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夢曉
進入20 世紀90 年代后,北歐國家的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開始向域外國家進行傳播。這主要是新的傳播技術對文化產業快速而全面的滲透,使得現行的著作權制度及個人許可模式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內不再具備維持產業發展及各方利益平衡的功能,出現了制度失靈。
然而,域外國家對于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移植需要解決大量的本土化問題。解決方案的合理性與適當性也直接關系到立法工作以及制度運行是否能夠進展順利。俄國與英國是移植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主要國家,雖然兩者在社會制度、傳統文化與文化產業結構上大相徑庭,但面對文化產業內開始出現的大量許可及孤兒作品問題均選擇了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作為解決問題的路徑。最終,兩國因在立法目的、立法手段等方面的不同選擇,使得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經歷了兩段完全不同的立法過程,同時也產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兩國差異顯著的立法經驗對于包括我國在內的有意引入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域外國家而言具有較強參考價值。
俄國的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是其《聯邦民法典第七編:知識產權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引入的過程始于1994 年,時值蘇聯解體的多事之秋,由于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作為上層建筑之一的法律也都不得不經歷或多或少的修改。隨著《蘇聯1964民法典》在1993 年的全面廢止,新的《聯邦民法典》的編纂工作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對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研究與引入工作也隨之展開。
俄國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在《聯邦民法典》下共分為1242、1243、1244 三條。在體系上參考了芬蘭的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由集體管理組織實施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的準入制度、適用延伸集體許可的限制制度以及非成員作者的保護制度三部分組成。
其一,只有特定集體管理組織才能取得實施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資格。首先,集體管理組織需要得到俄聯邦的專門授權。延伸集體許可關系到特定領域內所有作者及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因而必須由經過政府篩選的集體管理組織進行。再者,集體管理組織的經營能力與歷史記錄需要通過俄聯邦政府的審查。俄聯邦政府在特定領域內只會向一家集體管理組織發放實施延伸集體許可的授權,但該授權并不妨礙在與該集體管理組織業務相關的其他領域內實施延伸集體許可。
其二,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僅可以在法律所明確規定的三種情形下適用。分別是:①在公開演出中使用音樂作品;②通過有線及無線方式對音樂作品及音像作品廣播;③出于教學目的對文字作品及實用藝術作品進行影印。在上述范圍以外,延伸集體許可不得以任何理由被適用,集體管理組織也無權在法定情形之外實施延伸集體許可。
其三,非成員作者有權獲得集體管理組織的平等對待,并能夠自由加入或退出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俄國的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通過給集體管理組織設置兩重義務來確保其在實施延伸集體許可的過程中能夠充分保障非成員作者的權利。集體管理組織必須保證非成員作者在集體管理組織代行其權利的所有期間內均享受“成員待遇”。
由于立法工作量巨大,俄國的《聯邦民法典》編纂與實施工作是通過邊立法、邊表決、邊實施的方法分步驟進行的。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所在的《聯邦民法典》第七編于2006 年11 月經國家杜馬審議通過,于2008 年1 月1 日正式實施。從起草之日起算,俄國的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準備工作前后共經歷了12 個春秋。雖然充分的立法準備工作基本保證了俄國的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在設計上體系完整幾乎算無遺策。但在制度生效之初,俄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在運行方面的低效與經驗缺乏的問題便開始顯現出來。一方面,是突然高企的授權工作量讓集體管理組織措手不及。另一方面,則是作者與權利人頻繁查詢其作品被使用的狀態,增加了集體管理組織額外的負擔。對于使用者與權利人反饋的意見,聯邦政府迅速進行了反應。首先,為了保障作者查詢其作品狀態及分配細節的權利,迅速建立了網上的遠程查詢平臺,讓作者不必再親臨集體管理組織完成查詢事宜。再者,指示集體管理組織加緊對其工作人員的授權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時也協助集體管理組織通過內部的民主程序進行了編制與預算的增加,從數量與效率兩個方面加快了處理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事務的能力。該制度運行至今,無論是使用者還是作者,均對該制度的長期運行狀況表現出較高的認可,兩者間相對和諧的關系也保證了延伸集體許可制度在俄國的有效實施。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給許多歐洲國家制造了空前的經濟下行壓力。2009 年第一季度,英國的GDP 增長同比降低0.7%,新增崗位數為負24萬個。為了順利擺脫危機,英國政府不遺余力地著手實施經濟及就業刺激計劃,通過立法與政策扶持,幫助那些在具有較大潛在增長能力行業中的經營者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加快增長速度、擴張用工規模。英國的文化產業因其相對較大的潛力以及在世界市場中較強的競爭力,成為了該計劃的重要扶持對象。
