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軍明
以三大統籌發展區建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潘軍明
天臺縣地處浙江省東部,東連寧海、三門兩縣,西接磐安縣,南鄰仙居縣與臨海市,北鄰新昌縣,因境內名聞遐爾的天臺山而得名,是立縣近1800年的浙東名邑。近年來,天臺縣以“小縣大城”戰略為總載體,以山區經濟轉型發展為總路徑,深入實施產業強縣、城鄉一體、生態名縣、民生優先“四大戰略”,發起工業強縣、旅游文化發展、城市建設、中心鎮建設“四大會戰”,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的發展。在當前面臨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天臺縣經過充分調研,立足縣情實際,提出實施東部、西部、北部三大統籌發展區建設的新思路,積極謀求區域經濟統籌發展的新路徑。
2014年年初,天臺縣委黨代會提出要實施三個統籌發展區建設,這是一項探索性的工作,既是老事物又是新事物,老事物就是過去在做的事情,如城鄉統籌發展規劃、城中村改造、鄉鎮撤并、校網調整等,這些都是在統籌發展理念推動下采取的一些措施。這些做的層次不同,有的深入一點,有的稍微淺一點,有的剛剛開始。新事物就是現在新的要求下推進的更高層次的統籌,實施起來意義更為重大,也更為必要。
貫徹落實上級政策意見的必然需要。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決定》中提出要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戰略目標,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要進一步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機制體制,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天臺縣實施三大統籌發展區建設,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全面契合上級政策意見精神,是推動區域統籌發展一個很好的探索。
全面實施天臺“小縣大城”發展戰略的客觀需要。“小縣大城”是天臺縣長遠發展的戰略規劃,規劃總體格局為“一心兩翼兩片”,這是一個統籌發展的規劃,必須以統籌發展的眼光加以推進。
推動天臺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天臺縣還屬于全省欠發達縣,發展比較分散,統籌水平還遠遠低于省均水平,目前仍處于基本統籌階段,屬于全省統籌發展的第三個層次,也就是最低的層次。尤其是現在全縣“空心村”、“空關房”現象普遍存在,人口大進大出,不統籌很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實現統籌發展很有必要。
目標任務:以中心鎮為節點聯接城鄉,以交通、信息、公共設施等為網絡,形成區域功能特色鮮明、資源要素優勢互補、公共設施共建同享,產業發展聯動互促、民生服務開放一體、生態循環互補共贏的區域統籌協調發展新格局。西部統籌發展區以平橋鎮為中心,依托花前園區和省級現代農業園區,聯動街頭、三洲、雷鋒、龍溪四個鄉鎮,發揮縣域次中心城鎮的作用,探索基本公共服務綜合改革,實現產業、功能、公共服務綜合協調發展;東部統籌發展區以坦頭鎮為中心,依托蒼山產業集聚區,聯動三合、洪疇、泳溪三個鄉鎮,發揮汽車用品、橡塑制品兩個支柱產業的帶動作用,通過產業集群發展帶動人口集聚,通過人口集聚提升功能集成;北部統籌發展區以旅游休閑集聚區為龍頭,聯動白鶴、石梁兩鎮,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打造以旅游、休閑、生態宜居為主題的旅游產業發展區。
實施原則:尊重規律,循序漸進。根據社會、經濟、區域發展的規律,合理有效及時的去跟進統籌發展區建設這項工作措施。統籌發展區是一個長遠的方向,不是一年五年就能完成,可能是十年二十年的長久之計。集約發展、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協作發展。三大統籌區之間要真正“動”起來,“牽一發而動全身”,各個區域的發展不但要取長補短,共享資源,協同合作,可持續發展;而且發展要有特色,立足優勢產業錯位發展,打造自己的個性“金名片”。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統籌必須要有政府引導,該統籌的要統籌,不允許重復建設,不允許自搞一套,在這些原則指導下,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統籌內容:第一個當務之急是統籌產業。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產業,什么也統籌不了。要先把產業布局規劃好,統籌好,科學布局每個統籌區內的工業、現代農業、生態旅游等產業。第二個是統籌基礎設施。交通、水利、能源、電力這些都是需要統籌的要素。104國道、62省道改建使西部統籌區形成環線,60省道改建把東部統籌區連成一體,北部統籌區的環線道路貫通工程正逐步在實施,能夠實現統籌聯動。還有全縣的供水一體化,污水一體化等也都是按照這樣的資源配置要求去組織實施。第三個是統籌區域公共服務。公共服務是很重要的統籌要素,一個醫院一個學校放在哪里,這個區塊的效應就不一樣。要統籌安排衛生院、中小學校、敬老院、公安消防等機構建設,引導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合理集聚。第四個是統籌資源要素。資源怎么配置,涉及到怎么發展,配置到哪里,發展就到哪里。農村山區土地增減掛鉤等工作措施也是要素整合的關鍵措施,中心鎮要發展,沒有山區鄉土地整起來,就沒有地用,占補無法平衡。第五個就是人口集聚。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施農房改造,推動高山移民。一般村莊向中心村莊集聚、中心村莊向鎮區集聚,以產業集聚推動人口集聚,以公共服務集聚引導人口集聚。

天臺縣要深入實施三大統籌發展區建設,推動區域經濟統籌發展,主要是做好五個“動”:
規劃帶動。在“小縣大城”戰略規劃和《天臺縣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基礎上,突出抓好統籌區域規劃,以三個統籌發展區為單位分別編制統籌發展規劃。西部統籌區主要圍繞平橋鎮小城市試點鎮建設、按照天臺次中心城鎮的地位和要求,發揮對西部的引領輻射作用;北部統籌區通過旅游帶動產業與城鎮交融發展,著重圍繞如何帶動全縣旅游大循環體系進行謀劃;東部統籌區主要按照工業東進戰略安排,整合三大工業功能區,優化城鎮體系空間布局展開研究。
項目推動。統籌的核心是項目,要研究謀劃一批區域重點項目,特別是區域內共建共享共聯的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產業平臺基礎設施、生態文明建設項目。優化區域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如當前正在推進的東部產業集聚區、風電場二期項目、西部杭紹臺項目等,都需要圍繞這些重大項目去統籌、去落實、去細化。
政策促動。要在現有的有關政策基礎上,根據實際需要及時制定出臺一批政策,特別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財政、投資、產業、土地、人口管理等方面政策,形成一套統籌發展區政策體系。如高山移民政策,土地流轉政策等,這是統籌發展區建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需要很好的研究,及時出臺。
改革驅動。推進三大統籌發展區建設是一項改革的舉措,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來推進這項工作。如農村集體產權怎么去推進,戶籍制度怎么去改革,公共資源如何合理化、市場化配置等,都需要配套好,這不僅有利于統籌區建設的推進,還是推動區域經濟良性發展的一個總引擎。
機制聯動。沒有一套機制,聯動不起來,也統籌不了,要建立和完善統籌發展區建設的協調機制、管理機制、領導機制等。成立統籌發展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在三大統籌發展區建立分區領導小組,由相關聯系縣領導擔任組長,形成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同時,建立統籌發展區聯席會議制度,分析研究統籌發展區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協調項目推進,狠抓工作進度。
作者為天臺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