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材料的自修復防腐蝕涂層
刊名:金屬(日)
刊期:2013年第12期
作者:矢吹彰広
編譯:張英才
具有無需進行人工修補、腐蝕反應自然停止功能的涂層即為自修復防蝕涂層。在涂層受到損傷時,自修復涂層中的修復劑溶出并到達損傷部位,在此形成二次保護膜,把金屬與環境隔開。如果此二次保護膜足夠致密,則可以終止腐蝕的進行。
以往廣泛使用的腐蝕抑制劑可以考慮用作修復劑。在各種腐蝕抑制劑中,以中性水溶液的氧化皮膜型或沉淀皮膜型較好,能夠形成致密膜層的單分子吸附型。因此,選擇環境負荷小、價格低的抑制劑較為適宜。
修復劑混入涂層的方法與涂層本身的結構有關。除單純混合法之外,還可以采用預先在顆粒表面吸附修復劑,然后把顆粒混入涂層中,或者將修復劑加入微膠囊中然后混入涂層中。由于單層涂層的表面暴露在環境中,其中的修復劑可能揮發掉,因此須增加一層阻擋層。
為了在涂層產生損傷后修復劑能夠溶出,必須考慮溶出的推動力。腐蝕發生時,陰極的pH值會上升,可以把pH值的變化作為推動力。還可以考慮利用太陽光的熱和紫外線等。
為了評價涂層的自修復特性,可以采用電化學測定,即通過測定分極阻抗的時間變化狀況來判斷。

表1 W360和K890的應用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