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秀 孫昊量 牛秀艷 栗巧玲
黃芪提取物對牙釉質脫礦的影響※
徐文秀 孫昊量 牛秀艷 栗巧玲
目的 探討黃芪提取物對牙釉質脫礦的影響及其可能的防齲機制。方法乳酸膠體系統模擬致齲后,分別放入黃芪提取液、10% AgNO3、去離子水三組試劑中處理脫礦后的牙釉質,再次去離子水脫礦后鏡下觀察。結果通過對各組標本的電鏡觀察發現,去離子水處理后,釉質表面出現凹凸不平、形態不規則的凹坑,10% AgNO3處理后,可見釉質表面出現細密的顆粒附著,并出現黑色沉淀,釉質表面較為平坦;而經黃芪提取液處理過的釉質齲表面易出現顆粒附著,恢復平整。結論黃芪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防釉質齲能力,能與脫礦后的牙釉質形成有效結合,從而使牙釉質齲的進展受到抑制,具有一定的抗脫礦能力。
黃芪;牙釉質齲;脫礦;再礦化
牙釉質是機體中最堅硬、致密、礦化程度最高的組織,牙釉質齲病變過程中無細胞參與,是一種非細胞反應性病變,基本特征是酸滲透入牙釉質,羥磷灰石晶體相對不易滲入,但包繞晶體的部分牙釉質有機質基質含水量高,可使氫離子滲入,引起一系列微觀結構改變。本實驗對人工致齲釉質塊進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考查樣本經黃芪提取液處理后的再礦化情況,探討黃芪作為天然防齲藥物的臨床應用價值。
1.1 材料黃芪提取液[以市售黃芪按1:1煎5成水煎液(1g黃芪煎成1m l藥液)]、10% AgNO3、去離子水、熒光光度計、恒溫水浴箱等。
1.2 方法
1.2.1 實驗樣本的分組設計 選取36顆無齲離體中切牙隨機分為三組(黃芪組、AgNO3組、去離子水組),每組12顆,樣本經乳酸膠體系統模擬致齲、藥物處理、去離子水再脫礦處理后進行檢測。
1.2.2 標本處理 將36顆離體中切牙去除表面污染物,超聲清洗、干燥,體式顯微鏡下觀察無齲損、氟斑、裂痕。用硬組織切割機將離體中切牙牙冠唇面制備成6mm×6mm×1mm厚的釉質塊,流水沖洗下金相拋光機及碳化硅砂紙依次打磨、拋光,去除唇面釉質表層,光鏡下觀察表面均勻一致,制備完成平滑面牙釉質磨片標本。釉質塊表面開窗4mm× 4mm大小,其余部位涂2層抗酸指甲油。標本置于0.1mol/L乳酸人工唾液[0.1mol/L乳酸,1%瓊脂,pH=4.5,加入少量制霉菌素(每50m l不少于100單位)]內48h,脫礦[1-2]。藥物處理方法:脫礦后釉質塊分別用黃芪提取液、10% AgNO3、或去離子水三組試劑完全浸泡5h,37℃恒溫保存;脫礦處理方法:藥物處理完畢后,標本用去離子水沖洗,脫礦48h。1.2.3 對試驗后的標本進行熒光測量和電鏡觀察。
2.1 光敏熒光分析三組試樣藥物處理前后熒光量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黃芪組與AgNO3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黃芪組、AgNO3組與去離子水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掃描電鏡觀察電鏡觀察顯示,正常牙齒釉質表面較為平整;經人工脫礦處理形成釉質齲模型后,表面可見大小不等、深度不一的凹坑;在人工釉質齲的基礎之上,經10% AgNO3處理后,可見釉質表面出現細密的顆粒附著,并出現黑色沉淀,釉質表面較為平坦;而經黃芪提取液處理過的釉質齲表面亦出現顆粒附著,恢復平整。
隨著人們對齲病認識的不斷深入,口腔生態平衡與齲病發生的關系逐漸受到重視,尋找既無毒副作用,又有防齲功能的天然物質進行生態防齲成為齲病預防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顯示,黃芪在較低濃度時即可抑制變形鏈球菌、粘性放線菌和血鏈球菌的生長,而且在不影響細菌生長的最低抑菌濃度下,對血鏈球菌與粘性放線菌的產水不溶性多糖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3]。對變異鏈球菌在唾液獲得性膜的黏附也有一定抑制作用[4],為黃芩成為防齲天然藥物的臨床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多數研究主要集中在藥物對致齲菌的作用方面,由于齲病發生是包括致齲菌、宿主和飲食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天然藥物在預防齲病方面的作用和作用機制是其進入臨床應用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本實驗通過熒光測量和電鏡觀察進行定量及定性研究發現,黃芪的藥效與臨床防齲藥物 AgNO3相當,能夠抑制釉質齲脫礦并促進再礦化,使得溶解晶體繼續增長礦化,恢復釉質表面平整。且黃芪的有效成分黃芪苷,屬葡萄糖醛酸苷類,水解后產生黃芪素和葡萄糖醛酸,具有抗菌、抗炎、降壓、利尿、抗變態反應等多方面的作用[5]。綜上所述,黃芪在口腔防齲、抑菌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值得更深入研究。
[1] Dayan D.A preliminary study of activation of collagase in carious human dentine matrix[J].a Rchs Oral Biol,1983,28(2):189-189.
[2] 劉正,邊專.口腔生物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3-43.
[3] 周學東.黃芪對三種主要致齲菌生長、產酸及產胞外多糖的影響[J].華西醫大學報,2002,33(3):391-393.
[4] 周學東.齲病學[M].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62-163.
[5] 張喜平,田華,程琪輝.黃芪苷的藥理作用研究現狀[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3,19(11):1212-1215.
R284.2
A
1673-5846(2014)05-0236-02
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口腔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黑龍江省衛生廳科研課題,課題編號:201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