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康
建設大陳海峽大橋應提上日程
陳偉康
大陳海峽位于上大陳島與下大陳島之間的狹長水道,其東連大陳洋,西接腳桶洋,兩岸窄處約1500米,寬處約2500米。長期以來,臺州列島主島的上下大陳島一水之隔,島際交通僅依賴舟楫往返,落后的交通運輸方式,不僅使兩島經濟社會發展受到極大的制約,更成為綜合開發臺州列島,促進臺州藍色海洋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因此,棄水登陸,建設大陳海峽大橋,進入全天候的“大橋時代”,不僅是大陳人和大陸人強烈的共同愿景,更是臺州建設“海上臺州”的必然抉擇。
區位優勢突出。大陳島位于我國1.8萬公里海岸線的中點,浙江省中部,處于臺州灣東南,是國際避風港,國家一級漁場。做為隸屬椒江區的本市唯一海島鎮,它由上下大陳、一江山、竹嶼、洋旗等29個島嶼組成,全島面積14.6平方公里,其中,上大陳島7.01平方公里,下大陳島4.8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30平方公里。其距大陸海岸23.6公里,毗鄰國際航道僅12海里(該島之下嶼為我國領海基點之一),是與日本琉球群島最近的我國大陸海島,位于東北亞和東南亞兩大郵輪航線網絡的交匯處,離臺灣基隆僅197海里。它是國家戰略的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南翼的重要節點,發展藍色經濟的先導地區,浙江唯一的海洋開發與保護示范島。
港區優勢獨特。大陳島岸線總長度106.54公里。尤其是上大陳島已被列入浙江首批開發利用的港口物流島(下大陳島等列為休閑旅游島),其東南水域24米等深線在50米以內,首期規劃的深水岸線達4公里,可建30萬噸級兼靠40萬噸級輪以下岸線泊位約20公里。這里是30萬噸級原油碼頭選址,主要港區有上下大陳島三面環山掩護,并具優勢:水深良好,不需候潮30萬噸級輪自由進出;港池航道開闊,靠泊條件好;無回淤之慮,70年來深了0.6米;毗鄰國際航道僅12海里。島上諸多灣涂可資利用,實屬國內罕見之天然大型深水良港。
海島旅游資源豐富。大陳島為浙江省海洋文化旅游基地,有著名景點54處。素有“東海明珠”美譽,擁有國家級海洋公園和海洋地質公園的良好資源,是規劃建設中的長三角地區乃至國內知名的海島旅游度假基地。有省級森林公園、海濱浴場等,尤其適合游客“游海島、觀海景、釣海魚、吃海鮮、玩海水”。目前正規劃建設游艇基地、國家級帆板基地和海釣基地等項目。投資9.8億元,不久大陳島將建成包括紅色景區、軍事體驗區、兩岸文史在內具有獨特魅力的國家4A級旅游區。大陳島必將成為海內外離島旅游的熱點地區。
——實現大陳半島化經濟的首期工程。陸島相接半島化,是有條件的沿海城市發展深藍經濟的重要選項,如2006年,通過靈昆大橋和靈霓北堤的二期工程建設,實現溫州半島工程,此舉使洞頭島面積增加了一倍多,極大地促進了海島資源的綜合開發。再如大陸舟山連島工程,2009年通過金塘大橋、西堠門大橋的二期工程建設,實現舟山半島化,促就了國家級舟山群島新區的設立。該兩市都是在上世紀末開始島際橋梁建設,陸島貫通后,現今又有眾多橋梁建成和規劃建設,成蛛網之勢,由“海島時代進入大橋時代”。
目前,擁有106個島嶼的臺州列島尚無一座海上橋梁。為實現陸島相連,現在起于上大陳的大陳島跨海大橋項目列入臺州“十二五”規劃,島內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大陳環島公路工程也進入尾聲。在當前陸島相連條件尚不具備的情況下,可借鑒溫州、舟山經驗,先易后難,將建設大陳海峽大橋做為陸海連島首期工程,先解決島際交通,創造小氣候,以內連促外連,待時機成熟,再建設陸島大橋,最終實現大陳半島化。
