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國 彭興梅 董玉珍 彭 華 黃媛霞 楊素敏
40例急性脊柱創傷臨床診斷與治療分析
李愛國1彭興梅2董玉珍1彭 華1黃媛霞1楊素敏1
目的 研究并探討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法。方法對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確診收治的40例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臨床診治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X線平片、磁共振以及CT掃描檢查,確診急性脊柱創傷后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結果40例患者中,入院診斷創傷部位在胸椎15例、腰椎23例、胸椎合并腰椎2例,均為爆裂性骨折。手術治療時間均為120~185min,平均(144.2±15.9)min,術后患者均康復出院,經手術治療出院后跟蹤隨訪1年,未出現死亡、內固定失敗等情況,有3例患者出現輕微并發癥,均經治療后痊愈。結論在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臨床診斷中,采用X線平片、磁共振以及CT掃描方法進行診斷,對于醫院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是提高患者術后生存率的關鍵所在。
急性脊柱創傷;臨床診斷;治療
急性脊柱創傷是一種臨床常見后果較為嚴重的創傷性疾病,病發后往往會導致患者脊髓損傷,致殘率較高,嚴重時會導致患者死亡[1-2]。胸腰段由于脊柱活動度較大、軀干活動應力集中以及脊柱生理彎曲移行等特點成為急性脊柱創傷的多發部位,馬尾以及脊髓損傷是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3-4]。臨床研究表明,降低患者致殘率關鍵在于創傷急性期及時有效的治療,其前提是選用儀器進行精確的診斷,明確創傷的部位及嚴重程度等。為了進一步提高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診斷及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筆者對我院部分急性脊柱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確診的 40例急性脊柱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18~69歲,平均(35.4 ±2.2)歲,受傷時間1~6h;傷后至開始手術時間25h~4d,平均(4.0±1.2)d。受傷原因:墜落傷21例、重物砸傷7例、車禍10例、其他2例。本研究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診治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2 診斷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時均采用X線平片、核磁共振以及CT掃描檢查。選用多排螺旋CT機,根據X線平片顯示患者的骨折部位確定CT掃描的范圍,層厚及間隔均設置為5mm,掃描的平面應與患者損傷椎體后緣垂直,與間隙平行。選用合適的磁共振成像系統,根據X線平片以及CT掃描等資料對損傷椎體進行核磁共振矢狀面掃描,掃描層厚5mm,層間距為0.2~0.3mm[5]。
1.3 手術治療所有患者確診為急性脊柱創傷后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因不同患者的脊柱創傷位置不同,手術也選擇不同的入路方式,其中經胸腹腔入路22例、胸腹外-腹膜后入路18例。手術于患者病變椎體的側方縱向切開壁層并向兩側拉開分離,與腰大肌分離后自切口處向外拉開患者腰肌前緣的肥肉,充分暴露病變椎體。術中醫護人員對損傷椎骨進行固定前,應仔細觀察患者椎內血管是否受損,若受損應立即進行處理。手術在患者硬脊膜的前方進行適當的減壓,確保損傷椎體恢復至正常高度。手術將螺釘擰入患者病變椎體相鄰的正常椎體內,連接螺釘尾部與螺棒,使用螺帽撐開患者的損傷椎體,并進行必要的固定。固定結束后對手術切口進行常規消毒,并縫合。
1.4 術后處理所有患者在術后均按照常規流程進行相應的護理,主要包括給予術后地塞米松治療2~5d,抗生素 2~6d,腹膜后手術的患者應禁食1~3d;根據患者術后脊柱的穩定性確定患者的臥床時間,一般需要臥床2~4周,病情嚴重者需臥床6~8周[6]。
40患者中入院診斷創傷部位在胸椎者15例、腰椎者23例、胸椎合并腰椎者2例,均為爆裂性骨折。手術治療時間均為120~185min,平均(144.2±15.9)min,術后患者均康復出院,經手術治療出院后跟蹤隨訪 1年,未出現死亡、內固定失敗等情況,有 3例患者出現輕微并發癥,均經對癥治療后痊愈。
根據以往的實踐表明,在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臨床診斷中,聯合應用X線平片、磁共振以及CT掃描等檢查手段,能大大提高臨床診斷的精確率,并能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為選擇有效地治療方法提供了進一步的科學依據,對于患者的及時治療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7]。目前,國內急性脊柱損傷患者的臨床診斷中,主要依據X線平片指導CT掃描,能夠提升臨床診斷的確診率,磁共振是目前較為先進的診斷技術之一,其具有極高的精度分析以及圖像無重疊等諸多特性,對于提高患者創傷部位的診斷率具有積極意義[8]。
在以往的急性脊柱創傷患者治療中,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的手術方法使用較少,其主要原因為該手術操作風險較大,并且手術過程中易對患者造成二次損傷。本次研究對我院40例急性脊柱創傷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術后患者未出現手術創傷及死亡等情況,表明了該方法的臨床可行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手術過程中,術者需掌握足夠的手術技巧,盡量減少對患者的創傷及術中出血量。此外,手術過程中應注意患者的血管情況,對于血管出現損傷者應進行適當的結扎;在對患者損傷椎體進行減壓前,應切除損傷椎體相鄰的椎間盤及椎弓根,這樣能夠明確損傷椎體前壁的具體位置,有利于手術的進行,對于患者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1] 賈連順,李家順.脊柱創傷外科學[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2010:45-67.
[2] 夏群,徐寶山,張繼東,等.胸腰椎爆裂骨折手術入路的選擇[J].中華骨科雜志,2011,6(24):718-721.
[3] 朱煒,寧鋒,夏勇.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爆裂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1,11(1):44-46.
[4] Huangke Feng,Zhao Guohong.X-ray and CT combined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fractures[J].Radiology time,2012,17(3):247-248.
[5] 袁明遠,肖湘生,洪慶堅,等.頸椎過屈性損傷的MRI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0,32(7):446-448.
[6] Yang Fei,Wu Yonggang.Vertebroplasty combined w ith pedicle graft pedicle fixation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 term efficacy[J].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2010,17(12):887-890.
[7] 張雪哲.脊柱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學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9,32(1):60-60.
[8] Zhou Jing Zeng,Ye Jianhua,Tang Guiyang.Within the general spine system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V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J].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Fractures,2010,11(4):384-385.
R641
A
1673-5846(2014)05-0096-02
1河南省衛輝市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河南新鄉 453003
2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河南新鄉 45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