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茜
甲狀腺疾病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周圍變異多、解剖復雜[1],務必要加強圍術期護理工作,以便于確保甲狀腺手術成功,同時也能夠便于手術后早期發現并發癥,預防出現術后并發癥。本文就循證甲狀腺手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所收治的60例甲狀腺手術患者,年齡23~62歲,女58例,男2例。
2.1 甲狀腺手術后出血的預防和護理
2.1.1 循證支持 基于計算機網絡來對相關文獻進行用檢索,除去內容重復的相關資料,共獲得文獻26篇,主要實證為甲狀腺手術后出血的預防和護理,對證據的臨床實用性、可靠性及真實性進行評價,確定結論[2],說話、吞咽動作過頻、過多,術后頸部活動、嘔吐、咳嗽等均有可能會造成皮瓣廣泛滲血、以及結扎線的脫落[3]。
2.1.2 護理措施 在手術完畢后48 h內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巡視,對其切口滲血、血壓、脈搏、呼吸情況進行嚴密觀察,同時要對創口引流管者引流管的量、質、色予以密切關注,若發現患者出現心率加快、氣急煩躁、呼吸費力、頸部緊壓感等情況,應及時將積血壓迫排除,檢查切口。若患者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出血現象,應及時送手術室予以徹底止血。若清除患者的血腫現象后,患者呼吸也未得以改善,應及時進行給氧、吸痰。醫護人員及患者家屬在術后48 h內盡量避免與患者進行語言的溝通和交談,要對患者激烈的嘔吐、咳嗽現象予以預防和控制。為確保呼吸道通暢,應多鼓勵患者作霧化吸入。
2.1.3 效果 所有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行甲狀腺大部份切除術后1 h,表現為頸部腫脹、呼吸困難、發紺、煩躁不安,切口敷料處出現滲血現象,引流管引出320 ml鮮紅色血液。清除積血壓迫后,不久便徹底止血治愈。
2.2 甲狀腺危象預防與護理
2.2.1 循證支持 基于計算機網絡對相關文獻進行檢索,除去內容重復的相關資料,共獲得文獻37篇,甲狀腺危象多發生于術后12~36 h,直接關系到患者安危,絕大多數都是與手術應激及術前準備不充足有關[4]。
2.2.2 護理措施 術前準備務必要充分,當循環系統癥狀改善、基礎代謝率接近正常后再開始施行手術,術后繼續給予碘劑。一旦發現患者出現甲狀腺危象,要在第一時間內進行對癥處理,若患者處于高熱狀態,那么要及時給予吸氧、降溫,以便對組織缺氧問題予以減輕。為了在酸堿平衡及電解質平衡緊急時減少甲狀腺素的釋放,可以靜脈滴注葡萄糖+碘化鈉、必要時,還可以肌內注射冬眠合劑或苯巴比妥。
2.2.3 效果 僅有1例甲亢患者在手術后26 h出現大汗淋漓、煩躁、脈搏快、高熱的現象,在行積極治療后,患者治愈。
2.3 甲狀腺手術后神經損傷預防與護理
2.3.1 循證支持 基于計算機網絡來對相關文獻進行用檢索,除去內容重復的相關資料,共獲得文獻76篇,據文獻報道[5],喉返神經損傷的臨床表現出聲音嘶啞,主要是由于手術中過渡牽拉、擠壓、縫扎、切斷等引起,絕大多數的喉返神經損傷都是暫時性的,無需治療即可恢復,但是也有一些是由于瘢痕組織牽拉或者血腫壓迫所致。雙側損傷表現為窒息、呼吸困難、失音,應及早手術。
2.3.2 循證措施 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聲音變化進行正確評估,在詢問患者病情時,務必要求回答簡短,神經損傷的患者宜小口飲水、放慢飲食速度,多進食半流質飲食或固體飲食,要及時對患者的思想負擔進行解除,盡量減少患者說話。
2.3.3 效果 所有患者中有1例甲狀腺瘤患者出現聲音撕啞,行喉鏡檢查,發現患者的聲門閉合良好,未出現聲帶運動障礙,未經過處理,即自行恢復。
2.4 甲狀腺功能低減,甲減的預防及護理
2.4.1 循證支持 基于計算機網絡來對相關文獻進行用檢索,除去內容重復的相關資料,共獲得文獻45篇,發現術后出現手足搐搦和低鈣血癥的患者比例為2%,主要由于血運受到影響或甲狀腺受到損傷,進而造成患者出現永久性甲狀腺功能低減或者暫時性甲狀腺功能低減。
2.4.2 循證措施 在手術之后3~5 d,要對患者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