——完善大陳島國際郵輪港功能的基礎配套設施。郵輪經濟被譽為“飄浮在海上的黃金產業”,其產業鏈長,具有1∶10-14的高帶動比。據測算,停靠港接待一名游客平均收入達1300美元,拉動區域物業價值增長5—10倍。國家“支持有條件的城市發展郵輪游艇旅游和基礎設施建設”。大陳島自然條件可輕松滿足目前世界最大的22.5萬噸級巨型國際郵輪靠泊,發展前景看好。該島獨特的郵輪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對臺州產業轉型升級都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擬設于上大陳的“大陳島國際郵輪港”作為重大戰略思路、重大建設項目,備受市區兩級領導重視和社會各界關注,經前期研究和多方爭取,有望列入即將出臺的《中國郵輪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現該項目已上報納入省“十三五”規劃編制前期工作內容,由此拉開了臺州發展郵輪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序幕。為滿足郵輪港一定規模的陸域腹地容量需求,須整合優化兩島資源,而建設大陳海峽大橋正可達此目的,同時拓寬了郵輪碼頭選址范圍(上下大陳)。

圖/金川
——實現全島旅游化、旅游全島化的基礎條件。國家鼓勵發展海洋旅游事業,使其成為支撐未來發展的大產業。椒江區委區政府提出,大陳島要實現“旅游全島化,全島旅游化”。但由于島際交通“瓶頸”,使其貫徹力打折。如輪渡“慶大”快客,早上8點游客從椒江客運碼頭出發至大陳島約需1.5小時,先停靠上大陳,再越過大陳水道停靠下大陳,下午3點前經上大陳返回椒江。游客一天只能玩一個島,兩個島都玩要住夜,增加旅游成本,如遇突發大風、霧天等,還會滯留島上。這嚴重制約了人們上島旅游積極性及客流量,使“全島旅游化,旅游全島化”被“淡化”。如有大橋貫通,可實現“上下大陳一日游”,游客上島性價比提升,人們會紛至沓來。
——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大陳島孤懸東海,又一分為二,規模效益低,加重了民生困難。目前,大陳兩岸交通靠輪渡,每早8點由下大陳至上大陳,8點30分由上大陳返回下大陳只一班船,船票10元。如遇大風、霧天等惡劣氣候還要停航,往返不便,阻礙了兩岸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使得行政、教育、醫療、人力、生產生活等資源都要兩岸兼顧,或集中于政府駐地下大陳,造成浪費和成本上升,給干部群眾工作生產生活造成不便,拉大了陸島差距,也拉開了奔小康距離。如有大橋貫通,不僅使各類資源優化整合,還能促進人口集聚,吸引外來投資,土地增值,給群眾帶來實惠。
形象大于思維。建設大陳海峽大橋的意義遠不限于上述幾點,它將助推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從“沿海”走向“遠海”的重要基地建設,推動建設國家級的環大陳島海峽兩岸文化經貿交流示范區進程,促進兩岸關系發展;對于鞏固海防,更好地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等,都具有重要深遠意義。
承上啟下,與時俱進。市區兩級高度重視,將大陳海峽大橋項目視作大陳環島公路工程的延續、最后一公里、升級版。該橋對接兩個環島公路,好似一根扁擔挑起了兩頭,意義重大。由政府牽頭交通、發改、海洋、規劃、旅游、大陳鎮等部門和相關單位,組織有關專家開展前期工作,把大陳海峽大橋做為大陳環島公路的后續(期)工程和連島首期工程進行包裝,爭取上級支持,盡早立項。
列入省“十三五”規劃。大陳海峽大橋是大陳島國際郵輪港項目重要的基礎配套設施,在策劃和開發郵輪港項目過程中應統籌考慮,爭取一并列入省“十三五”規劃。
項目納入大陳示范島一攬子規劃。其與大陳島旅游開發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申報國家4A級景區工作相得益彰,因此計劃和申報工作應含此項內容。
籌措資金,加快實施。借助大陳島的特殊地位和在海內外的特殊影響力,全方位多渠道籌措建橋資金,爭取“十三五”期間建成大陳海峽大橋,實現臺州列島連島工程零的突破。
作者單位:臺州市椒江區發展和改革局;本文為2014年臺州市科協立項研究課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