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電子書產業升級引發的版權挑戰及應對

2014-02-03 21:08:01楊延超
知識產權 2014年7期

楊延超

電子書產業升級引發的版權挑戰及應對

楊延超

電子書正在逐步取代紙質閱讀物,一系列良好閱讀體驗的閱讀器的出現,更是助推了電子書的廣泛應用,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有關電子書的版權問題也日益凸顯。傳統紙質圖書的發行授權系作者與發行人之間“一對一”授權完成,然而電子書欲將海量作品逐一通過授權完成發行幾乎無法完成。與此同時,借助于現代數字技術,電子書又不斷創新商業運營模式,如電子書的發行模式甚至完全脫離紙質媒體,“書籍買賣”也完全通過電子版形式完成,購買者甚至還可以通過“租賃”的形式降低閱讀成本。這一系列的產業升級勢必對我國著作權法的傳統制度,諸如“發行權”、“出租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版權制度產生重大挑戰,因此,有必要立足電子書產業的發展趨勢,構建新型著作權制度以尋求破解之路。

電子書 產業升級 版權 發行權 出租權 信息網絡傳播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互聯網的普及率逐年增加,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為6.18億,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45.8%。a參見,2014年1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 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網絡數字化的發展直接帶動了電子出版物的發展,2013年我國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50.1%,較2012年上升9.8%。b《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載《光明日報》2014年4月22日,http://news.gmw.cn/2014-04/22/content_11096971.htm.數字化出版物的總產出也呈逐年上升趨勢,2012年國內數字出版總產出達到1935.49億元,比2011年整體增長40.47%,其中電子書(含數字化報紙)均保持了高速增長勢頭,增長幅度均超過30%。c《2012-2013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http://www.dajianet.com/digital/2013/1012/202629.shtml.為了進一步推動電子書的應用,電子書運營商還加強了電子書閱讀器的研發。dKINDLE閱讀器進入中國市場后,僅半年時間,KINDLE在中國的累計銷量在幾十萬臺,中國用戶用KINDLE的閱讀量是以前的4倍。藍齊:《在華銷售數據成謎,亞巴遜宣稱kindle盈利》,載《IT時代周刊》2014年1月5日。傳統的紙質圖書正在逐漸演變為各種形式的電子書,包括Kindle閱讀器、IPAD、IPHONE或是其他形式的電子書。自亞馬遜公司推出Kindle閱讀器之后,當當網也相續發布了“都看”閱讀器e參見《出版參考》2012年8月25日。。良好的閱讀體驗也進一步推動了電子書的廣泛應用。

無論是從用戶體驗,還是環保方面,電子書都具有傳統紙質圖片不具備的優勢,甚至可以預見電子書還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閱讀形式。然而從電子書產業產生至今,版權問題一直是困擾其產業升級的關鍵問題。從谷歌的“侵權門”事件f谷歌公司自2004年開始對圖書進行大規模數字化,在沒有獲得授權的情況下,將全球尚存有著作權的近千萬種圖書收入其數字圖書館。2005年,谷歌網上圖書館因涉嫌侵權被美國出版商和美國作家協會告上法庭,經過3年訴訟,雙方達成和解協議,但仍因涉及中國等其他國家版權人的利益,遭到中國文著協及歐洲出版商聯盟等其他國家相關組織的反對。2011年美國紐約法院否決了谷歌的這份和解協議。,到漢王與中華書局的版權之爭,g2010年6月 , 中 國 華局與漢王科技 因 版 權 之 爭 對 簿 公 堂 , 中 華書局指責漢王 電 紙 書 ( 國 學 版 ) 預 裝 的 點 校本“二十四 史 ” 和《清史稿》侵權。漢王則稱,自己通過國學公司獲得作品授權,并已經為這些內容支付了版權使用費。都表明,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電子書的版權問題,其產業發展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這一意義上講,如何能夠有效獲取電子書運營的版權授權,亦或是如何有效規避電子書運營所帶來的版權侵權風險等問題,都將成為電子書運營商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亞馬遜公司深知這一道理,它的網站已涵蓋了39萬種電子書和超過100種的主流雜志和報紙。h方亭:《亞馬遜KINDLE及其中國的市場分析》,載《出版發行研究》2013年第6期。

