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偉李 平王 珩姚璐璐金殿蓉麻 微
針刺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的研究進展
李作偉1,2李 平3王 珩1姚璐璐4金殿蓉4麻 微5
探討針刺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的方法及其可行性,分析影響針刺療效的影響因素,以及針刺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方法的分類,肯定針刺方法對于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的療效,有助于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進一步提高其生活質量,降低致殘率。
針刺;腦卒中;肌張力障礙
針刺療法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針刺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針刺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在我國古代醫學已被很早運用,在此基礎上,現代中醫運用針刺治療該疾病使療效得到進一步提高,充分肯定針刺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的效果,針刺方法在現代中醫學中也有了更豐富、更細致的分類。
針刺是我國古代醫學的重要遺產之一。《內經》早已明確指出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要以針刺為主要治療方法。針刺治療越早越好,其療效明顯,起到疏通氣血、舒筋活絡等作用,且能改善肢體運動功能。
古代關于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的穴位選取論述較多,如《針灸大成》記載:“中風拘攣(外關)中渚、陽池、曲池、八邪。”指出腦卒中拘攣在治療時所選取的穴位。十二經井也是治療偏癱的方法之一,元代羅天益認為:“半身不遂,語言謇澀,精神昏憒……予刺十二經井穴”,這樣便可疏通經絡。
對于特定穴的選取,在《衛生寶鑒?中風針法》就記載有:“手太陰列缺,偏風半身不遂。足少陰照海,大風偏枯,半身不遂,善悲不樂。”現代研究發現,針刺陽陵泉穴抗痙攣可能是通過激發γ-氨基丁酸(GABA)分泌起作用[1]。肩髃、肩髎、肩貞、極泉等穴位于支配上肢血管運動的交感神經附近,針刺可調節交感神經功能,使血管通透性下降,流速增快,滲出減輕[2]。
①疾病發生時的病變性質、病變部位、發病的輕重、病程的長短等,均對腦卒中后肌張力的改變有直接影響,對針灸康復的療效及療程也有明顯的影響[3]。②針刺工具不同,治療效果也不同,但每種針具都有各自的優點。毫針是治療腦卒中肌張力障礙的最常用的工具,電針、皮膚針等應用也很多,三棱針等針刺工具在臨床上應用較少。③針刺的角度與深度、進針的方向以及行針的手法等因素對針刺療效有重要影響。進行操作時要根據不同的穴位而掌握進針的深度,決定針刺深淺的因素主要是根據患者的年齡、所患疾病的性質、腧穴部位、體質、經絡循行及季節等[4]。④取穴與配伍的不同也影響針刺效果。⑤針刺療效與頻次有關,通過提高針刺頻次對于提高療效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5]。
4.1 根據針刺部位分類
4.1.1 頭針療法 頭是陽經交匯之處,六條陽經都上行于頭。陰經除足厥陰肝經上行于頭外,其他五條陰經都是通過絡脈與頭相聯系。臟腑的精氣也都上升于頭,針刺頭部腧穴可調節五臟六腑之氣,也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改善全身機體的功能。
4.1.2 眼針療法 眼睛在人身經絡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正如《素問?五臟生成論》記載:“心合脈,諸脈者皆屬于目。”《靈樞?口問》也記載:“目者宗脈之所聚也。”早期的眼針療法治療可降低腦卒中患者的致殘率[6]。
4.1.3 腹針療法 腹針療法具有引氣歸元、通調四關、聚集五臟六腑之氣并輸送到四肢的作用。腹針理論認為,人在胚胎時期,神闕系統是主要的調控系統,能調控機體并向全身各個部位輸送氣血。因此,腹針療法能改善機體的血液循環,疏通氣血,最終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
4.1.4 華佗夾脊穴 對于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的表現,現代醫家多認為其根本在于臟腑陰陽失衡,陰虛陽亢,尤以肝腎不足為主[7]。夾脊穴處于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兩條經氣向外延伸的重迭覆蓋之處,而夾脊穴便在此處聯絡和溝通兩條經脈,起到調節經脈的作用,針刺夾脊穴時就能起到調節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整合作用[8]。針刺督脈與膀胱經能激發兩經之經氣,可調節五臟六腑,調和陰陽,有利于緩解肢體肌張力。
4.2 根據針刺方法分類
4.2.1 張力平衡針刺法 張力平衡針刺法適用于腦卒中痙攣性癱瘓的疾病。治療時主要針刺伸肌、屈肌側的穴位,可以根據兩側痙攣與弛緩的不同,而選用不同的針刺手法,達到協調肌群間肌張力的平衡,促進患者的恢復,達到恢復肢體功能的目的[9]。
4.2.2 經筋刺法 十二經筋包括全身之筋,經筋與經脈是一個系統,經筋正常的生理功能發揮與肝、脾等臟腑密切相關。十二經脈不僅能聯絡臟腑,還能通達肢節,經筋刺法是治療腦卒中后肢體痙攣的有效方法,此類患者具有的主要癥狀是脊髓前角細胞的興奮性增高和牽張反射亢進,治療時要降低脊髓前角細胞的興奮,經筋刺法對其有抑制作用,且對病理性的神經活動有著良好地調節作用[10]。
4.2.3 透刺法 最早記載透刺方法的是《醫學綱目》,曰:“口眼喎斜,地倉針入二分,沿皮斜向頰車一寸半,留十吸瀉之;頰車二分,斜向地倉。”透刺法是一種一針多穴的刺法,對于早期的腦卒中偏癱患者療效尤好,此法能促進多個經絡間或腧穴間的聯系與貫通,并可調和陰陽,避免多針多刺,不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能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以上針刺方法對于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的療效是值得肯定的,除上述治療方法外,還有特殊針刺方法。相信針刺治療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方法治療本病,最大限度地促進腦卒中患者的恢復,降低致殘率。
[1] 劉伍立,趙艷玲,章威,等.針刺陽陵泉緩解痙攣狀態及對腦脊液γ-氨基丁酸的影響[J].中國針灸,1998,18(9):517-518.
[2] 木村研一.同時檢測SSR和精神性出汗反應探討針刺對皮膚交感神經功能的影響[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92,21(4): 38-39.
[3] 范剛啟,張道斌,羅偉.針灸治療中風病[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1:91-96.
[4] 任珊.對《內經》針刺深淺理論的探討[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 2005,20(116):22-23.
[5] 李世珍.常用腧穴臨床發揮[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 933-933.
[6] 閆啟明,張立穎.眼針療法治療中風偏癱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 2012,27(175):1674-1675.
[7] 王民生.腦卒中偏癱痙攣期的中醫藥辨證論治[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23(12):75-76.
[8] 譚奇紋.論華佗夾脊穴與經絡臟腑的聯系[J].中醫藥信息, 2004,21(2):6-7.
[9] 章薇,劉智,婁必丹.張力平衡針法對腦梗死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5,25(3):214-216.
[10] 于學平.經筋刺法對中風上肢痙攣狀態病人肌電F波的影響[J].中醫藥學報,2004,32(2):23-25.
R255.2
A
1673-5846(2014)08-0072-03
1天津市南開醫院中西醫結合腦病科,天津 300100
2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0193
3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天津 300170
4天津市南開醫院,天津 300193
5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北邢臺 0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