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琴 吳積壬
中藥治療結節病1例
劉雪琴 吳積壬
目的 探討結節病的中藥治療方法。方法選取我院2009年所收治的1例結節病患者,對其采用中藥進行治療。結果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不良癥狀消失,胸內病灶變小;一年后隨訪,病情穩定,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及其并發癥。結論采用純中藥治療結節病,患者病情得以緩解,并能有效避免使用激素產生的不良反應,本病的治療關鍵在于準確的辨證論治。
中藥;治療;結節病
目前,結節病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胸內淋巴結和肺內淋巴結是其最為常見的侵犯部位,同時本病也有可能會侵犯周圍淋巴結、骨骼、神經系統、眼、心臟、皮膚、腮腺、脾、肝等其他器官[1]。由于結節病沒有較為獨特的表現,因此,往往很難及時確診[2]。本文對2009年收治采用中藥治療1例結節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患者,38歲,女性,公司一般職員,由于出現“胸憋、咳嗽2月余”而被收治入院,入院時間為2009年7月16日。患者沒有任何明顯的誘因而出現少量白痰、咳嗽陣作、胸悶憋氣等癥狀,在當地醫院治療,采用奎諾酮類抗生素治療10余天,自覺咳嗽、喘憋癥狀減輕,但復查時仍有其他癥狀,需要繼續系統診治,故轉院至廣東省增城市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博濟醫院)。入院時:二便正常、眠安、食欲缺乏、咳嗽、痰少、無體重下降、周身乏力、色白、無咯血、胸悶喘憋、脅肋部輕度脹痛、胸前區隱痛。否認傳染病史及慢性疾病史。入院后完善檢查:血氣分析:HCO324.2mmol/L,CO297.0%,PO285.5mmHg,PCO238.0mmHg,pH 7.421。全血細胞分析:LYMPH% 17.9%,NEUT% 60.8 %,WBC 4.33×109/L,PLT 473.0×109/L,HGB 117.0g/L。肺功能:彌散功能出現了顯著的減退,肺總量(TLC)占預計值74.40%,1秒量(FEV1)占預計值77.00%,FEV1/FVC占預計值93.28%,通氣功能障礙為輕度限制性,入院后單純進行中藥治療。辨證屬:疏肝理氣,化痰止咳、肺脾兩虛、益氣健脾、痰濕蘊肺、肝氣不舒。中醫治則:赤白芍各10g、枳實15g、薤白10g、生黃芪20g、瓜蔞20g、烏梅8g、柴胡12g、桃杏仁15g、陳皮12g、黨參15g、炒白術15g、當歸15g、制半夏2g、生甘草10g、金銀花20g、茯苓15g,患者口服7劑中藥后,臨床癥狀明顯減輕。
2009年7月22日患者病情惡化,出現右眼視物不清、結膜充血的情況,送廣州檢驗中心,診斷為右眼急性虹膜睫狀體炎,考慮可能為結節病,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醫生建議患者行支氣管鏡檢查,但患者斷然拒絕,邀請其他醫院的專家會診后判斷為結節病。再次建議行支氣管鏡檢查,患者同意,檢查結果表明:支氣管黏膜出現大量彌漫性小結節。肺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細胞分類:嗜酸性粒細胞6%,淋巴細胞87%,中性粒細胞0%,吞噬細胞7%,細胞總數5.1×106。中醫辨證為:痰瘀互結、氣陰兩虛,癥見:舌脈細、無苔、有齒痕、暗紅,略口干、胸痛緩解、偶咳、無痰。調整治則為:活血通絡、潤肺止咳、益氣養陰。組方如下:生甘草10g、地龍10g、川貝粉(沖)3g、生黃芪30g、炙百部20g、苦參10g、紅景天20g、杏仁15g、太子參20g、生地黃15g、莪術15g、瓜蔞20g、烏梅8g、沙參15g。經過2周的治療,患者病情得到了較為明顯的好轉。2009年8月17日復查肺功能:彌散功能正常,TLC占預計值88.5%,通氣功能正常,FEV1占預計值81.5%,FEV1/FVC 84.27%。胸部CT示:小結節影及雙肺絮片影出現了大幅度減少。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臨床不良癥狀消失,胸內病灶變小;一年后隨訪,病情穩定,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及其并發癥。
結節病是一種臨床少見的疾病,在我國年發病率高于10/10萬人,以中青年好發,平均發病年齡約38歲,女性略高于男性。結節病發病原因尚不明確,胸內淋巴結和肺內淋巴結是其最為常見的侵犯部位,同時也有可能會侵犯周圍淋巴結、骨骼、神經系統、眼、心臟、皮膚、腮腺、脾、肝等其他器官。由于結節病沒有獨特的臨床表現,因此,往往很難有效確診[3],再加上本病表現類似于肺間質纖維化、縱隔腫瘤、肺癌、肺炎、結核病、淋巴瘤,易引起誤診。根據我國1993年制定的結節病診斷方案,本例患者發病初期以咳嗽、胸憋為主要表現,胸部CT示兩肺少許絮片影,易誤診為肺炎。之后兩肺發展為彌漫的小結節及片絮影,直至就診我院,上級醫師仔細分析其胸部CT特征,雙肺多發小結節影,邊緣模糊不清,主要分布在雙中上肺及胸膜下,考慮可能為結節病,經氣管鏡檢查后確診。
祖國醫學認為,結節病的病因在于肺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開竅于鼻,為五臟華蓋,故易受外邪六淫侵襲,又因飲食、情志、勞倦等內傷諸因素所干擾。若稟賦不足,肺氣虛弱,感受內外之邪,肺虛,氣不布津,不能通調水道,津停為痰,痰濕稽留于肺而形成“夙根”。每因復感外邪或復因飲食、情志、勞倦等不利因素觸及而誘發本病的發生。故本例患者調整治則為活血通絡、潤肺止咳、益氣養陰,治方實為六君子湯加味。六君子湯以補益脾肺之氣為主;加黃芪入脾肺經,與六君子湯同用,加強補氣作用;加金銀花以制黃芪之溫性;另加柴胡、烏梅、瓜蔞、薤白、枳實、赤白芍以疏肝理氣寬胸。治療 1 周后,患者出現氣陰兩虛表現,治法調整為益氣養陰、潤肺止咳。患者舌黯,有瘀象,屬久病入絡、絡脈瘀阻,在原方基礎上加地龍、莪術以活血通絡。一年后隨訪,患者病情穩定,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及其并發癥。
在現代醫學領域中,無論是在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在中國,結節病亦均屬于難治性疾病,我院采用純中藥對其進行治療后,可有效避免采用激素治療后產生的不良反應,患者病情穩定,總結得出本病治療的關鍵在于準確的辨證論治。
[1] 羅慰慈.現代呼吸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7:744-761.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結節病的診斷及治療方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4,17(1):9-9.
[3]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118-122.
R259
A
1673-5846(2014)05-0084-02
廣東省增城市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博濟醫院),廣東增城 5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