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博雋
隨著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和“反四風”等政策的接連出臺,嚴控“三公消費”節儉之風勁吹,也把市場中的一些高端消費吹入了最冷的寒冬。
高檔餐飲業首當其沖。2013年全聚德、湘鄂情等餐飲上市公司業績首次下滑,高星級酒店也是經營慘淡。2013年星級酒店全行業預計同比下降25%以上,每月有20多家星級旅店關門。中國旅游飯店業協會統計,2013年上半年五星級飯店客房一半空置,不少高星級酒店甚至主動降星。一損俱損的,還有高端白酒企業。被喻為“黃金液體”的茅臺酒輝煌不再,零售價從2400元“腰斬”至跌破千元,五糧液更是出現了零售價和出廠價價格倒掛的窘態。此外,由于年底陸續公布禁止公款買贈賀卡、買煙花爆竹等政策,相關消費品的制造和銷售也是達到冰點;作為往來禮品的茶葉、香榧等高端特產價格也是直線下降;因公集體旅游、酒店年會等更是銷聲匿跡。
嚴控“三公消費”,立竿見影,這讓群眾拍手稱好,讓政府堅定了信心,但也讓原本依賴行政消費的行業很受傷。不少高端消費領域的從業人士哀嘆:消費的冬天已經來臨,不知未來路向何方?因為一夜之間,他們花費數年之力搭建的生意模式已然完全失靈。
然而,中國古語曰:不破不立,破而后立。西洋也有詩云: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之前快速增長的高端消費,是建立在特殊顧客群上的畸形與怪胎,而當前的寒冬才是消費市場遲到的理性回歸。如今政務消費市場快速萎縮,依靠背景和關系獨享客戶資源、攫取高額利潤的老路已成絕唱。高端消費行業內的企業只有順勢而為、加快轉型,回歸到廣大普通消費者中,才能否極而泰來,在全民消費中重拾春天。
可喜的是,一些高端消費企業已經快速反應,改換面孔以迎合普通消費者的需求,率先在變革中突圍。如一些高端餐飲降低“門檻”,取消最低消費和服務費、包間費等收費項目,推出平價菜式,將大眾餐飲服務、快餐及團膳作為發展重心。高星級酒店也開始放下身段,推出平民化服務,壓縮人力成本,并在市場開發中減少星級酒店的投資,轉向投資住家型自助型酒店。酒企大佬們紛紛推出腰部產品,如茅臺酒廠向中低端酒生產基地增資,加大單價100元到400元之間系列酒品的市場投入力度,五糧液、水井坊等也接連推出零售價500元以下的新品。一些高端土特產的產品線,也從商務禮品轉型為休閑零食,價格更為親民、對象更為大眾,彌補高檔產品銷售下滑帶來的損失和市場空白。
就在本文草就之時,西湖高端會所關停,正成為媒體炙手可熱的新聞亮點。為了還湖于民、還景于民、還園于民,浙江省委常委會特召開專題會議,杭州市委、市政府采取果斷措施整治西湖景區會所。幾天之內,在江南會等主動轉型基礎上,包括西湖會、抱青會館等30家位于西湖景區的會所全部關停。此次關停,雖有政府公共治理的強力出手,但應了那句老話:“形勢比人強”,各個會所原本就已在市場中難以為繼,這時也正好就高騎驢、順坡下馬。而這些會所下一步如何調整業態,面向大眾服務,以利資源全民共享,也在積極探索謀劃中。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高端消費的畸形膨脹已成昨日黃花,只有學會走“群眾路線”,服務普羅大眾,消費市場的空間才能更為寬廣。市場是無情的,市場也是有情的,它毫無留戀地翻過了舊的一頁,但同時也輕輕開啟了新的篇章。2014年,新的改革元年,期待各個消費行業與領域在經歷寒冬洗禮與轉型陣痛后,能夠銳意進取,破而后立,為大家帶來一個全民消費的春天。在這個春天里,沒有質量安全之憂、沒有價格欺詐之困、沒有特權與腐敗、沒有奢靡與浪費,有的只是健康、安全、公平、和諧的消費環境,有的只是正邁入中等發達國家門檻的13億消費者所蘊藏的巨大市場潛力,以及消費大發展對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持久穩定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