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益武 徐 軒
根據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享有平等參與文化生活的權利。[1]其中,保障視障人士對盲文讀物、盲人有聲讀物等文獻的獲取是他們平等參與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國家有責任促進視障者獲取出版作品,這也是保障視障者的受教育權利的重要方面。本文討論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協調成果《關于為盲人、視力障礙者或其他印刷品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馬拉喀什條約》(以下簡稱《馬拉喀什條約》)的實施對促進我國視障者獲取出版作品的意義和策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數據,截至2012年6月,全世界有2.85億視障人士,其中3900萬為盲人,2.46億為低視力者;其中約90%的視障人士生活在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印度和非洲;[2]其中,中國占全世界視障者總數的20%,印度占全世界視障者總數的17.5%。[3]視障者及閱讀障礙人士在獲取出版作品時,需要將信息轉化為盲文、大字排版印刷物、有聲讀物或使用輔助技術的其他格式才能閱讀。在全世界范圍內,每年出版的約100萬種圖書中,以視障者無障礙格式提供的不到5%,嚴重制約了盲人和視障者對各種出版作品的獲取。[4]面對視障者獲取信息的迫切需要,許多非政府組織和發展中國家都積極謀求通過多邊條約的立法形式保障視障人士對出版作品的使用。
2004年10月經智利代表提議,為“教育、圖書館和殘障人士而著作權及相連權的限制和例外”議題列入WIPO版權及相關權常設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 on 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第12屆例會的議程。但是,直到2013年2月18日,WIPO才發布“促進視障者信息獲取的著作權例外”的條約草案。經過談判代表的努力,條約草案文本幾經修改,直到2013年4月20日方才確定,并提交給同年6月17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WIPO外交會議討論。經過十年漫長的談判歷程,最終在WIPO馬拉喀什外交會議上達成一致;《馬拉喀什條約》于2013年6月27日對外開放簽署。2013年6月28日,包括中國在內的51個國家簽署了該條約,該條約的通過贏得普遍的歡迎和贊譽。美國于2013年10月2日簽署該條約。截至2014年2月15日,《馬拉喀什條約》簽署國已達60個。[5]《馬拉喀什條約》成功地在通往消除對視障者和閱讀障礙者歧視的道路上邁出重要的一步。[6]
從2004年提出議題到2013年締結條約,《馬拉喀什條約》的漫長談判歷程本身充分說明視障者權利保障與著作權保護之間利益沖突的復雜背景,條約最終文本也是充分平衡和協調各利益相關方權益的結果。《馬拉喀什條約》 包括序言、22條正文和13個腳注。第一條至第十二條規定了締約方的具體權利和義務,它們對無障礙格式作品的受益范圍、限制及例外、跨境交換和進口、技術保護措施以及實施細則等做出具體規定。第十三條至第二十二條為程序性條款,主要涉及條約的簽署、生效、加入、退約,以及WIPO國際局和大會的職責等。
《馬拉喀什條約》中版權例外的適用對象為“受益人”(beneficiary persons),英語表述為“visually impaired persons/persons with print disabilities”,中 文可譯為“視障者/印刷品閱讀障礙者”。“受益人”應包括盲人、視力障礙和印刷品閱讀障礙者、因其他殘疾導致無法閱讀紙質文獻的人。對照中國殘疾人分級標準,視力殘疾人群(包括盲人和低視力者)、部分多重殘疾人,以及因其他殘疾而存在閱讀障礙的殘疾人士都應屬于《馬拉喀什條約》所稱“受益人”的范疇。[7]《馬拉喀什條約》規定的限制與例外適用于“文學和藝術作品”,且必須是已公開發表的作品,其中包括紙質作品、網絡作品、有聲讀物等,不適用于未發表作品。為促進視障者對出版作品的獲取,出于作品無障礙格式版的制作、發行和向受益人提供的需要,《馬拉喀什條約》締約方國內法可以設定例外的權利范圍包括:復制權、發行權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規定的向公眾提供權等專有權,還可包括表演權、修改權、改編權,或保護作品完整權等著作人身權。
此外,適用于視障者閱讀的無障礙格式版的出版與傳播是《馬拉喀什條約》協調的重要內容。盡管已有部分國家支持無障格式版的跨境交換,但《馬拉喀什條約》國際影響力便于在世界范圍內交換適合視障者閱讀的出版作品,這對于各國節約出版資源,防止重復制作,充分發揮無障礙格式版作品的效用具有顯著作用。
國家有義務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參與文化生活的權利,并且應采取措施“組織和扶持盲文讀物、盲人有聲讀物及其他殘疾人讀物的編寫和出版”。[8]
