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海
中醫二聯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60例臨床觀察
李 海
目的 評價中醫二聯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CSR)的臨床效果。方法 共12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牽引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祛風寒散外熨治療,連續治療2周為1個療程。結果 經1個療程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3%,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中醫二聯療法治療CSR效果滿意,值得臨床推廣。
神經根型頸椎病;牽引;中藥外熨;臨床觀察
隨著我國工作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增大,導致頸椎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頸椎病臨床中可分為6型,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神經根型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據報道,全部頸椎病患者中有70%以上為CSR[1]。CSR主要是由于頸椎間盤退變、骨質增生、關節松動等原因引起神經根受壓而導致一系列癥狀的發生,如頸部、肩部、肩胛等處疼痛,手足麻木等。CSR的發病率同樣也逐年明顯增高,且有低齡化趨勢[2],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筆者近年來采取保守療法治療CSR,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共120例,均為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吉林省遼源市中醫院收治的CSR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治療組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37~64歲,平均44.1歲,病程1.0個月~2.5年,平均13個月;對照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38~65歲,平均45.0歲,病程15d~2年,平均12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3]①病史、病程:可有勞損病史、外傷史或頸部畸形等,起病緩慢,有創傷史者則表現為急性發病,病程長,病情反復發作,時輕時重,與低頭工作、長期閱讀有密切關系;②癥狀和體征:頸部、肩背部僵硬、疼痛,伴有麻木,頸項部活動明顯受限,局部有壓痛;③輔助檢查:頸部X線片提示有骨質增生、曲度變直、鈣化、椎間孔變窄等表現,CT、MRI等檢查有利于明確診斷。
1.2.2 中醫辨證標準[4]風寒阻絡證:頸部疼痛,常于外感風寒后加重,得溫痛減,頸部活動不利,伴有上肢麻木疼痛癥狀,四肢拘急,舌質暗,舌苔白或薄白,脈沉遲。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牽引治療,使用電動頸椎牽引機,牽引重量設置為9~10kg,以前屈10°為度,每日治療1次。連續治療2周為1個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祛風寒散外熨,藥物組成:制附子10g,桂枝15g,干姜15g,路路通25g,高良姜10g,小茴香20g。將上述藥物研為細末,加入粗鹽100g,同放入鍋內炒熱,趁熱將藥物放置紗布袋中,待藥物降至皮膚能夠耐受時(40~50℃)再將此布袋放置于頸項部病患處外熨,治療時間為30min,每日1次。連續治療2周為1個療程。
1.4 療效判定標準[3]臨床治愈:頸部、肩部疼痛癥狀均消失,上肢無疼痛和麻木感,肌力和肢體功能均恢復至正常,頸部X線片提示恢復正常;顯效:頸部、肩部疼痛、上肢疼痛和麻木感等癥狀均明顯減輕,肌力和肢體功能均明顯好轉,頸部X線片提示明顯改善;好轉:頸部、肩部疼痛、上肢疼痛和麻木感等癥狀有所減輕,肌力和肢體功能有所好轉,頸部X線片提示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體征、肌力、肢體功能等無改善,頸部X線片提示較治療前無改變。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數據分析軟件對所有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結果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1個療程治療后,治療組患者中臨床治愈32例(53.3%),顯效13例(21.7%),好轉11例(18.3%),無效4例(6.7%),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患者中,臨床治愈16例(26.7%),顯效11例(18.3%),好轉20例(33.3%),無效13例(21.7%),總有效率為78.3%;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中醫學中,神經根型頸椎病可歸屬于“痹證”、“項痹”等病證范疇,病位在頸項,其病因病機為素體稟賦不足,或勞累過度,或長期頸部姿勢不佳,導致風寒邪氣乘虛外侵,邪入頸項脈絡,致脈絡不通,“不通則痛”而發為項痹。西醫治療本病以手術、口服止痛藥物等為主要方法,但具有創傷大、不良反應多等不足,而中醫藥保守治療本病優勢明顯。本文采用之中醫二聯療法,其中牽引為傳統的治療方法,具有增大椎間隙、椎間孔,減輕神經根壓迫,緩解疼痛、麻木的作用,效果尚可。中藥外熨法則依據“內病外治”的理論,局部皮膚給藥,可使藥物直達病所,具有起效迅速、效果明顯等優勢。祛風寒散方中以制附子、桂枝、干姜、高良姜、小茴香等溫熱藥為主,散風祛寒通絡;路路通則可通絡止痛,再配合粗鹽熱炒,既可增加溫熱藥性,助散風寒之功,同時又有引藥直達病所的作用。綜上所述,采用中醫二聯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效果滿意,值得臨床推廣。
[1] 袁海勝.腫痛安膠囊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60例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0):105-106.
[2] 趙冀偉.青鵬膏劑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首都醫藥,2011,18(22):37-38.
[3] 鄒天強,齊潤文,朱明雙.身痛逐瘀湯合芍藥甘草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3,29(5):338-339.
[4]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47-349.
R274
A
1673-5846(2014)06-0109-02
吉林省遼源市中醫院,吉林遼源 13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