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赫宇,史寶友,陳柳
天津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天津 300193
論中醫藥院校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
韓赫宇,史寶友,陳柳
天津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天津 300193
本文從古籍修復角度分析中醫藥院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強調中醫藥古籍修復的理念及其重要意義。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對中醫藥古籍修復人員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和人才隊伍建設作深入思考并提出積極建議。
中醫藥院校圖書館;古籍修復;職業素養
“為當世用,為后世存”是古籍的價值所在。古籍中的古醫籍更是彌足珍貴,被譽為中醫藥文獻中的瑰寶。在教學科研、臨床研究等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參考價值和實用價值。“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古籍修復的宗旨,同樣是中醫藥古籍修復人員為之努力的目標。因此,正確認識中醫藥古籍文獻價值和修復意義,加強古籍修復人員素養,是完善中醫藥院校圖書館古籍保護現狀的有效措施。
中醫藥古籍是歷代先賢遺留下的寶貴財富,著述之多,嘆為觀止。各省市的圖書館均藏有數量不等的中醫藥古籍文獻。以天津為例,收藏的中醫藥古籍數量達4 000多種。收藏較多的圖書館有:天津中醫藥大學圖書館(1 773種),天津高等醫專圖書館(918種),天津圖書館(563種),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圖書館(462種),天津市醫學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355種),南開大學圖書館(124種),天津市人民醫院圖書館(94種)[1]。在天津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收藏的古籍中,有中醫珍本、善本達239部,包括元、明、清代各時期的刻本、拓本、抄本及手稿珍籍等。其中元大德六年壬寅(1302年)宗文書院刊本《經史類大觀本草》、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年)顧從德覆宋刻本《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二十四卷》入選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還有羅振玉跋的明正統年間陜西官刻本《玉機微義》、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刻本《針灸大成》10卷以及《積玉奇方》2卷(現存孤本,為《中醫古籍孤本大全》叢書所收錄)等珍貴書籍[2]。這些古籍作為天津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承載著各個歷史時期中醫藥的發展成就,而且在中醫藥教學、科研及臨床等方面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由此可見,對中醫藥古籍進行修復是中醫藥院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它不僅是實現古籍傳承有序和延續壽命的重要手段,也是古籍數字化、古籍出版以及開展讀者文獻需求服務工作強有力的保障。
古籍重裝如病延醫。古人云“不遇良工,寧存故物。”其意在于修則修好,如修不好不若不修,保存原狀。提醒我們在古籍修復時要慎之又慎,不要人為造成對古籍的損壞。隨著人們對古籍保護認識程度的加深,“整舊如舊”、“最少干預”、“過程可逆”等修復原則成為古籍修復工作走上正規化發展軌道的標志。既為古籍保護指明了方向,也為我館日常修復工作提供了依據。同時,“搶救為主,治病為輔”,將館藏中醫藥古籍按輕、重、緩、急,合理排序修復的科學理念,也使我館修復工作由無序變有序。
例如清代后期民間刻本的中醫藥古籍普遍存在以下問題,版本價值不高,殘本、殘卷多,紙張質地差,雕版、字體、用墨、印刷質量粗糙,制書、修書時使用的材料成分復雜(如染紙、漿糊等),書籍污損、破損重,收藏過程中發生蟲蛀、鼠嚙、水浸、火燼等。雖然如此,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清代后期中醫藥古籍畢竟是中國古籍發展鏈上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代表著這一時期中醫藥古籍的生存狀態和發展水平,也映射出當時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狀況。對于這些古籍的保護,不可抱殘守缺,等同“雞肋”。因此,我館依據“搶救為主,治病為輔”的修復原則,對清晚期中醫藥古籍進行了搶救性修復,尊重它們的客觀存在,依靠科學的修復方法和理念,使其得到了及時保護[3]。
我國待修復古籍數量與修復人員之間比例嚴重失衡,古籍修復技術人員數量不足,導致許多本應修復的古籍沒有得到及時修復。隨著國家對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視,這一現象正逐步得到緩解;但也從另一方面說明提高古籍修復人員素養的重要性。筆者認為,以下三方面素養對中醫藥古籍修復人員尤為重要。
自古迄今,古籍修復技術已積累了大量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已日臻成熟。其中涉及文獻保護、版本學、歷史學、古漢語、造紙、印刷術、書畫藝術及生物學等諸多學科知識,這就要求修復人員具有熟稔于心的技能的同時,還應注重知識的積累并能做到觸類旁通,將各種知識運用到古籍修復工作中。此外,中醫藥古籍修復人員還應具備專而精的中醫藥知識,發揮其所學,有利于他們在中醫藥古籍修復、辨偽、數字化整理及管理等工作中解決問題。
“視書如己,愛書如命”是對先賢熱愛書籍具體生動的描述。愛書、敬書,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所謂“知書”,則是指古籍修復人員要有古籍裝幀形式、版本、書法、繪畫、雕版印刷、手工造紙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充分了解、認識古籍,在古籍修復的工作實踐中更具理論指導性和針對性。
古籍修復工作正朝著現代化、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古籍修復人員同樣需要繼承創新、與時俱進,不能只停留在“修書匠”的層面上,應多讀書,更新知識結構,增強自身業務能力和綜合實力。
古籍修復工作是在遵循古籍修復原則、確保古籍安全性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恢復古籍的原生性。古籍修復人員面對的每冊,甚至是每頁古文獻,都承載著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征和信息,如印刷、抄寫時使用的顏料、墨色,書籍的紙張、裝幀形式、版本形式,以及評價、批注、句讀、遞修狀況等等,保證古籍這些特征的完整是古籍修復核心工作之一。在具體修復工作實踐中,古籍修復工作人員應具備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恒心,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的專心,精益求精、匠心獨運的精心。
此外,古籍修復人員還應注重與同事、同行間的溝通與協作。館際間應建立相互協調、相互支持的古籍修復培訓機構,組織國內或國際的古籍修復研討活動,以及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古籍保護、古籍修復的學術交流活動,以利于開闊眼界、總結經驗、虛心求教、共同提高。
中醫藥院校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開展與否及其質量好壞,是直接關系到中醫藥古籍使用壽命,甚至能否繼續流傳的大問題。因此,正確認識中醫藥古籍文獻價值和修復意義,加強中醫藥院校圖書館古籍修復人員素養,對中醫藥古籍的保護與開發利用來說至關重要。中醫藥古籍修復工作任重道遠,只有古籍修復人員及各方面力量攜手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中醫藥古籍保護事業。
[1]劉毅,曹亭,謝敬.天津地區古醫籍學科分布特色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7):90-92.
[2]韓赫宇.試論中醫藥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8,17(3):48-50,59.
[3]史寶友.清代后期中醫藥古籍修復的體會與思考[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0(4):205-206.
Discussion on the Repair Work of Ancient Books in Libraries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n Heyu, Shi Baoyou, Chen Liu
(Library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ancient books reparation in libraries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 of ancient book reparation. The concept and importance of ancient TCM books reparation are emphasized. Based on the work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s made deep consideration and offered suggestions to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raining of ancient TCM books repairing workers.
libraries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cient books repara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3.010
韓赫宇,館員,研究方向:中醫藥文獻資源建設。E-mail: hanheyu77@163.com
2014-03-08,編輯: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