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紅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測的分析
張育紅
目的 探討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標志物分布及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對患者HBV血清學標志物進行檢測。結果 150例患者中,檢出HBsAg陽性率6.7%,男性檢出率明顯大于女性檢出率(P<0.05);抗-HBs陽性率23.3%,男性高于女性(P<0.05)。結論 通過HBV血清標志物檢測能夠及時發現并診斷疾病,對病毒復制情況進行掌握,從而為臨床治療及預后提供有效參考。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測
乙型肝炎是臨床常見傳染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攜帶過乙型肝炎病毒(HBV)人數達20億,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有1.5億左右[1]。國內HBV攜帶者在7.18%左右,因此對乙型肝炎患者進行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測,掌握病毒復制情況有著重要的臨床及社會意義。筆者對我院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患者,男79例,女71例;年齡12~68歲,平均年齡(36±4)歲;主要職業:工人57例,幼托兒童41例,干部職員28例,小學生24例。
1.2 方法 患者晨起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2 ml,離心后提取血清備用。使用試劑盒為深圳華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全自動酶標分析儀為DATE BEHRING公司生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對患者抗-HBe、抗-HBc、抗-HBs、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等指標進行檢測,具體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檢測及判定均由科室專業人員進行。觀察結果一旦抗-HBs異常率>2.4%,抗-HBc異常率>13.0%,HBsAg異常率>1.1%,抗-HBe異常率>11.4%,HBeAg異常率>5.3%,則重新進行檢測。
1.3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50例患者中共檢出HBsAg陽性10例,檢出率為6.7%,其中男7例(4.7%),女3例(2.0%),男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45歲及以上患者HBsAg陽性8例(5.3%),45歲以下患者HBsAg陽性2例(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50例患者共檢出抗-HBs陽性35例,檢出率為23.3%,其中男21例(14.0%),女14例(9.3%),男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45歲及以上患者抗-HBs陽性23例(15.3%),45歲以下患者抗H-Bs陽性12例(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乙型肝炎作為臨床常見傳染性疾病,傳播途徑較為復雜,且傳染性較強,嚴重威脅人們健康,亦使國民經濟受到嚴重影響[2]。我國作為乙型肝炎的重災區,如何有效地預防及控制乙型肝炎的傳播已成為國家相關機構面臨的重要課題。急性感染是導致乙型肝炎的重要原因,當人體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體內肝臟細胞受到攻擊,乙型肝炎病毒與特異性抗體結合并促使生成干擾素。當患者免疫調節紊亂、免疫功能出現缺陷時,表明肝細胞受到損害。
目前,臨床多通過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標志物來判斷患者感染情況,主要包括3對抗原抗體系統,即表面抗體(HBsAb)、e抗體(HBeAb)、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體(HBcAb)及核心抗原(HBcAg),由于核心抗原檢測難度較大,因此在對3對抗原抗體系統進行檢測時,主要對其余5種抗原進行檢測[3]。HBsAg多是在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7~14 d后出現,此時患者已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因此臨床常以HBsAg陽性作為診斷標準。若診斷中患者其他HBV感染指標及肝功能均正常,無明顯體征及臨床癥狀,而僅HBsAg結果為陽性,則可懷疑患者既往患過乙型肝炎或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現在肝功能恢復,然而HBsAg尚未轉陰。HBeAg作為核殼蛋白的分泌型,具有可溶性,在血清中出現時間略短于HBsAg,可作為HBV活躍復制的指標進行觀察。血液傳染性指標較高,當抗-HBe陽性,而HBeAg轉陰時則說明病毒的復制有效減弱,此時傳染性較低,然而并未消失[4]???HBs作為保護性抗體,能夠對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產生中和作用,從而對人體進行保護,避免再次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襲擊。當抗-HBs為陽性時則說明以下問題:①乙型肝炎患者已進入恢復期,即將告別乙型肝炎感染;②可能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現在病毒已消除,對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③單純抗-HBs陽性,說明患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且成功免疫???HBc為非保護性抗體,可對HBV感染情況進行反應,與抗-HBs同時存在,可作為患者既往感染的標志。通過對抗-HBc進行診斷,能夠對抗-HBs、抗-HBe系統等無法發現的HBV感染進行檢測。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患者HBsAg陽性率為6.7%,抗-HBs陽性率為23.3%,其中男性觀察指標均明顯高于女性,而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檢出率明顯增加,據此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可為國家乙型肝炎防控提供有效價值。
“大三陽”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及個體危害性,因此相關機構要加強宣傳教育,引導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感染。對于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督促其接受治療,同時盡量少去人群密集地區,避免將疾病傳染給他人。部分研究結果顯示,正常疫苗接種人群,HBsAg、抗-HBs抗陽性率明顯較低,因此要加強對患者的教育,鼓勵人們正常接種,從而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傳染[5]。定期檢查對于乙型肝炎的預防有著重要作用,當出現抗-HBe陽性時,需要進一步接受HBV-DNA與肝功能的檢查,觀察患者發病原因及疾病時期。本次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HBsAg陽性率隨之增加,所以要鼓勵年輕人盡量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從而減少感染的發生率。
[1] 周錦勇,畢永春,張葵,等.12 554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的組合模式與分析[J].現代醫學,2011,9(3):309-311.
[2] 馬聰,榮揚,李文偉,等.化學發光法檢測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組合模式與分析[J].海南總醫院學報,2009,22(3):139-143.
[3] 阮一帆,譚翠娟.深圳市龍崗區中學生乙型肝炎流行狀況及防治對策[J].中國熱帶醫學,2008,8(7):1212-1213.
[4] 朱艷,張曉梅,李愛芳,等.乙型肝炎血清標志物HBeAg與HBeAb同時陽性模式的相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 23(12):2787-2790.
[5] 陳宇寧,陳華根,許穎,等.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測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3(2):175-176.
R446.62
A
1673-5846(2014)08-0179-02
吉林省通化礦業集團總醫院,吉林白山 1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