近年來,我國許多公共圖書館建立了盲文讀物、盲人有聲讀物圖書室,盲人數字圖書館項目開始運營,中國盲人數字圖書館網站也于2003年10月開通上線。[9]作為我國唯一為盲人服務的綜合性文化出版機構,中國盲文出版社年均推出480種、2700萬頁盲文書刊和120種、200小時盲人有聲讀物和其他盲人文化用品。[10]
然而,相對于我國數量龐大的視障群體來說,適合盲人或低視力者閱讀的文獻種類和數量比例仍然很小;我國作品無障礙格式版的獲取程度較低,且跨境交換機制不暢。根據國務院制定的“殘疾標準”規定,視力殘疾包括“盲”和“低視力”。[11]截至2010年年末,我國有視力殘疾1263萬人,另有多重殘疾1386萬人。[12]對照我國對殘疾人的分級標準,我國的視力殘疾人群(包括盲人和低視力者)以及因其他殘疾而存在閱讀障礙的殘疾人士都屬于《馬拉喀什條約》所界定的“受益人”范疇。
《馬拉喀什條約》的重要功能是促進作品無障礙格式版本的出版、傳播和跨境交流。它的有效實施必然會促進我國對國外優秀作品的無障礙格式版的獲取,同時也推動全世界閱讀障礙人士對我國無障礙格式作品的獲取。我國應當積極豐富盲文文獻、盲人有聲讀物、低視力人群讀物以及其他盲人文化用品,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優秀作品的無障礙格式版的出版和國際交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顯然,代表中華文化的無障礙格式作品的出版與傳播是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的一部分;雖然其針對人群的數量有限,但也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我國出版行業應充分認識到,WIPO《馬拉喀什條約》為視障者和閱讀障礙者利用新技術獲取無障礙格式信息提供支持,也是保障視障人士閱讀權利、參與社會的權利、受教育權利的重要途徑。《馬拉喀什條約》在我國有效實施將使包括中國視障人士在內的全世界閱讀障礙人士受益。
根據《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實施“盲文出版工程”,加強盲文出版基地建設,配置盲文刻印機和盲文制版印刷生產線,實現年生產盲文書刊1600種、70萬冊的規模;同時開發符合盲人認知的盲文樂譜、工具書、期刊、數字有聲讀物,出版《盲人百科全書》等重點圖書。[13]《馬拉喀什條約》將為我國出版業“十二五”規劃的實施,特別是促進適合視障者獲取的無障礙格式版本作品的制作和傳播提供良好契機,同時為產業實踐提供法律與政策支持。
隨著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全面普及,以數字出版為代表的新業態已成為新聞出版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而數字出版恰恰是促進閱讀障礙人士獲取出版作品的有效解決方案。《馬拉喀什條約》允許為數字出版設定或規避相關技術保護措施,我國《著作權法》和《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修訂與完善將進一步推動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
另外,我國開展的全民閱讀工程正在大力推廣數字閱讀和提高全民閱讀能力。在實施全民閱讀工程的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滿足特殊群體的閱讀需求。視力障礙者在內的特殊群體信息獲取能力建設離不開出版行業的參與和支持。相信通過《馬拉喀什條約》在我國的有效實施,我國出版行業將通過作品無障礙格式版本的制作、出版和傳播,開展閱讀援助活動和推動全民閱讀,切實服務于視障者和閱讀障礙人群。
根據《出版管理條例》第五十條的規定,國家有義務扶持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出版物和盲文出版物的出版發行;出版單位有職責去制作視障人士所需要的文獻、有聲讀物和設備等。
“被授權實體(authorized entities)”是指得到政府授權或承認,或接受政府的財政支持,以非營利方式向受益人提供教育、指導培訓、適應性閱讀或信息渠道的實體;它也包括其主要活動或機構義務是向受益人提供相同服務的政府機構或非營利組織。被授權實體是出版無障礙格式作品及其跨境交換的重要中介。
我國的出版單位包括報社、期刊社、圖書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電子出版物出版社等,如果它們視為《馬拉喀什條約》中的“被授權實體”,將對保障我國視障人士信息獲取發揮更大作用。我國的立法轉化將為引進無障礙格式版提供法律制度層面的支持;并在國內法中對“被授權實體”的范圍進行界定,對其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
