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佳飛
2014,浙江信息經濟崛起之年
來佳飛
2014年是浙江信息經濟遍地開花、蓬勃生長、碩果累累的一年,是建設“七大中心一個示范區”(即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全國物聯網產業中心、全國云計算產業中心、全國大數據產業中心、全國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全國智慧物流中心、全國數字內容產業中心、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卓有成效的一年,是在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信息經濟發展先行區道路上穩扎穩打、逐步確立優勢地位的一年。以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創全球最大IPO為高潮的2014年必將在浙江信息經濟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信息經濟是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以發展信息產業、推進信息化應用、擴大信息消費、深化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要內容。2014年5月,浙江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信息經濟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優先發展信息產業,提升發展電子商務,擴大信息消費,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促進信息經濟加快發展,不斷提高信息經濟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建設信息經濟大省。這是國內首個省級層面提出的關于信息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
(一)
2014年是浙江在建設信息產業成為全省重要支柱產業,實現從制造大省向信息經濟大省跨越五年計劃的第一年,取得了頗多成就,在浙江特色上更進一步。
一是信息經濟多點均衡發展。植根于民營經濟形態的浙江信息產業優勢在于綜合化的全面發展,在電子商務、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金融創新、智慧物流、數字內容產業中心等均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信息經濟產業鏈。浙江有以阿里巴巴、天貓商城、淘寶網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產業享譽全國乃至世界,是電商產業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移動電子商務、農村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目前全省開設有各類網站90多萬家,占全國14.7%。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帶動下,浙江智慧物流全面開花,桐廬幫的“四通一達”占據物流行業的大半江山,前10月全省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207.4億元。互聯網金融占領產業新高地,擁有支付寶、阿里小微信貸、余額寶、眾安在線等優秀浙產互聯網金融產品。以海康威視、浙江大華、宇視科技為代表,浙江已成為我國三大安防產業集群之首,海康威視是中國安防行業的龍頭,在視頻監控行業排名全球第一。華數集團已成為互動電視全國內容服務中心和全國最大的3G手機電視內容供應商。1-10月全省實現軟件業務收入1625.2億元,利潤總額462.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9%和29.8%,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利潤增長對當前全省戰略性新興產額利潤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
二是加大創新投入,擴大創新人才隊伍,鼓勵信息經濟創業。信息經濟依靠的是創新驅動,需要創新投入、創新扶持、創新環境和創新動力,以實現技術、產業模式、產品等多維度的創新。一方面浙江加大財政扶持,給予創新在稅收、場地等各項優惠條件。以杭州高新區(濱江)來說,全區動用財政全力支持企業申報各級科研項目,研發費用投入占GDP的比重有14%,截至到2014年8月杭州高新區(濱江)建起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16家,國家、省市企業研發(技術)中心299家,其中跨國公司研發機構26家,上半年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長14.9%和27.5%。另一方面加快創新人才培育,除了依靠浙江大學等傳統名校培養優秀人才、吸收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外,浙江也加快了信息經濟專業領域的技術人才培養,金華規劃成立了網絡經濟學院,將原先涉及網絡經濟方面的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國際貿易、會計、物流管理、國際商務等專業進行整合,以網絡經濟類的專業形式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以培養適應電子商務企業用人需求,首批500名學生已入學就讀,2015年起將面向社會正式招收網絡經濟相關專業新生。在浙江眾多高新技術開發區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科技孵化器、創新創業基地等為推動創新作支撐和基礎的平臺隨處可見。政府方面正在打造一大批有浙江特色的創業平臺,比如互聯網創業小鎮、天使基金小鎮、云計算小鎮等等,進一步集聚風投、基金和創業人才,鼓勵更多擁有夢想的人到浙江創業。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是平臺,信息消費是支撐,互聯網發展是引擎。