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陸平
突破六大重點 再造體制紅利
傅陸平
必須搶抓機遇,加快推動紹興改革從自主探索向頂層設計轉變,從點上突破向整體推進轉變,從注重效率向公平優先轉變,從配套改革向超前謀劃轉變,努力再創科學發展體制機制新優勢
當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改革的系統性、復雜性和艱巨性明顯加大,繼續深化改革的任務十分緊迫和繁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并提出六個“緊緊圍繞”的改革路徑和15個重點、60項任務。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也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人心所向,必須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提出“八個著眼于”,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工作,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重點,把強化轉型升級“組合拳”的體制機制保障作為抓手,把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作為突破口,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為紹興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必須搶抓機遇,加快推動紹興改革從自主探索向頂層設計轉變、從點上突破向整體推進轉變、從注重效率向公平優先轉變、從配套改革向超前謀劃轉變,努力再創科學發展體制機制新優勢。今年,紹興市作將以“深化改革年”為總載體,著力破除經濟發展體制機制障礙,統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努力構筑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力、創造新活力。而系統高效推進改革,必須凝心聚力、整合資源、攻堅克難,牢牢把握“四條原則”:即堅持敢為人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政府與市場、社會三方聯動,堅持統籌推進。根據改革態勢、改革原則,結合紹興實際,將改革事項分門別類實行有效突破。
建立健全“重構紹興產業、重建紹興水城”戰略部署推進機制。完善水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健全水、氣、土綜合治理推進機制,全面推行“河長制”。完善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補償的體制機制,重點完善山區鄉鎮的考核辦法,建立對生態功能重點保護區域的財政補貼和轉移支付的相關政策。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是創新行政審批方式。建立和落實“權力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積極支持柯橋區和濱海新城“負面清單”以外的產業投資項目“零審批”試點。建立健全產業項目審批代理制度。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二是完善審批權限下放機制。推廣柯橋區涉企項目高效審批經驗,將省、市能下放的、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基層管理更方便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到區、縣(市)。三是建立健全網上審批機制,探索建立市級有關部門行政審批信息共享平臺。四是完善行政審批監督問責制度。五是推進中介機構改革。推廣柯橋區“中介超市”經驗,以掛牌服務為主引導和鼓勵中介機構進入市行政服務中心。
深化轉型升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完善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機制,積極爭取成為國家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改革試點。健全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機制、傳統產業“四換三名”提升機制、落后產能倒逼淘汰機制,建立全覆蓋型的污染綜合治理機制。完善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排序優化配置社會資源制度,強化“畝產論英雄”理念。完善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體制機制,構建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完善企業科技創新激勵制度,建立基于市場化的產業聯盟和協同創新機制,構建各類孵化器聯動發展體系。
深入推進資源要素配置改革。一是健全土地資源市場化配置機制。推進土地使用稅改革試點。探索實施差別化土地供應和地價政策,推進工業用地彈性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土地二次開發機制,推進全國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探索建立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紹興模式。二是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創新民間融資管理機制,組建民間融資管理中心。積極推進紹興銀行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做大做強做優,加快推進地方農村合作銀行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健全區域性產權交易中心發展機制。完善企業貸款擔保評估機制,提高土地等資產的質押價值。完善集聚平臺建設機制,推進現代金融區建設。推進投融資體制創新,探索集投資、融資、收購兼并等于一體的金融或投資公司建設。三是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探索人才特區建設機制。四是推進資源性價格改革。深化城市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置等資源環境價格改革,健全成本約束機制。
創新民營經濟發展機制。完善市場準入制度,激勵民營企業參與國企運營、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健全“個轉企、小升規、規轉股、股上市”工作機制,完善民營企業科學評價體系,建立優勢民營企業組建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大企業大集團的培育引導機制,完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的扶持機制。完善越商回歸創業服務體系,健全越商投資重大產業、社會事業項目引導激勵機制。完善市場監管體系,建立企業誠信體系。
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建立健全中心城市各區塊融合互動、運行順暢、權職明確、布局優化的體制機制。建立促進功能區差異化發展的引導機制。在區劃不變情況下,鼓勵嵊新組群探索集約發展的體制機制,實現規劃統籌、產業融合、設施共建、資源共享。創新小城市建設推進機制,適時推進1-2個中心鎮區劃調整。深化小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以市場化手段推動小城鎮建設機制。建立健全大集團大企業參與小城市建設的體制機制。探索在小城市試點鎮設立綜合行政執法分局。
一是健全“四邊三化”、“三改一拆”、交通治堵長效機制。二是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健全企業抱團參與國際競爭引導機制,完善專業市場提檔升級機制和電子商務發展機制。創新招商引資和對外投資方式,完善“招大、引強、選優”機制。三是健全文化強市建設機制。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機制,完善社會輿論引導監管機制。四是健全現代旅游產業體系。著力打造“水城旅游”目的地城市。五是完善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制度。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健全城鄉居民持續增收機制,完善就業創業公共服務體系。六是深化教育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學校、醫療機構科學合理布局體系,建立健全吸納民資辦醫辦學的體制機制。探索醫療支付方式改革,進行單病種付費和疾病診斷相關分組試點,推行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機制。七是深化事業單位推行法人治理結構規范化改革試點。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民宅基地使用權、農民房屋產權等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機制。按照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的要求,探索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試點。探索建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指標儲備制度。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范化管理和服務機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價格市場形成和風險保障機制。推進征地制度改革,建立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收益分配使用管理機制。擴大農房抵押貸款和宅基地有償使用、有償退出、空間置換改革試點,完善宅基地退出補償激勵機制。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運營新機制,推進村級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到人改革,完善“三資”監管制度。健全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管理機制。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點完善國有企業的監督、管理、考評機制,穩妥推進政府對國有企業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的試點。
探索戶籍制度改革。實施以實現農村人口城鎮化為目的戶籍遷移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人口轉移成本分擔機制,促進有條件農村人口向功能區和中心鎮集中。
探索建立接受上海自貿區輻射效應的體制機制、個人境外直接投資管理辦法和服務體系。
構建社會治理新機制。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制定完善社會組織培育發展政策,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建立直接登記和備案登記相結合的新型登記模式。創新人口管理服務機制。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
各區、縣(市)和市直各開發區對照上面的重點改革任務,結合實際,選擇1-2個改革項目先行探索。同時,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推進機制。要進一步健全黨委領導、政府抓總、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統籌協調機制,健全政府與基層上下呼應、干部與群眾相互聯動的全民互動機制,形成共同推進改革的整體合力。根據市委全面深化改革《決定》,選準和聚焦制約紹興發展的瓶頸問題,奮力推進一批重點改革,形成未來一個時期紹興改革的“項目庫”,分解責任,設置目標,明確時間節點,督促檢查落實,及時開展評估,力爭改革紅利最大化,推動紹興經濟社會健康平穩發展。
作者為紹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