作為電子書的消費群體,他們除了關注電子書的內容,同時還關注消費的便捷與價格。為此,電子書運營商試圖通過創新消費模式,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傳統紙質書籍的發行主要表現為實物書籍的購買i我國《著作權法》第9條對著作權中的“發行權”的定義是,“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然而,電子書可能完全沒有紙質的“實物”形式,當用戶看到了滿意的書籍,只需要用閱讀器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直接購買電子書。閱讀器不僅方便購書,還創新了書籍租賃業務(Textbook Rental)。亞馬遜公司先是在教科書領域推出租賃服務j學生可以定制30~360日的租賃期間,按時間長短付費,如購買一本會計學的教科書需要花費109.20美元,但其Kindle租借價格,僅僅需要花費38.29美元。參見網易科技報道,2011年7月18日,http://tech.163.com/11/0718/22/799G4RJ9000915BD.html。,而后又將kindle租書服務從教科書擴展到一般書籍,如《有效思維的5個習慣》kindle的銷售價為9.99美元,而該書的kindle租書服務底價為5.5美元,每過一天就增加幾美分,直至租價升至與銷售價相同。k參見2013年1月20日騰訊科技,http://tech.qq.com/a/20130120/000021.htm。

然而,無論是對電子書內容的創新,亦或是消費形式的創新,對現有的版權制度都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挑戰。電子書運營商試圖以較低的成本從版權人手中批量獲取授權,然而它們的做法又是否符合版權法的規定?與此同時,電子書完全沒有任何物質載體,其發行形式(包括“出租形式”)完全是以數字化的方式出現,那么這一切又是否符合著作權法中有關“發行權”及“出租權”的相關規定?如果電子書產業升級與版權制度背道而馳,又該如何予以有效應對?上述問題既涉及到對版權人的保護,同時也涉及到整個電子書產業的發展,是當下亟須解決的問題。

二、電子書產業升級對版權制度的挑戰

(一)電子書產業升級對版權授權的挑戰

電子書運營商首先需要從版權人手中獲得版權授權,否則電子書的發行就可能面臨侵權風險。版權法所規定的版權內容十分廣泛,如我國著作權法所規定的版權內容就多達17項,而在電子書運營的授權過程中,電子書運營商著重關注的是“信息網絡傳播權”。與傳統紙制圖書不同,電子書的運營方式表現為“以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用戶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這恰恰屬于“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內容。我國《著作權法》在2001年10月修訂時增加了有關“信息網絡傳播權”。傳統紙質圖書的出版發行過程并不涉及“信息網絡傳播權”問題,但出版商在與作者簽訂的出版協議中往往會約定,“信息網絡傳播權”歸出版商所有,出版商往往會以此種方式獲得“信息網絡傳播權”。l目前的數字出版商可以分為以下幾中形式:一是紙質圖書、報刊出版單位,如圖書出版社、期刊雜志社等,它們在出版作者紙質圖書時,往往會約定該作品的數字版權也由該出版社享有和行使;二是作品原始數字出版商,如盛大旗下的“起點中文網”等網絡出版平臺,作者在與上述網絡平臺達成出版協議時往往也會約定作品的數字出版權由上述網絡出版平臺行使:三是數字圖書館,如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它們通過各種方式從學校、出版社、期刊雜志社購買作品數字版權。電子書的運營商大都會主動聯系出版商,并試圖獲取“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授權。在作者成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會員的情況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也會成為“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權利人。m《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條例》第4條規定:本條例所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指為權利人的利益依法設立,根據權利人授權、對權利人的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進行集體管理的社會團體。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應當依照有關社會團體登記的行政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進行登記并開展活動。《信托法》第60條第4項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屬于公益信托的受托人。《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理》第4條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屬于非營利性的公益法人。如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n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成立于2008年10月24日,是以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宗旨,從事著作權服務、保護和管理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是我國唯一的文字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會員可通過“在線入會”的方式成為協會會員,并且在入會過程中需要簽訂《文字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合同》,根據該合同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有權管理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o《文字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合同》第2條第1款規定:甲方(作者)獨家授予乙方(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以信托的方式管理甲方文字作品的復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廣播權、匯編權、法定許可獲酬權和表演權。第2條第2款規定:甲方授權乙方以信托的方式對甲方文字作品的著作權及相關權利遭受侵權盜版的情況進行監測,并授權乙方以自己的名義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協商、和解、訴訟、仲裁、行政投訴等)維護甲方的著作權。