信息通訊基礎設施是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和支撐,沒有基礎設施,信息經濟無疑是空中樓閣、無本之木。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4年1月)》顯示,截至2013年底,浙江省網民規模已達333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60.8%,處于全國領先水平,這也為信息消費的擴大提供了支撐。2014年也是智慧浙江、智慧城市全面推進的一年,全省范圍內已啟動20個智慧城市建設示范試點項目,遍及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安居、智慧交通等領域。11月27日國脈互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正式公布了第四屆(2014)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結果,杭州名列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前十名;12月浙江大華與富陽市政府簽署《“智慧城市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力爭通過5至8年的合作發展使“智慧城市”建設成為富陽的新名片。轉塘打造中國首個云計算產業生態小鎮,已成功引進阿里云、威鋒網、元云科技等100多家涉云互聯網信息企業,引進云商基金、銀杏谷基金等十家以上創投機構、初步形成云計算產業生態。
四是區域協調發展,信息經濟深入農村。在浙江,信息經濟并不是“陽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共同的工具。浙江縣域經濟的發展與信息經濟緊密相連。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報告,浙江金華已經連續3年獲評中國電子商務十強城市,是躋身該榜單中的唯一一個地級城市,截至目前金華的網絡經濟企業高達9800家,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近30家,淘寶賣家超過12萬家,5173、9158等一批具有“金華特色”的視頻娛樂、網絡游戲、文化創意類信息經濟企業已成為行業的領頭羊;浙江遂昌縣,近年來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將生產的茶葉、豬肉、禽肉,通過網絡遠銷國內外,全縣1300多個淘寶店,帶動了全縣農民的增收,已經連續7年農民增收超過了全省的農民增收平均水平,被電商界稱為遂昌模式;縉云縣壺鎮的小山村——北山村,有90%的村民從事與電商相關的行當,開設的網店超300家,截至今年11月,全村電商銷售額已超1.15億元;部分縣域也成為應用新技術的先行者,如海鹽是浙江“光纖到戶”的試點縣。7月,首屆中國縣域經濟與電子商務峰會在杭州召開,峰會上阿里巴巴宣布,啟動千縣萬村計劃,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而浙江省成為第一個與阿里巴巴達成“千縣萬村”合作的省份。
(二)
2014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召開,李強省長提到互聯網就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將助力浙江下一輪發展。隨著阿里巴巴在紐交所成功上市,杭州本土培養的電子商務企業第一次站上了世界的舞臺,在大量千萬百萬富翁誕生的背后,是信息經濟在21世紀創造財富能力的神話,是互聯網是經濟新引擎的佐證。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發展成為浙江支柱產業的進程中,信息經濟還任重而道遠。
首先是自主核心技術不過硬。在信息經濟時代拼得是核心競爭力,技術是互聯網產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但國際互聯網發展至今,眾多關鍵、核心的技術,基本都掌握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手中。比如,連接國際互聯網的13臺根服務器,美國就占了10臺,我國1臺也沒有。比如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很多核心技術進口依存度較高,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隱患。另外,浙江將流通、消費、零售業通過互聯網推向了產業高潮,但真正沉下心來研究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的卻較少,因為投入大、見效慢、死亡率高都是企業考慮的問題。而歐美發達國家現在卻沉下心來,在不斷地進軍工業革命4.0時代,如3D打印、智能化生產、復合材料、物聯網,及眾多醫療設備的信息化產業中。
其次信息基礎設施投入不足。今年“雙十一”571億的成交額創歷史新高,但最后1公里問題仍沒有解決,發貨延遲、快遞“爆倉”,智慧物流的建設還不能應對突如其來的消費熱潮。如果沒有良好運轉、基本普及的網絡基礎設施,互聯網強省也就會面臨發展瓶頸,根據《2013年中國信息化發展水平評估報告》顯示,浙江寬帶速率指數位于全國第14位,遠遠滯后于浙江經濟發展水平,寬帶普及程度、資費水平、服務能力還有待提高。而在信息資源跨部門、跨地域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共享交換的標準化體系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大集成、大網絡、大協同等方面還近乎空白。
三是高素質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的不足。信息經濟的核心在技術,技術的關鍵在人才。“要在關鍵技術中取得重大突破,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就必須去發現一批、培養一批、引進一批,總書記所希望的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浙江目前很難吸引國際上頂級的科技公司入駐,其原因就在于高端人才不足。全省的經濟業態、發展環境還難留住高級人才,無法充分挖掘他們的優勢。除去杭州、寧波、溫州三個地方外,要想留住高級人才更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