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馨格 季宏淵 陶真嬋 章津
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截至2013年11月末,據溫州市銀監分局辦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溫州市已有7家村鎮銀行,分支機構15家,基本覆蓋溫州縣域地區,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地位;村鎮銀行各項存款余額58.8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72.33億元,分別比2013年初增加8.46和5.59億元。

地域優勢顯著。溫州村鎮銀行設立于各個鄉鎮,其金融服務對象主要是“三農”和小微企業,而這一塊內容是國有商業銀行很少涉及的領域,設立村鎮銀行可以彌補溫州鄉鎮地區的金融空白。
村鎮銀行設立門檻低。按照中國銀監會的有關規定,在縣(市)設立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得低于300萬元人民幣;在鄉(鎮)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得低于100萬元人民幣。村鎮銀行采取發起設立的方式,有1家以上(含1家)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發起人。單一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單一自然方合計持股比例不得超過10%。任何單位或個人持有村鎮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股份總額5%以上的,應當事先經監管機構批準。
村鎮銀行貸款審批程序簡單、靈活、利率低。這就使得那些沒有具體抵押物或者難以在其他商業銀行獲得貸款的中小企業或個人有可能在村鎮銀行取得貸款。溫州村鎮銀行貸款手續簡便快捷,貸款當天申請當天放款。村鎮銀行的貸款定價靈活,利率一般較低,平均貸款年利率為8.93%,遠低于市場同期資金貸款利率,而且依據客戶的資信情況制定不同的貸款利率。
村鎮銀行的發起人制度限制其發展。此次溫州金融改革沒有準許民間資本作為主發起人設立村鎮銀行,這無疑就打擊了民間資本參股村鎮銀行的積極性,違背了溫州金融改革的初衷。作為民間資本成功運營的典范——小額貸款公司近年在溫州的飛速發展,也可以看出讓民間資本去運營銀行未必就不能成功。
村鎮銀行資金來源不足。截止到2013年11月,溫州全市7家村鎮銀行存貸款分別為58.88億元和72.33億元,存貸比高達124%,這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溫州村鎮銀行吸引資金困難的狀況。
經營風險大。溫州村鎮銀行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三農”和小微企業,而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農戶的信用意識淡薄,此外對“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往往還缺少擔保品,這使得村鎮銀行在運營過程中存在很大的信用風險。
人才匱乏。目前溫州村鎮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素質較高,而一般的員工則普遍經驗不足。由于溫州村鎮銀行主要在偏遠的鄉鎮設立,對人才的吸引方面不強,很難與大型的金融機構進行人才競爭。

溫州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空間廣闊。溫州作為一個中小企業集聚的城市,很多中小企業都難以通過正規的途徑獲得銀行貸款,主要資金來源就是高利貸和小額貸款公司發放的貸款,但由于小額貸款公司受到其資本金的制約難以滿足中小企業巨大的資金需求。村鎮銀行能以較低的利率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從而支持溫州中小企業的發展。
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根據最新的地方監管部門的政策,村鎮銀行在進行存貸比考核中可以減去這筆存款再進行考核,這降低了村鎮銀行的發展壓力。同時國家為解決村鎮銀行資本額度小、貸款集中度比例偏低、不能有效滿足中小企業信貸需求問題,將村鎮銀行對同一貸款人的貸款余額由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調整為10%,對單一集團客戶的授信余額由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10%調整為15%。
風險控制是成敗關鍵。村鎮銀行是“草根銀行”,是“窮人的銀行”,農業和農民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很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在農業保險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村鎮銀行的信貸資金存在嚴重的風險隱患。
國家扶持政策難以落實。當前有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往往難以落實,村鎮銀行應該享受到優惠政策因種種原因而實際上沒有得到。這些政策對村鎮銀行的發展至關重要,如果不執行到位,對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非常不利。
缺少存款人利益保護機制。村鎮銀行作為獨立的企業法人,股東僅以出資額對村鎮銀行承擔有限責任,沒有國家信用擔保。村鎮銀行設立的門檻低、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而且作為由民間資本參股的村鎮銀行,由于不享有國家庇護的“特權”,很有可能面臨破產的危險進而危及存款人的利益。
加強和完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村鎮銀行具有運行機制靈活、貸款審批程序簡單、利率低的優勢。村鎮銀行不同于大型商業銀行,在公司內部治理方面應該具有其獨特性。要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制定符合溫州村鎮銀行自身的內部審計、支付計算、信貸管理、財務管理等制度以及主要的操作規程和業務流程等。要對沿用發起行內控制度的村鎮銀行進行適當調整,以符合村鎮銀行的業務開展的實際需求。同時要優化組織內部結構,嚴格分工和決策,完善其業務開展的程序。
提高村鎮銀行公信力。村鎮銀行需要提高應有的知名度和可信度,主發起行應該在產品創新和系統網絡方面提供幫助,并且依靠主發起行的品牌優勢來宣傳村鎮銀行,以緩解村鎮銀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困境,提高村鎮銀行的公信力。同時村鎮銀行應加大力度進行金融創新,設計符合所在地需求的金融產品,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提高吸儲能力。
獲取人力資源等支持。政府應對經濟落后地區的村鎮銀行應給予定量費用補貼,比如按員工總數的一定比例每年補貼一定的費用,通過放貸另外獲取貸款收入的財政補貼,形成有效的績效激勵。村鎮銀行應全面提高員工素質,以符合業務開展的需要。
明確市場定位的獨特性。建立支農服務質量考核體系,明確規定村鎮銀行“三農”貸款投向和占比,引導村鎮銀行回歸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緊貼支農支小的服務方向,平衡服務“三農”與自身商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要發揮發起行現有的優勢,提升村鎮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并在貸款準入標準、審批模式和激勵機制方面站在服務“三農”的角度進行創新,改進經營模式,降低經營風險。
優化空間布局網絡,提高規模經濟效應。針對村鎮銀行布局隨意、點位不足的現狀困境,結合溫州市域最新的城鄉空間布局規劃,在主要的鄉村空間網絡節點——中心鎮、重點鄉鎮增加點位建設,提高點位布局密度,并加強點位之間的網絡化聯系,千方百計提高村鎮銀行的空間規模經濟效應,提升其服務“三農”和中小企業的金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