電子書運營商試圖將傳統的紙質圖書批量電子化,而傳統出版商與作者“一對一”的授權模式已無法滿足電子書產業升級的要求,因此,除了個別知名作者外,電子書運營商一般不會與作者個人聯系購買版權,他們更愿意與出版商和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建立合作關系,試圖批量獲取版權授權。即便如此,現有的版權授權情況也無法滿足電子書產業升級的需要:一方面,在“信息網絡傳播權”立法之前(我國是2001年以前),出版商與作者的出版協議中并未對此項權利歸屬作出明確規范。另一方面,即便在“信息網絡傳播權”立法之后,針對該項權利的關注,作者往往也會與出版商據理力爭而最終保有該項權利。在上述情況下,出版商都無法再根據出版協議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電子書運營商都只能與作者單獨溝通并購買相關版權,而由此所付出巨額交易成本又是電子書運營商所無法承擔的。

(二)電子書產業升級對發行權的挑戰

電子書產業直接改變了傳統的發行方式,甚至很多書從一開始就沒有紙質發行物,而完全是以數字化的方式出現的。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10條專門針對“發行權”作出的規定:“發行權是指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發行權”定義中的“原件”或者“復制件”是否專門針對“有形載體”,我國著作權法并未在上述定義中作出明確規定。電子書發行中完全不存在“有形載體”,只有數字化的“復制件”,那么這種發行形式是否屬于“發行權”的調整范圍?

之所以要討論電子書產業對發行權的挑戰,還主要是基于“發行權”所奉行的“一次用盡原則”。世界各國著作權法大都規定了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如紙質圖書在首次合法銷售后,針對該書的發行權便已用盡,即針對該書的二次及再次銷售行為均無需再征得作者的授權。我國著作權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但司法實踐中卻奉行該原則。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18條還專門規定,“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行了作品的復制件后,著作權人對該批作品復制件的出售權便一次用盡,不能再行使了。他人購買著作權人許可發行的作品復制件后再次出售的,不用經著作權人同意。”這里涉及到的問題是,用戶在通過電子書閱讀器購買電子書后,是否有權依據“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而將作品再次轉發給其他用戶呢?對此問題,基于利益訴求的差別,電子書運營商與用戶之間會形成截然相反的立場,這就需要對電子書的發行行為做出準確界定,或者說電子書發行是否應當納入“發行權”的調整范疇,它是否奉行“一次用盡原則”?

(三)電子書產業升級對出租權的挑戰

亞馬遜公司推出閱讀器租書服務,重新激發了圖書租賃業務的“復活”。p圖書租賃業務曾于上個世紀80年代較為活躍,但隨著書籍的普及,該項業務已基本銷聲匿跡,但電子書以及KINDLE閱讀器的出現又重新換發了該項業務,并且在不需要場地、紙質圖書的情況下在最低的成本完成圖書租借。不僅如此,就連普通用戶也可以通過電子書閱讀器推出圖書租借服務。q相關 服 務 是 通 過 租 借kindle賬 號 的 方 式 實 現的,大 體 分 為 如 下 步 驟 :(1) 租 賃 方 先 明 確 他想要租賃 的 書 籍 名 稱 ; (2)出 租方將與上述書籍對應的kindle賬號和密碼發給租賃方,租賃方用該賬號登錄kindle閱讀器可以在指定的租期內閱讀;(3)租期屆滿后,出租方會重新設置kindle的密碼,收回kindle賬戶。參見百度貼吧,http://tieba.baidu.com/p/2328689732。這里要重要討論的是,類似像亞馬遜公司推出電子租書服務是否需要向作者支付費用?如果是通過電子閱讀器“賣書”,這是一定要向作者支付報酬的,作者無論是依據“復制權”亦或是“信息網絡傳播權”等權利,均有權向電子書運營商主張報酬,然而從版權法的角度,“租書”并不等同“賣書”,前者受出租權的調整,而后者則受“發行權”的調整。