為了對《馬拉喀什條約》實施提供支持,尤其是完善作品無障礙格式版的制作與分享,我國出版行業協會應當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在保持合理競爭和保證市場供給的前提下,避免重復制作和資源浪費。專業的視障者閱讀文獻出版單位(包括電子音像出版機構)可以設立無障礙格式作品的信息聯絡點,成為無障礙格式版跨境交流的信息交換點。國家應加大對出版單位等被授權實體的財政投入和支持,以加強對閱讀障礙人士信息獲取的能力建設。出版單位還應與圖書館、視障者服務機構等被授權實體開展合作,在促進無障礙格式版的文獻保障和服務、信息交流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我國法律已經對普通文字作品轉換成盲文作品出版做出例外規定。《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了國內盲文出版的相關例外;“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是一種合理使用行為;出版盲文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享有的其他權利。我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六條規定,不以營利為目的,以盲人能夠感知的獨特方式向盲人通過信息網絡提供已經發表的文字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上述兩條規則結合起來已經構成我國促進視障者獲取出版作品著作權例外的基本規則。
從實施《馬拉喀什條約》的角度,我國應對《著作權法》《殘疾人保障法》等進行修改,進一步明確《馬拉喀什條約》所涵蓋的“受益人”“作品”“無障礙格式版”和“被授權實體”的范圍,明確受益人和被授權實體的權利和義務。例如,我國《著作權法》關于“盲文出版”合理使用規則只提到盲文一種格式,相應的受益主體只限定于盲人,而非“視力障礙者”或“印刷品閱讀障礙者”等更加廣泛的受益群體。所以,我國在《馬拉喀什條約》實施時,“受益人”應當在《著作權法》或《殘疾人保障法》中界定清楚,它應包括“有視覺缺陷、知覺障礙或閱讀障礙的人”和“在其他方面因身體殘疾而不能持書或翻書,或者不能集中目光或移動目光進行正常閱讀的人”,這樣才能惠及更多需要幫助改善閱讀和信息獲取的我國弱勢人群。
相較于《馬拉喀什條約》中對作品“無障礙格式版”的界定,我國適合視障者閱讀作品格式的界定過于狹窄,僅限于“盲文作品”。《著作權法》應當采用寬泛的定義來界定,包括能讓受益人切實可行且舒適地使用作品的所有版本和格式,盡量兼顧技術發展可能帶來的可為視障者受益的新形式和新載體。同時,《著作權法》應當明確:“無障礙格式版”的制作和傳播要為受益人專用,必須尊重原作品的完整性,但要適當考慮將作品制成替代性無障礙格式所需要的修改和受益人的無障礙需求。《馬拉喀什條約》的實施還將為有效利用我國境外作品的無障礙格式版提供支持,我國《著作權法》應當為這種跨境交換設定例外規則。我國《著作權法》修改備受各界關注,經過2012年3月和7月兩次公開征求意見,國家版權局于2012年12月向國務院法制辦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訂草案送審稿)》;[14]公開征求意見草案中著作權“權利限制”條款并沒有考慮促進視障者獲取出版作品的印刷出版和跨境交換例外。[15]
技術措施是著作權人為了防止他人非法接觸、使用其作品而采取的技術手段。按照技術措施的功能可將其分為:控制接觸作品的技術措施、控制使用作品的技術措施和控制傳播作品的技術措施等類型。在網絡環境中,這些技術保護措施是權利人實施的一種預防性自力救濟措施。然而,技術的發展總是相生相克,針對作品技術措施的破解屢見不鮮。因此,技術措施被納入著作權保護體系,通過法律來規范技術措施的使用,并將破解技術措施視為著作權侵權行為。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第十一條規定,締約方應規定適當的法律保護和有效的法律救濟,制止規避有效技術措施的行為,防止未經作者許可或未由法律準許的非法破解行為發生。我國2006年制定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也對作品技術措施保護做出規定。
技術措施對視障者合理使用出版作品卻具有一定負面作用;技術措施限制與阻斷了視障者接近著作權法保護的出版作品。從平衡著作權人利益與視障者獲取信息自由的憲法性權利的角度,技術措施需要被納入著作權例外中而受到規制。所以,《馬拉喀什條約》強調締約方關于技術措施的規定不應損害視障者和閱讀障礙人士享受條約規定的例外。
我國在實施《馬拉喀什條約》時,應在必要時采取適當措施,確保制止規避有效技術措施的行為,并規定適當的法律保護和有效的法律救濟。一方面,被授權實體在出版作品的無障礙格式版時,需要規避原作品的技術措施,以制作合適于視障者閱讀或感知的替代性格式版本。另一方面,被授權實體在很多情況下需要在無障礙格式版的出版和發行中采用技術保護措施,以限制作品無障礙格式版本的商業傳播和使用,確保無障礙格式版本只為視障者利益服務,以防止對原作品的傳播和經濟收益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馬拉喀什條約》不妨礙被授權實體在出版、發行和提供無障礙格式版中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所以,技術措施對于促進視障者獲取出版作品來說,具有復雜的兩面性;技術措施保護對于出版單位來說,既是“矛”亦是“盾”,我國的出版單位等被授權實體應當合理審慎地利用這種出版例外,在尊重作者著作權和視障者獲取信息權利之間達成利益平衡。
