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泰
物流:三個供給與需求關系
文/王之泰
物流是一個很復雜的體系,內部存在復雜的、相互制約的供給與需求關系,筆者對于物流供給與需求形成了一些細分認識,歸納出三個大方面的關系:
第一個是物流平臺作為供給方,物流企業(yè)作為需求方的供給與需求關系。這個關系常常被人們所忽視,經常談到的企業(yè)和社會對于供給方面的物流需求,常常把物流平臺的物流資源供給和物流企業(yè)的物流運作供給兩個層次的供給都包括在內而不加區(qū)別,所以很難得出有針對性的、全面的結論。原因在于,生產企業(yè)和社會的物流需求直接面對的都是物流企業(yè),但是,實際上物流企業(yè)所提供的物流供給,又受到自己是否能夠取得物流平臺物流資源供給的制約。所以,物流平臺和物流企業(yè)對于生產企業(yè)來講都是物流“服務”的供給方,但是他們兩者之間也存在供給與需求的關系。
第二個是以物流企業(yè)為物流的供給方,以生產企業(yè)或商貿企業(yè)為物流的需求方的供給與需求關系。這是物流服務的供需關系,這個供給與需求關系是通過物流企業(yè)的物流運作來實現。這是國民經濟運行中,市場上最為普遍的物流供給與需求關系,是物流業(yè)賴以建立和存在的基礎關系。一般而言,社會上廣泛關注的是這個供需關系,這個關系派生的物流運作是我們研究物流運作的主要領域。
第三個是物流企業(yè)作為物流供給方最終消費者作為物流需求方的供給與需求關系。這是和廣大消費者聯系最為緊密的物流供給與需求關系,很明顯,這個供需關系處于整個物流服務供應鏈的末端,常常是物流水平的最后體現。
從國民經濟角度,從宏觀經濟角度,我們可以得出物流供給與物流需求之間關系的認識,這對于我們指導物流的全局運作和規(guī)劃物流全局的發(fā)展當然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對物流產業(yè)進行細分研究的時候,在進行具體運作的時候,還必須了解和掌握物流服務供應鏈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層次、不同對象的具體供給與需求關系,做出具體分析。上述三個大方面的供求關系反映了物流服務供應鏈復雜的供需關系,進一步細分研究,主體對象是不同的。有五個主要的主體對象:那就是物流平臺、物流企業(yè)、商貿企業(yè)、以生產企業(yè)為代表的物流用戶和最終消費者用戶。他們之間的供需關系是這樣的:
物流平臺——提供物流運作物質條件的供給;
物流企業(yè)——提出對物流平臺供給的需求,提供物流運作的供給;
生產企業(yè)為代表的物流用戶——提出對物流服務的需求;商貿企業(yè)——提供物流配送運作的供給;
最終消費者用戶——提出對末端物流服務的需求,也即配送的需求。
上述幾個主要的主體對象,歸納起來就是政府、企業(yè)和個人三個方面,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存在復雜和參差交錯的關系,
政府的角色是社會物流主體物流基礎平臺的提供者:物流平臺當然是按照物流的需求來打造的,但是受制于經濟和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又需要有廣泛的適用性和公共性,不可能盡如人意。物流平臺一旦形成就會決定物流運作。物流基礎平臺內涵復雜可以概括成幾個方面:一是物流平臺資源,包括鐵路、公路、水運、空運的線路和車站、港口、碼頭、空港等結點;二是與物流平臺一體化的輸送工具,或者雖然可以獨立運行,但是在體制上仍然與物流平臺一體的輸送工具等裝備,包括船舶、火車、飛機等工具裝備及物流結點等公共設施;三是物流平臺及相關工具裝備的運行、服務以及管理。對于政府這個主要角色的要求是:按照國情及經濟、技術發(fā)展階段,構建高質量、低運作及使用成本的物流平臺并實施有效的運行與管理。
最終消費者是物流服務的末端需求者:末端需求者太廣泛、太復雜了。本文不可能全面探究,只從物流供給與需求角度提出一個看法。對于最終消費者這個主要角色的要求是:做理性的物流服務需求者。
企業(yè)在物流的供給與需求方面不像政府和個人那么單純,扮演著雙重甚至是多重角色:不但要作為物流平臺構筑的補充者(例如現在的私人物流園區(qū)、企業(yè)物流平臺以及某些社會物流平臺),又要承擔在物流平臺上進行物流運作主要責任的責任者,還有就是物流服務的需求者,當然還是物流服務的提供者。
市場經濟之中,需求方是主體,供給方必須滿足這個主體的需求,“科學的物流平臺供給、完美的物流服務供給和理性的物流需求”,這就是我對物流供給與需求這個問題的結論性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