矛盾的進一步激化。#0#0 同注釋@9。#1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中國人大網www.npc.cn,最后訪問日期:2014年4月21日。#2 法律圖書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若干問題的意見》,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 asp?id=277770,最后訪問日期:2014年3月13日。#3 趙夢迪:《商標授權確權司法審查制度評析》,2013年外交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33~34頁。所以對商標無效案件采用民事訴訟的爭端解決方式在當前并不具有可行性,2013年商標法也沒有采納此立法建議,而是繼續沿襲行政訴訟的模式。
(二)采用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程序
將商標無效宣告的行政訴訟變更為民事訴訟存在理論缺陷,在行政訴訟中直接確定商標權的效力又有司法權干預行政權之嫌,行政與司法承接面臨的困境,也彰顯了行政訴訟制度與社會經濟發展間的不協調與不適應 。#1#0 同注釋@9。#1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中國人大網www.npc.cn,最后訪問日期:2014年4月21日。#2 法律圖書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若干問題的意見》,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 asp?id=277770,最后訪問日期:2014年3月13日。#3 趙夢迪:《商標授權確權司法審查制度評析》,2013年外交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33~34頁。自2009年,我國開始對1990年生效的行政訴訟法的修改調研并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草案》)。該草案注意到,有些具體行政行為引起的爭議,往往伴隨著相關的民事爭議。這兩類爭議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分別立案、分別審理,浪費了司法資源,有的還導致循環訴訟,影響司法效率,不利于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實踐中行政爭議與相關民事爭議一并審理的做法,《草案》第36條新增加為《行政訴訟法》的第63條,用來完善民事爭議和行政爭議交叉的處理機制:“一是在行政訴訟中,當事人申請一并解決因具體行政行為影響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引起的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審理。人民法院決定一并審理的,當事人不得對該民事爭議再提起民事訴訟;二是當事人對行政機關就民事爭議所作的裁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依申請可以對民事爭議一并審理;……”如果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中關于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規定能夠順利通過,注冊商標無效宣告申請的當事人不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裁定,便可以在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附帶確認注冊商標效力的民事請求,人民法院在對行政裁決合法性進行審查的同時可以直接對商標權的效力進行宣告。
(三)采用知識產權專門法院的上訴審程序
“終審不終”、“循環訴訟”的問題,存在的根源在于法院因不能作出變更商標權效力的判決,而削弱了司法審查的權威性。當今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已經賦予法院對知識產權有效性判斷的權限,伴隨這一國際社會知識產權法律的發展趨勢,我國注冊商標權的最終效力確定也勢必需要重視法院判斷的重要作用,建立知識產權專門法院符合這一趨勢和目的。最高人民法院在2009年《關于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提出了建立知識產權上訴法院的構想,以實現知識產權確權程序與侵權訴訟程序的有效銜接,簡化司法救濟程序,提高裁判效率,保證司法統一。#2#0 同注釋@9。#1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中國人大網www.npc.cn,最后訪問日期:2014年4月21日。#2 法律圖書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若干問題的意見》,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 asp?id=277770,最后訪問日期:2014年3月13日。#3 趙夢迪:《商標授權確權司法審查制度評析》,2013年外交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33~34頁。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2014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提出:“要推進知識產權法院和資源環境審判機構建設。”2014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方案》。知識產權法院離我們漸行漸近,相信不久的未來,在最高人民法院之下,將設立一個對侵權爭議和無效爭議都享有管轄權的知識產權上訴法院,行使日常的知識產權糾紛上訴審判和監督工作,充分發揮司法保護知識產權的主導作用,運用統一的裁判標準,使侵權爭議與無效爭議在實體上能夠最終實現統一。#3#0 同注釋@9。#1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中國人大網www.npc.cn,最后訪問日期:2014年4月21日。#2 法律圖書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若干問題的意見》,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 asp?id=277770,最后訪問日期:2014年3月13日。#3 趙夢迪:《商標授權確權司法審查制度評析》,2013年外交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33~34頁。商標評審委員會具有的準司法性,使其在商標無效宣告中做出的裁決可以直接上訴到知識產權專門法院,這將極大地減輕當事人的訴累并提高商標審查的效率。
In 2013 China Trademark Law, trademark invalidation is distinguished from trademark opposition and revocation.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ifferent legal consequences system to trademark due to the confl ict to earlier rights, which is the legal ground of trademark invalidation in China Trademark Law, need to be improved dependently. The limitation of the scope and remedy of judicial review on trademark invalidation brings about circulation lawsuit. It is not beneficial to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between equal parties because of Trademark Review and Adjudication Board (TRAB) as defendant. Civil action is confl ict against the authority of adminstrative act.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ith civil lawsuit is more operable in legisl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and it wll be benefi cial to the unity of justice if it can be operated in special cour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demark invalidation; legal grounds; earlier right; judicial review on invalidation
崔立紅,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
本成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我國知識產權無效程序的訴訟效益研究》(項目號08SFB5014)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