注釋:
[1]參見: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第三十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四十一條、四十三條。
[2]WHO.Fact Sheets: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EB/OL].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82/en/index.html,2013年11月15日訪問。
[3]WHO.Global Data on Visual Impairments 2010 [EB/OL].http://www.who.int/blindness/GLOBALDATAFINALforweb.pdf,2013年11月15日訪問。
[4]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通過《馬拉喀什條約》 全球視障者“書荒”問題有望得到解決[EB/OL].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20062,2014年2月15日訪問。
[5]WIPO-Administered Treaties.Contracting Parties,Marrakesh VIP Treaty [EB/OL].http://www.wipo.int/treaties/en/ShowResults.jsp?lang=en&treaty_id=843,2014年2月15日訪問。
[6]EU Commissioner Barnier Welcomes New Treaty Ensuring Equal Access to Books for Visually Impaired and Print Disabled Persons [EB/OL].http://eeas.europa.eu/delegations/un_geneva/press_corner/all_news/news/2013/20130627-vip_treaty_barnier_statement_en.htm,2013年11月15日訪問。
[7]參見,孫先德主編: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殘疾標準,中國殘疾人事業統計年鑒2012年版,第323-326頁。
[8]《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四十三條。
[9]中國盲人數字圖書館[EB/OL].http://www.cdlvi.cn/index/node_149889.htm,2013年11月15日最后訪問。
[10]新華網:李長春到中國盲文出版社調研看望全體員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2/02/content_12920777.htm,2013年11月15日訪問。
[11]中國殘聯關于統一制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通知[(1995)殘聯組聯字第61號][EB/OL].http://www.cdpf.org.cn/2008old/wxzx/content/2008-04/08/content_84485_3.htm,2013年11月15日訪問。
[12]中國殘疾人聯合會.2010年末全國殘疾人總數及各類、不同殘疾等級人數[EB/OL].http://www.cdpf.org.cn/sytj/content/2012-06/26/content_30399867.htm,2013年11月15日訪問。
[13]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新出政發〔2011〕6號)[EB/OL].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difang/yunnan/201104/20110407525753.html,2014年3月3日最后訪問。
[14]王自強.著作權法修訂與版權產業發展[EB/OL].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3892/151888.html,2014年3月3日最后訪問。
[15]國家版權局.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二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EB/OL].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483/17753.html,2014年3月3日最后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