《TRIPS協定》系確認作者出租權的首個國際條約,該協議第11條規定,至少對于計算機軟件和電影作品,成員應授予其作者或作者的合法繼承人享有其作品原件或者復制件的出租權;第14條第4款規定原則上適用于錄音制品制作者及其他合法權利持有人。縱觀世界各國關于出租權的立法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立法例主張“出租權”僅適用電影作品、計算機軟件作品等特定作品。美國1976年《版權法》及其1990年修正案規定的出租權客體是計算機軟件和錄音制品。r伍祚隆:《作品出租權的比較研究》,載《比較法研究》2003年第1期,第52~56頁。法國1992年《知識產權法典》將計算軟件、錄音制品、錄像制品、傳播企業節目作為出租權客體。s法國《知識產權法典》,黃暉譯,鄭成思審校,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1版,第230頁。我國著作權法也奉行這一立法例。t我國《著作權法》2001年修訂時在第10條第1款(7)項作出有關出租權規定:“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件的權利,計算機不是出租主要標的的除外”。第二類立法例則主張“出租權”適用于所有作品及音像制品以出租權:德國、日本、俄羅斯著作權法以及我國臺灣地區“著作權法”采用此種立法例。u胡開忠編:《知識產權法比較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160頁。其實,采用哪一種立法例,還主要取決于利益平衡的結果。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著作權法之所以關注電影、計算機軟件等作品的出租權,是由于上述作品出租產業大發展所導致,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租電影、音像制品甚至一度成為電影、音像產業的主流形式。v從1981年到1984年 ,美 國的音 像制 品出租 商店 已發展 到大 約200 家,根 據出 租時間 的不 等,每 張影 碟收取 9.9 美分到 2.5美 分不等。用戶大都愿意用低廉價格租借而不愿花高價去購買。參見Robert A. Gorman, Jane C. Ginsburg, Copyright Cases and Materials, sixth edition, Foundation Press, 2002, p.545。為充分保護電影、音像制品等著作權人的利益,相關國家的著作權法才特別針對電影、計算機軟件、音像制品規定了出租權。那么隨著閱讀器的推出,電子書籍的租賃業務勢必成為一種新的業務形式,隨之,電子書產業升級是否會引發版權法上“租賃權”的修改則頗值思考。

三、針對電子書產業升級挑戰的應對策略

(一)在立法上設立更為高效的授權模式

提升電子書授權效率的目的在于減少交易成本,從而激發電子書產業活力。為此,本文針對已經出現的相關授權模式進行比較研究,并試圖尋找“高效”授權的立法模式:第一,“自助版權協議”模式(SCA協議)wSCA協議全稱為Self-service Copyright Agreement 協議。,這是由國家數字版權研究基地推出的。該種協議模式構造了多種可供選擇的數字版權授權模式,旨在為互聯網版權保護和版權交易提供范本。電子書運營商通過直接與作者或者出版商簽訂授權協議獲得數字版權,由此提升授權效率。第二,“授權要約”模式,這是由中國版權協會、北京書生公司、《中國版權》雜志共同推動的版權授權模式。著作權人在圖書出版的同時,根據其意愿,隨書刊發出一個“授權聲明”,明確該書的著作權授權范圍、授權費用及其支付方式等。x鍋艷玲:《解決我國館藏檔案的數字化權問題的策略》,載《蘭臺世界》2006年第1期。針對“授權要約”的相關內容,電子書運營商只需要直接作出“承諾”,即可形成授權關系,而免除了“一對一”的洽談交易。第三,“稿酬通知”模式,即電子書運營商未經版權人授權的情況下直接發行電子書,但發布版權稿酬通知以降低風險,作者或出版商可據此申請版權費用,有些電子書運營商還會直接將稿酬郵寄給版權人。

