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馬年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在全國人民努力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上,破繭重生的《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邁出了實現自己學術理想的新一步。
圖書和情報工作是任何一門學科存在、發展與創新的基礎,對于具有悠久傳統和歷史的中醫藥學科而言,尤其如此。隨著現代科學的迅猛發展,在這個信息數據爆炸的時代,在現代醫學模式轉變的時刻,在中醫藥學科自身求新求變與重視傳承的內在驅動下,圖書和情報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基于這種機遇與挑戰,要聯接現實與傳統,整合中醫藥圖書館學、情報學、計算機科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夯實中醫藥信息學的根基,使中醫藥圖書情報工作啟動了新模式。
中醫學與大數據的很多理念不謀而合,這在某種程度上為中醫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大數據的特點是不強調隨機樣本,而是所有數據;不過分追求精確性,而是容許混雜性的存在;不囿于因果關系的找尋,而更關注其相關關系。正如貫串于中醫學的生理、病理、診法、辨證和治療等各個方面的整體觀念,正如臨證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得到的非定量的信息表述以及通過相關關系的調節來達到機體平衡的狀態。中醫有關整體、模糊、相關關系的觀念曾被認為是不科學的,但是到了大數據的環境下中醫學的這些基本理念將逐步被現代社會所認可。
“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自從控制論的創始人諾伯特?維納提出這一論斷,至今已經成為科學界普遍認同的觀點。中醫學受其產生時條件的影響,其研究對象主要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而是信息。無論是整個20世紀以還原論為基礎的化學、物理學,還是本世紀初以整體論為基礎的小數據時代,其產生的大量科研成果都無法被建立在以研究整體、模糊、相關關系為特征的中醫藥信息為基礎的中醫學很好地利用。因此,在過去100多年的時間里,中醫學沒有能夠與現代科學緊密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其發展的速度。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這種復雜的體驗信息數字化,以及形成的高維數據的處理成為可能,并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這些成果將為中醫藥信息的處理提供方法與技術的支撐,也使得中醫藥信息學成為在大數據時代推動中醫藥學繼承和創新發展的動力。
《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是一本中醫藥信息學的學科雜志,辦刊宗旨是為中醫藥信息學的發展搭建學術平臺。學術期刊要保證優良的學風、嚴格的學術標準和質樸的文風,充分發揮期刊的學術評價功能,真正擔負起引領學術發展的神圣使命。我們期待眾多的學者將優質稿件奉獻給我們,審稿專家、編輯們都能盡職盡責,保證期刊學術水平,占據時代與學術的制高點,掌握學術傳播主動權,能夠為促進大數據時代下中醫藥信息處理方法和技術的發展發揮作用,做出貢獻。
主編 崔蒙
二〇一四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