2008 年12 月,英國數字出版商聯合會首先向英國政府提出起草《數字經濟法》以提振文化產業發展,扶持并鼓勵文化產業中經營者的提案,立刻獲得了英國政府的批準,在召開聽證與質詢后被迅速地列入到了立法計劃當中。2009 年3 月,《數字經濟法》全文起草完成,提交議會并向全社會公布,其中第43 條即明確規定了關于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相關內容。
該法案初稿中第43 條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其一,實施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的主體必須是經由國務大臣專門授權的“授權主體”。所謂“授權主體”即是經過英國政府認可并由使用者集體推薦的集體管理組織。該內容參考了北歐國家立法中行政機關全程介入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運行的經驗,由政府來具體對實施延伸集體許可的主體進行控制與篩選,并作為其主管機關,對于其后作為“授權主體”的集體管理組織的運營進行監督與管理。
其二,“授權主體”可以代表“孤兒作品”的作者及權利人向使用者許可使用其作品。在英國的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中,“孤兒作品”是唯一可以適用延伸集體許可的法定情形。然而對于具體作品是否構成“孤兒作品”,如何就作品的性質進行明確的判斷,在第43 條中只給出了大致的描述,而具體的判斷工作則由集體管理組織全權負責。集體管理組織在實施延伸集體許可之前主要須判斷以下兩點:所涉作品在性質上是否屬于孤兒作品,以及使用者是否已盡了合理的勤勉搜索義務。如果在經集體管理組織的判斷后完全符合以上的兩個條件,則其即可代表該“孤兒作品”的作者向使用者進行許可。
其三,使用者需要盡一定的勤勉搜索義務才能通過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獲得作品的授權。與北歐國家不同,英國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適用的另一個前提即是作者必須進行過合理程度的事前搜索,盡了自己的勤勉搜索義務。勤勉搜索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為了協助界定“孤兒作品”的內容。為了防止對“孤兒作品”的解釋過于寬泛引起作者群體強烈的反對,第43 條明確規定,集體管理組織認定使用者未盡勤勉搜索義務,沒有對所需授權的作品進行合理的搜尋時,不得將相關作品視作孤兒作品,也不得向任何使用者通過延伸集體許可的模式授權其使用。
其四,延伸集體許可制度采取“選擇退出”制,作者可以通過達成特定的形式要件來退出集體管理組織與使用者達成的延伸集體許可協議。行使退出權的形式要件主要有二:一、非成員作者需要以通知或公告的方式向集體管理組織明確表示其作品不屬于“孤兒作品”,并且反對集體管理組織代表自己行使權利。二、該通知的生效受到特定時間點的限制。首先,通知在發出或公告后的21 天后方正式生效。在此期間內,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仍可以代表該作者行使權利,其與使用者在此期間內達成的延伸集體許可協議依舊有效。再者,作者的通知與公告對已生效的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協議的效力不產生任何阻卻作用。
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雖然歷經坎坷最終得以在英國正式立法,但由于作者與使用者間的利益沖突尚未得到有效調節,以致矛盾依舊而且互不信任,無法共同維護制度的穩定運行。因而,延伸集體許可制度在英國實施的過程充滿著推廣與對抗的激烈沖突與“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貓鼠游戲。不僅妨礙了制度的有效運行,干擾了正常的文化市場秩序,同時也加劇了作者與使用者之間的矛盾與對抗。
來自作者群體的強大阻撓使得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的實施舉步維艱。大量作者退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拒絕接受集體管理,使得集體管理組織可以代表授權的作品范圍出現了驟減。這不僅大幅減少了集體管理組織參與許可的數量與其管理費的收入,同時也絲毫沒有讓使用者感覺到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所帶來的便捷性。由于在《數字經濟法》第43 條中授予了非成員作者退出延伸集體許可協議的權利,同時并未對行使退出權加以任何限制。隨著聲明退出延伸集體許可協議的作者日漸增多,延伸集體許可協議所能夠覆蓋到的范圍也在日漸縮減,開始無法滿足使用者通過“一站式”授權滿足其對作品的大量使用的需求。最終,多數使用者都不得不回到了向大量作者分別進行協商并取得其授權的老路上來,繼續背負其高昂的交易成本。至此,英國的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在作者的強烈抵制下已被完全架空,處在形同虛設、徒有具文的狀態。然而,就是這僅有的形式也隨著英國工黨失去執政地位而變得岌岌可危。在失去了在議會中的主要支持者后,《數字經濟法》第43 條最終于2011 年的5 月被廢止。英國的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首秀僅持續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在各方利益的激烈沖突中草草收場。
俄英兩國在引入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實施和成效上有很大不同,對我國的相關立法提供了有益借鑒。
俄國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立法的根本目的是解決特定領域內使用者在獲取大量授權方面的問題,平衡作者與使用者之間的利益關系。而英國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立法的根本目的,旨在大幅推動特定領域內作品使用者的發展以期提振經濟增加就業。
首先,在立法背景方面,俄國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是伴隨著規模龐大的《聯邦民法典》工程同步實施的,因而緊迫性與功利性較弱,主旨為建立與整部《聯邦民法典》相協調,同時又能解決文化產業發展中所遭遇的授權問題的長效調節機制。而反觀英國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是在金融危機爆發的背景下,受到英國政府以及文化產業中使用者的巨大壓力下完成的,主旨即是提高文化產業的經濟增長率,促使其吸納更多的就業人口,并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以上目標,其目的性與功利性都相對明顯。