上述授權模式需要從法律和效益兩個角度做出評判,一方面授權模式要合法,另一方面要符合“高效”的目的。首先,“稿酬通知”模式就存在版權侵權之嫌,按照我國著作權法規定,未經作者授權對作品進行網絡傳播,即使向作者支付報酬仍屬于侵權行為。為了在版權法上為“稿酬通知”模式找到合法的依據,有學者支持用法定許可制度來解釋此種授權模式,y馬海群教授認為,法律應當為圖書館對數字化作品的使用規定“準法定許可”制度。參見,馬海群:《論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與著作權的修改》,載《國家圖書館學刊》2000年第4期。饒戈平教授認為,數字圖書館開發的知識產權問題主要是法定許可問題,即大量權利許可或集債權許可問題,應該給圖書館類似授權主體的法定許可,以兼顧信息的合理使用與法定許可兩個方面,參見饒戈平:《知識產權問題不容忽視》,載《光明日報》2000年3月8日。陶鑫良教授認為,應對圖書館使用數字化作品的行為賦予法定許可的屬性,參見陶鑫良:《網絡作品傳播的“法定許可”適用探討》,載《法學》2000年第8期。即允許電子書運營商先發行后付費的行為,理解為“法定許可”而排除侵權認定。然而,“法定許可”又需要版權法的明確規定作為依據,而我國著作權法未將電子書發行納入“法定許可”的范疇。即便是在未來電子書成為主流作品模式的條件下,電子發行也很難納入到法定許可的范疇,否則作者的權益將無從保障,并且,“法定許可”所采用的“一刀切”式的補償標準,同樣是對作者討價還價自由的剝奪。“自助版權協議”模式(SCA協議)的本質是將授權協議格式化,從這一角度來講,它可以一定程度減少交易成本,然而它仍然需要電子書運營商與版權人“一對一”協商談判,無法滿足電子書批量授權的需求。相比之下,“授權要約”模式可以實現批量授權,即只需要電子書運營商作出承諾,無需“一對一”談判即可完成授權,但此種模式需要出版者的積極推動才能完成。對于普通作者,由于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很難在出版時獨立設計這種模式,因此就需要出版者的積極推動,然而“授權要約”模式的受益者往往又是作者和電子書運營商,如何進一步完善“授權要約”模式的市場機制,讓出版者真正有動力去推動“授權要約”模式,是此種模式最終成敗的關鍵。本文以為,在出版商推動“授權要約”模式情況下,可以作為作者的代理人身份出現,針對作者基于“授權要約”模式所獲得的利益,出版者有權基于代理行為而獲取部分收益。

(二)厘清電子發行的法律屬性,明晰“權利用盡原則”的適用領域

縱觀世界各國電子書“發行權”的立法,主要有兩種立法例: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立法例,此種立法例擴大了發行權的解釋,將電子書這樣的無形載體也納入發行權的范疇z1995年美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工作機構下屬的知識產權工作組就正式公布了被稱為“美國知識產權白皮書”的《知識產權和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報告。該報告在分析了美國版權法的相關規定之后,認為通過網絡進行的作品傳播和傳統發行行為的結果都是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復制件,沒有理由對二者區別對待,因此建議對于發行權的規定稍作調整,采取擴張發行權范圍的方式,使作者控制在網絡上向公眾提供作品行為。198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千禧年數字化版權法案》(DMCA),就其當時的版權法如何適應網絡環境進行了許多修改和補充,但卻沒有采納白皮書中對于發行權的修改建議。既沒有修改發行權,也沒有規定權利人的網絡傳播權,對于作品網絡傳播權的規制問題也幾乎沒有新的規定,但美國法院和學術界普遍接受了通過網絡公開傳播作品構成‘發行'的觀點。這說明美國實際上還是堅持了白皮書中對于網絡傳播行為的認識,認為網絡傳播行為與發行行為并無本質區別,所有沒有必要就作品在網絡上的傳播另行設立一種新的權利。;二是以歐盟為代表的立法例,此種立法例主張,發行權僅指“有形載體”(原件或復制件)的傳播,電子書的發行問題則應當由網絡傳播權來解決。@7

