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麗麗
水化療法對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并發造影劑腎病的護理預防
祁麗麗
目的 探討水化療法應用于冠狀動脈介入(PCI)圍術期預防造影劑腎病的重要意義及護理方法。方法 選擇116例冠狀動脈造影或支架術的患者進行水化療法,以預防造影劑腎病的發生。結果 本組116例患者經圍術期水化療法后,均未發生造影劑腎病(CIN)。結論 PCI術前后加強水化療法可有效預防CIN的發生。
水化療法;造影劑腎病;護理預防
造影劑腎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排除了其他腎臟損害因素,應用造影劑前后的24~72 h發生的急性腎功能損害。近幾年來,隨著冠狀動脈介入(冠脈介入)診療技術在全國范圍內的廣泛開展,造影劑腎病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已一躍成為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第三位致病因素[1]。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為了有效預防CIN的發生,我院對采用介入治療的116例患者采用了水化療法,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16例患者,男80例,女36例,平均(65±3)歲;單純行冠脈造影62例,行冠脈支架植入術54例。所有患者中穩定型心絞痛23例,不穩定型心絞痛56例,心肌梗死37例。伴有高血壓的患者98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10例。本組患者均采用橈動脈穿刺,應用造影劑為低滲非離子型造影劑碘普羅胺,平均用量50~250 ml。
1.2 診斷標準 應用造影劑后48 h內血清肌酐的絕對值上升44.2 μmol/L或上升25%~50%,且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的急性腎功能減退,呈非少尿型急性腎衰竭[2]。
1.3 水化療法 采用靜脈輸液為主,心功能正常的患者術前4 h按照1 ml/(kg·h)的量開始輸入0.9%氯化鈉注射液,持續24 h。并結合飲食補液,指導患者術前2~4 h飲水量達到300~500 ml。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40%)應以0.5 ml/(kg·h)的速度持續水化治療12 h。術后監測尿量,5 h內<500 ml者應上報醫生,以便對癥處理。
2.1 術前評估 護士應詳細詢問病史,嚴格篩選出高危患者。目前CIN公認的危險因素包括:①慢性腎功能不全,是CIN最重要的危險因素。②糖尿病,無腎功能損傷的糖尿病患者與CIN發病率與非糖尿病患者相近,但合并腎功不全的糖尿病患者CIN發病率明顯增高。③充血性心力衰竭是CIN的獨立危險因素,為防止急性肺水腫等并發癥,患者常應用利尿劑,多處于容量不足狀態,血管內有效循環血量不足和腎內縮血管機制的激活對CIN的發生起協同促進作用。④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是的又一危險因素。⑤長期服用降壓/降糖藥物,介入術前24~48 h應停用類固醇抗炎藥物、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及其他潛在腎毒性藥物,改用鈣通道阻滯劑降壓,可對抗造影劑的縮血管作用。糖尿病患者應停用二甲雙胍。⑥年齡>70歲者在評估上述危險因素時,不僅要考慮危險因素的性質,還要考慮危險因素的數量。
2.2 術前護理 首先護士應向患者講解手術的目的、意義、簡要的手術操作過程,及術后需要配合的事項,以減少患者的緊張情緒,取得患者的配合,認真做好術前各項檢查,以便與術后的化驗報告相對比,及時發現高危患者。
2.3 水化療法的護理 由病室責任護士告知患者術前水化的重要意義,在使用造影劑前4 h開始以1 ml/(kg·h)的速度輸入0.9%氯化鈉注射液,持續24 h,監測患者尿量,鼓勵患者分次多飲水,以不出現腹脹感為宜,保證24 h尿量>1 500 ml。通過補充水分促進造影劑盡早排泄,在患者心功能允許的情況下,24 h靜脈補液總量應達到2 000 ml以上。
2.4 術后病情觀察
2.4.1 腎功能監測 術后每日晨起采集血標本化驗腎功能情況,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術后5 h尿量<500 ml者立即報告醫生,對癥處理。排尿困難的患者應給予留置導尿管,以利于造影劑排泄。
2.4.2 病情監測 術后為患者進行心電和血壓監護,嚴密監測心率和血壓的變化,出現異常及時上報給醫生。血壓升高會造成腎血管收縮,減少腎臟血流量,毒素無法排出,加重腎臟負擔。應用降壓藥物時護士要嚴密監測血壓波動情況,避免血壓驟然降低,腎血流灌注不足,加重腎損害。護士還須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尿少、水腫、乏力等非少尿型急性腎衰竭的表現,有無惡心、嘔吐、因尿素氮肌酐升高引起的消化系統表現。糖尿病患者術后需監測空腹及三餐后血糖,根據血糖結果調整降糖藥的劑量,口服二甲雙胍的患者在介入術后48 h須停藥,以避免乳酸中毒。
2.5 飲食護理 介入治療術后的患者應適當調整飲食原則,以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流質、半流質飲食為主,術后48 h禁食高蛋白食品,以利造影劑排泄。
在嚴格遵守冠狀動脈介入診療操作及護理原則的基礎之上,本組患者116例經水化治療無1例發生CIN。
CIN是冠脈介入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大量前瞻性研究表明原有腎功能不全、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大劑量造影劑應用是導致CIN的主要危險因素。水化療法的作用在于對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減輕球管反饋,減少生成縮血管物質,促進腎血管擴張,降低腎小管中的造影劑濃度,減緩腎臟血管的收縮,增加尿量,以促進造影劑的排泄。由于水化療法操作方法簡便、副作用小,可使CIN的發病率明顯下降,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其應用方法,做好個體化護理,以預防CIN的發生。
[1] 屠艷,張秀華.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并發造影劑腎病患者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2):1134-1135.
[2] 段紹斌,劉伏友,彭佑銘.造影劑對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腎毒性[J].腎臟病與透析移植雜志,2001,10(2):130-132.
R473.6
A
1673-5846(2014)08-0285-02
牡丹江市紅旗醫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