其次,從立法宗旨方面,俄國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目的主要是建立與整部《聯邦民法典》相協調,同時又能解決文化產業發展中所遭遇的授權問題的長效調節機制。而反觀英國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目的主要為降低使用者獲取作品的難度與成本,以鼓勵其發展進而制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緩解社會矛盾。其偏向性過分明顯,在立法中并沒有充分考慮平衡性對于制度穩定性的作用,故而引起了作者群體的不滿,也使得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僅僅堅持了相當短暫的時間就被匆匆廢止。
俄國在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立法過程中重視吸收來自于社會各界、專家學者以及作者與使用者的建議,次數甚多而且公開透明,因而獲得廣泛支持(412 票支持,26 票反對,12 票棄權)。而反觀英國在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立法過程中,僅重視來自使用者的利益訴求,也未廣泛征詢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公眾的意見。對于使用者的反對意見與替代方案也未予以認真考慮,以致最后即便在英國政府及執政黨的全力支持下,也僅以過半的票數在法案的二讀中驚險通過(341 票支持,299 票反對,10 票棄權)。
首先,在意見征詢與收集的方面,俄國在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立法過程中前后8 次就其草案公開征詢意見,并在對所有意見進行仔細考慮的基礎上進行修改,不僅是該制度在設計上對于細節問題考慮充分,而且較廣泛地代表了各方共同的利益訴求。但英國在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立法過程中,由于時間倉促以及壓力巨大,并未有足夠的機會對來自于各方的意見進行細致的研究,這不僅使其在設計的細節上略欠考慮,而且使其并未反映參與各方,特別是作者群體的利益訴求。
其次,在制度的起草方面,俄國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立法草案由作者與使用者共同完成,對爭議事項進行友好協商,共同推動草案的立法工作。這使得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法律關系中最主要的兩大利害關系方——作者與使用者,其在關系上相對融洽,相互信任感與共同利益感增強,為立法進程與制度運行排除了不少可能遭遇到的障礙。而反觀英國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立法提案由使用者單獨起草完成,其全程不僅未充分考慮作者群體的利益訴求,還在立法程序中無視作者的激烈反對,強行通過法案。這不僅激化了作者與使用者間的矛盾,還使彼此喪失了最基本的信任感,這也為英國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架空與廢止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宜以平衡創作與使用間的利益為立法原則,忌僅為鼓勵使用者大量使用作品而忽視作者的權益。目前,我國正處在發展轉型的關鍵期,經濟增長放慢,就業壓力增大。在此背景下,幫助以文化企業為代表的使用者發展壯大無疑會對穩定經濟、吸收就業起到積極作用。我國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的立法目的旨在使著作權制度適應使用者大量使用作品的需要,移除授權過程中不必要的障礙,在兼顧作者權益的前提下實現創作與使用間的利益平衡,維持文化產業良性發展。切不可為鼓勵使用者使用作品而通過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掠奪作者的經濟權利,破壞文化產業的內在利益平衡,為竭澤而漁之事。
宜在集體管理相對規范的領域首先試典,爾后循序漸進、逐步推廣,忌不考慮集體管理的實際情況全面鋪開。在2012 年《著作權法》的修訂工作中,從在線文庫到卡拉OK,但凡可能涉及作品海量使用的領域中的使用者都希望在各自的領域中引入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可見使用者對于制度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我國在立法過程中切不可僅根據使用者的需求便將延伸集體許可制度在上述所有領域內全面鋪開。立法機關需要對上述領域中的集體管理組織運作的效率與規范性進行考察,并選擇集體管理狀況較好的領域率先試點著作權延伸集體許可制度,以創造良好的制度運行環境,通過實效取得作者信任,同時防止不規范的集體管理組織濫用權力損害作者利益。
[1]Alain Strowel.The European "Extended Collective Licensing" Model[J].Colum.J.L &Arts,2005(02) :61.
[2]COPYDAN.Orphan Works in Danish Perspective[EB/OL].[2013-11-10].http://www.bne.es/opencms/es/LaBNE/Docs/2010-04-13_Orphan_works_in_a_Danish_perspective.pdf.
[3]Henry Olsson,The Ministry for Justice.The Extended Collective License as Applied in the NordicCountries[EB/OL].[2013-11-10].http://www.kopinor.no/en/copyright/extendedcollective-license/documents/the-extended-collective-licenseas-applied-in-the-nordic-countries.
[4]Fisor.Mihaly.An Analysis of Russian Copyright Law and Its Collectives[J].Virginia Law Review.1996,(07):102.
[5]Christian Rydning.Extended collective licenses: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Nordic solu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EC law[M].Unipub,2010.p.52
[6]熊琦.著作權法定許可的誤讀與解讀 兼評《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草案第46 條[J].電子知識產權.2012(04)
[7]Mogens Blicher,Bjerreg?rd,Lone Amtrup.F?lles dansk indsats for sikring af aftalelicens [EB/OL].[2014.1-5].http://journalistforbundet.dk/Nyheder/2013/Maj/Falles-danskindsats-for-sikring-af-aftalelicens.
[8]王自強.關于著作權人“被代表”問題的思考(上)[N].法制日報.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