根據歐盟的立法,像電子書這樣的傳播方式應納入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范疇,而不屬于“發行權”的調整范圍,自然也就無法適用“一次用盡原則”。“《歐共體綠皮書》認為,發行權是否因權利人自身的利用或第三方的利用而用盡,取決于所利用的作品及相關物品的形式。這里有兩種情況:其一,發行的對象是有形復印件,發行權因首次銷售而用盡;發行對象若是無形的服務,由于這種提供數字傳輸的服務可無數次反復進行,發行權因首次銷售而用盡的規則無法適用。”@8參見袁泳:《計算機網絡上數字輸入的版權問題研究》,載《中外法學》1998年第1期,第29頁。美國版權法雖然主張將發行權擴展到網絡環境中,但在適用“首次銷售原則”@9美國法上習慣將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稱為“首次用盡原則”。時僅限于有形載體。#0#0 美國《版權法》109條(a)款規定:“根據本法合法制作的復制件或唱片的所有人,或任何經該所有人授權的人都有權不經版權人許可而銷售或以其他方式處分對復制件或唱片的占有。”#1 米哈依?菲徹爾:《版權法與因特網》(上),郭壽康、萬勇、相靖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版,第270頁。#2[匈]米哈依?菲徹爾:《版權法與因特網》,郭壽康等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276頁。#3《出租權和借閱權指令》,指的是歐盟理事會1992年11月19日頒布的第92/100號指令,全稱為《知識產權領域中的出租權、出借權及某些鄰接權的指令》。#4Rental/Lending Rights Directive(2006/115/EC)(2006),article2(a):”'rental'means making avaliable for use, for a limited period of time and for direct or indirect economic or commercial advantage”.#5 參見WCT第8條。從美國版權法的措辭、立法歷史以及判例法都明確的表明:只有當某一復制品的所有人處置了對該復制品有形占有的情況下,才能適用“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1#0 美國《版權法》109條(a)款規定:“根據本法合法制作的復制件或唱片的所有人,或任何經該所有人授權的人都有權不經版權人許可而銷售或以其他方式處分對復制件或唱片的占有。”#1 米哈依?菲徹爾:《版權法與因特網》(上),郭壽康、萬勇、相靖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版,第270頁。#2[匈]米哈依?菲徹爾:《版權法與因特網》,郭壽康等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276頁。#3《出租權和借閱權指令》,指的是歐盟理事會1992年11月19日頒布的第92/100號指令,全稱為《知識產權領域中的出租權、出借權及某些鄰接權的指令》。#4Rental/Lending Rights Directive(2006/115/EC)(2006),article2(a):”'rental'means making avaliable for use, for a limited period of time and for direct or indirect economic or commercial advantage”.#5 參見WCT第8條。在明確了上述原則的基礎上,《美國知識產權白皮書》中還認為,如果購買者在網上合法地購買了文字作品的復制品,然后將復制品下載到磁盤上,購買者再次出售該磁盤可以適用“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美國知識產權白皮書》進而認為,“如果將來出現一種控制技術,可以保證作品復制件的原始所有人在傳輸作品后無法保有復制件,而且接收方也無法擅自制作復制件時,那么發行權用盡原則也可以適用。”

這樣,電子書閱讀器的用戶都無法以“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將其所購買的電子書再次拷貝給其他用戶,除非這種拷貝會導致他自身失去作品的復制件。借用《美國知識產權白皮書》的觀點,將作品通過網絡傳輸給他人的行為,不僅包括發行行為,還包括復制行為,而“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僅包括發行行為而不應當同時包括復制行為,從這一意義上講,如果允許電子書傳播適用“一次用盡原則”,也就意味著復制權的一次用盡,這顯然又是違反版權法規定的。

