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吉,施毅,鄧宏勇,袁敏,張洋
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信息中心,上海 201203
基于《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的汗法計量研究
許吉,施毅*,鄧宏勇,袁敏,張洋
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信息中心,上海 201203
《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由上海圖書館建設,是目前比較全面的民國時期文獻數據庫。汗法又稱解表法,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原則,本文通過檢索《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中民國時期各類期刊關于汗法的研究文獻,探討汗法研究在民國時期的狀況。
民國時期;汗法
民國時期是我國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歷史時期,經歷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個時期也是中醫界大家輩出、學術異常活躍的時期。其間所產生的各類文獻,對我們今天繼承和發揚中醫有著寶貴的價值和意義。《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1]由上海圖書館建設,收錄了民國時期(1911-1949年)出版的兩萬余種期刊,近一千萬篇文獻,內容集中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教育、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情況,是目前比較全面的民國時期數據庫。汗法又稱解表法,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八法之一,是驅邪外出的重要法則[2]。本文通過檢索《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對民國時期各類期刊對汗法的研究,探討汗法研究在民國時期的狀況。
選擇《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數據源,限定題名為“汗法”,時間為1911-1949年,匹配方式為“模糊”。
《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中,題名中含有“汗法”的文獻有24條,刪除1條與醫學無關的文獻,有效文獻共23條,時間跨度1921-1949年,涉及15種期刊,主要為醫案治療、理論探討等。
23篇文獻中,主要集中在1921-1935年,其中1921年2篇,1925年2篇,1926-1928年各1篇,1929-1931年各3篇,1933年5篇,1934-1935年各1篇。
23篇文獻分布在15種期刊上,其中《醫學雜志》關于“汗法”的研究較多,共9篇,《杏林醫學月報》次之,有3篇,《醫藥顧問》《現代醫藥月刊》各2篇(見表1)。
23篇文獻中,有3篇文獻未提及作者,故對20篇文獻進行討論。在20篇文獻中,有2位作者撰寫了 2篇文獻,分別是冀孔德和李榮,16位作者各撰寫了1篇文獻(見表2)。

表1 民國汗法研究文獻期刊分布
通過以上結果可以看出,汗法作為一種臨床常用治法,在民國期刊上以理論研究和醫案討論兩種文獻類型最為多見,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一些著名中醫學家,如冀孔德、張惟通、朱振聲等,也都撰寫了汗法研究的文獻。民國中醫期刊多由名醫創辦及執筆,并刊載大量名家醫案,代表了這一時期較高的學術水平。從23篇文獻內容來看,民國時期醫家主要從汗法的適用癥和禁忌癥進行討論,對黃汗、虛汗、心汗、誤汗、自汗、盜汗、不汗等均有涉及。文獻篇幅不長,但深入淺出,引經據典,頗見經典功底。
23篇文獻分布在 15種期刊中,《醫學雜志》刊載9篇,居于榜首。《醫學雜志》是山西太原中醫改進研究會于1921年6月編輯發行,1937年出版第95期后停刊,為民國時期刊行時間較長的期刊。由中醫名家擔任其主編并且得到山西政府支持,省內外名家積極投稿,在當時具有很大影響[3]。
本研究僅檢索出相關文獻23篇,且從年代、期刊、作者分布上都較為分散。可能有以下原因:
第一,民國時期,期刊剛剛起步發展,中醫藥期刊種類、收錄文獻量與現今中醫藥期刊相比少很多。而且,民國時期醫家多為溝通交流信息、謀求中醫發展出路而創辦期刊,期刊承載了這個時代的大量信息,“中西醫論爭”“中醫教育”“中醫疫病防治”是期刊中討論最多、最具特色的內容[4]。汗法在臨床上使用雖較為普遍,但期刊中載錄較少,也可能與當時醫家不注重學術發表,沒有發表成果的意識有關。

表2 民國汗法研究文獻作者及題名
第二,上海圖書館《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雖然收錄了兩萬余種期刊,近一千萬篇文獻,是目前較為全面的民國時期數據庫,但是涉及面較廣,是一個綜合型的數據庫,且民國期刊處于零散分布和各守一方的狀態,該庫并不一定包含所有的中醫藥期刊,且該庫只能從“題名”“作者”“刊名”這三個字段中檢索,不能進行全文檢索,可能出現漏檢情況,導致原始數據的缺失。
面對海量的民國期刊文獻,通過手工翻閱查找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民國時期使用的中醫藥語言與現代基本相同,是非常重要的中醫藥資源。本研究通過《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檢索汗法研究文獻23篇,由于數據量偏小,未能全面展現民國時期的研究狀況。所以參考現代數據庫的檢索字段,建立一個可以具有智能檢索功能的、較為全面的民國時期中醫藥期刊數據庫是很必要的。
[1]上海圖書館.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DB/OL].[2011-11-06].http://www.cnbksy.cn/ shlib_tsdc/product/detail.do?productCatId=6.
[2]李士懋,田淑霄.汗法臨證發微[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3]朱建華,楊繼紅,高芳.民國時期山西《醫學雜志》概況[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5(5):926-927,972.
[4]邴守蘭,段逸山,任宏麗,等.近代中醫期刊特點及研究意義[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5):1029-1032.
The Study of Sweating Based on the Full-text Journal Databas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1911-1949)
Xu Ji, Shi Yi*, Deng Hongyong, Yuan Min, Zhang Ya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enter, Shanghai 201203, China)
Full-text Journal Databas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 (1911-1949) is established by the Shanghai Library, it is a more comprehensive database about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 Sweating, known as diaphoresis, is common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s a treatment principle. This article searched Full-text Journal Databas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 (1911-1949) to study the situation of sweating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 sweating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1.009
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12YJAZH113);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資助項目(11ZS115)
許吉,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中醫信息學。E-mail: xjj1100@126.com
*通訊作者:施毅,研究員,研究方向:中醫信息學。E-mail: 15921127878@163.com
2013-09-30,編輯:季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