(三)分析“電子出租”的法律本質,尋求“出租權”的立法方案

著作權法意義上“出租權”是否適用圖書作品,還取決于不同國家的立法例。即便是在出租權適用圖書作品的國家,出租電子作品是否會侵犯到作者的出租權,還需要厘清它與“互聯網絡傳播權”之間的關系。《歐共體綠皮書》是世界上最先討論這一議題的文件,同時《歐共體綠皮書》還提到,從現實的經濟層面考察,通過電子的形式出租作品與在實體商店進行的出租作品實質上是一樣的,因此二者之間構成競爭;由此看來,在這兩種情況下,適用相同的權利是合理的。#2#0 美國《版權法》109條(a)款規定:“根據本法合法制作的復制件或唱片的所有人,或任何經該所有人授權的人都有權不經版權人許可而銷售或以其他方式處分對復制件或唱片的占有。”#1 米哈依?菲徹爾:《版權法與因特網》(上),郭壽康、萬勇、相靖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版,第270頁。#2[匈]米哈依?菲徹爾:《版權法與因特網》,郭壽康等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276頁。#3《出租權和借閱權指令》,指的是歐盟理事會1992年11月19日頒布的第92/100號指令,全稱為《知識產權領域中的出租權、出借權及某些鄰接權的指令》。#4Rental/Lending Rights Directive(2006/115/EC)(2006),article2(a):”'rental'means making avaliable for use, for a limited period of time and for direct or indirect economic or commercial advantage”.#5 參見WCT第8條。根據歐盟《出租權和借閱權指令》#3#0 美國《版權法》109條(a)款規定:“根據本法合法制作的復制件或唱片的所有人,或任何經該所有人授權的人都有權不經版權人許可而銷售或以其他方式處分對復制件或唱片的占有。”#1 米哈依?菲徹爾:《版權法與因特網》(上),郭壽康、萬勇、相靖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版,第270頁。#2[匈]米哈依?菲徹爾:《版權法與因特網》,郭壽康等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276頁。#3《出租權和借閱權指令》,指的是歐盟理事會1992年11月19日頒布的第92/100號指令,全稱為《知識產權領域中的出租權、出借權及某些鄰接權的指令》。#4Rental/Lending Rights Directive(2006/115/EC)(2006),article2(a):”'rental'means making avaliable for use, for a limited period of time and for direct or indirect economic or commercial advantage”.#5 參見WCT第8條。第1條第2款規定,出租是指“為了直接或間接的經濟利益而在有限期內提供使用”,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這里的 “提供使用(making avaliable)”一詞,并沒有明確指出提供的方式。#4#0 美國《版權法》109條(a)款規定:“根據本法合法制作的復制件或唱片的所有人,或任何經該所有人授權的人都有權不經版權人許可而銷售或以其他方式處分對復制件或唱片的占有。”#1 米哈依?菲徹爾:《版權法與因特網》(上),郭壽康、萬勇、相靖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版,第270頁。#2[匈]米哈依?菲徹爾:《版權法與因特網》,郭壽康等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276頁。#3《出租權和借閱權指令》,指的是歐盟理事會1992年11月19日頒布的第92/100號指令,全稱為《知識產權領域中的出租權、出借權及某些鄰接權的指令》。#4Rental/Lending Rights Directive(2006/115/EC)(2006),article2(a):”'rental'means making avaliable for use, for a limited period of time and for direct or indirect economic or commercial advantage”.#5 參見WCT第8條。根據歐共體《出租權和借閱權指令》的觀點,出租所涉及的客體僅限于作品或有關客戶的有形載體,通過網絡傳輸作品的行為不屬于出租,但是允許成員在國內法中對這種所謂的“電子出租”進行規范。1996年歐盟提交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信息社會版權與有關版權的綠皮書》的第2部分,主張將出租權擴大適用于數字化網絡傳輸,認為將作品通過網絡傳輸而進行的交互式傳播行為可以作為出租行為而受到出租權的規范。WCT、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公約(WPPT)在有關“互聯網絡傳播”是否納入到出租權范疇的問題上,同樣采用了較為自由的解決方案,它要求條約成員國國內法律賦予著作權人擁有控制網絡傳輸行為的權利,不管其采取的是何種專有權利,包括擴大國內法現有的發行權、出租權的含義或者是建立一項專有權,只要達到調制網絡交互式傳輸的目的即可。#5#0 美國《版權法》109條(a)款規定:“根據本法合法制作的復制件或唱片的所有人,或任何經該所有人授權的人都有權不經版權人許可而銷售或以其他方式處分對復制件或唱片的占有。”#1 米哈依?菲徹爾:《版權法與因特網》(上),郭壽康、萬勇、相靖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版,第270頁。#2[匈]米哈依?菲徹爾:《版權法與因特網》,郭壽康等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276頁。#3《出租權和借閱權指令》,指的是歐盟理事會1992年11月19日頒布的第92/100號指令,全稱為《知識產權領域中的出租權、出借權及某些鄰接權的指令》。#4Rental/Lending Rights Directive(2006/115/EC)(2006),article2(a):”'rental'means making avaliable for use, for a limited period of time and for direct or indirect economic or commercial advantage”.#5 參見WCT第8條。

無論是采用“出租權”還是“互聯網絡傳播權”來調整“電子出租”行為,核心還在于在作者與電子書運營商之間建立利益平衡機制。

若是將“電子租賃”納入“租賃權”的范疇,作者自然有權基于“租賃權”向電子書運營商主張報酬;即便是未將“電子租賃”納入“租賃權”的范疇,作者同樣也可以基于“互聯網絡傳播權”向電子書運營商主張報酬。我國著作權法所規定的“出租權”不適用于圖書作品,作者只能基于“互聯網絡傳播權”向電子書運營商主張報酬。至于未來社會是否專門針對圖書的“電子租賃”設立專門的“出租權”,還取決于產業發展的需要。

結 語

我國著作權法正在進行第三次修訂,電子書產業升級勢必會對法律修訂產生重要影響,與此相伴隨的是作者、出版商、讀者之間利益格局的重大變化。電子書產業升級對信息網絡傳播權、發行權、出租權等制度帶來了嚴峻挑戰,其實還遠不止這些。亞馬遜的kindle閱讀器采用了版權保護技術,以保證電子書不會被拷貝到其他設備上。以色列著名的黑客論壇Hacking.org最近舉辦了一項破解Kindle版權保護技術的比賽,一名叫拉巴(Labba)的黑客注冊參加比賽,并成功破解。拉巴(Labba)更是放言,亞巴遜日后發布補丁文件,他還將繼續破解。如果電子書的DRM被破解,將意味著電子書可以被轉換為開放的PDF,并且可以被拷貝到其他電子設備上。#6有關電子書的技術保護與技術破解所帶來的著作權等問題同樣值得認真思考。在電子書引發的版權制度變革中,首要的仍然是要關注作者的利益,科技的發展會加快作品的傳播,但優秀作品的形成還主要是依靠人的創造性勞動,版權法總是要通過對作者權益的保障來激發作者的創作積極性。如何能夠在電子書產業升級的過程中設計出符合各方利益的版權制度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6 參見《Kindle版權保護技術遭破解、圖書面臨PDF轉出》,載搜狐IT(2009年12月23日),http://it.sohu.com/20091223/ n269165024.shtml。

The e-book is gradually replacing the paper book when the electronic reader that makes a better reading experience shows up. In the process of e-book's growth, the copyright problem becomes more and more eminent. The copyright license needs to be authorized by the author or his agent in the paper book fi eld. However, it is very diffi cult for e-book to make the thousands of copyrights to be authorized by the authors or agents. In addition, the e-book dealers continuously create new business model with the help of digital technology, under which the book could be traded or leased online to reduce the cost. These changes will defi nitely bring about challenges to Chinese copyright system which includes the distribution right, lease right of copyright, right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etc.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copyright system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e-book; industrial upgrading; copyright; distribution right; lease right of copyright; right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information network

楊延超,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副研究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国产福利拍拍拍|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操国产|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婷婷五月在线|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欧美网站| 噜噜噜久久|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黄色免费看| 91欧美在线|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毛片在线看网站| 久草热视频在线| 一级在线毛片| 精品色综合| 亚洲免费毛片| 亚洲三级成人|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久久男人视频|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国产一级毛片yw|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亚洲男人天堂2020|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www在线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久久a毛片| 乱人伦99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伊人|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亚洲成肉网|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尤物国产在线| 成人日韩精品|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亚洲综合色在线| 日韩123欧美字幕|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亚洲视频色图|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综合网|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日本午夜影院| 日本91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