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國土資源局余杭分局 陸松根
完善大體系四切實提高地質災害防御能力
杭州市國土資源局余杭分局 陸松根
杭州市余杭區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444.07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36.3%,其中,高、中易發區面積97.66平方公里。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截至目前,該區境內已知地質災害點共111處,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區。該區歷來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御工作,按照“分級負責、分類管理、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的體制,建立組織機構,明確防災責任,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御工作,實現了連續十年無重大地質災害的發生和人員傷亡,有效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1.重視隱患排查摸底
通過調查完成了《杭州市余杭區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編制、余杭區境內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和全區165所中小學校舍的地質災害排查;每年組織干部群眾開展地質災害“三查”(汛前排查、汛中檢查、汛后核查),對新發生災害點及時組織專家進行應急調查、核查。今年3月份,該區出動183人次組織開展了地質災害汛前排查;6月份梅汛期間出動400余人次進行汛中檢查、巡查。通過排查、巡查,進一步掌握了已知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動態發展和防災措施落實情況,基本查明了地質災害類型、數量、規模及分布,為應急預案的編制和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較為全面、詳實的資料。
2.開展專項調查評價
今年余杭區經公開招標,委托相應的專業技術單位開展農村山區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通過專項調查,查明全區地質災害隱患分布與形成條件,誘發因素、穩定狀態及危害程度,分析地質災害成因機理,進行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區劃和風險評價。在此基礎上編制地質災害防治圖冊,提出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建立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體系,為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積極主動做好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群測群防、應急處置和綜合治理提供依據。
1.健全區、鎮(街、管委會)、村、點四級基層地質災害防御責任體系
根據職責分工,區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作為區政府主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機構,組織領導、協調、指揮全區范圍內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與搶險救災工作,研究決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工作的有關問題。區級相關部門按照《杭州市余杭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規定的職責共同參與,密切配合。各地質災害區域鎮(街)人民政府編制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守則》,成立相應的防治工作機構,由一把手負總責,并與隱患點所在區域的企事業單位、村、組(點)逐級簽訂責任書,做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分工到人、聯系到點、落實到戶。
2.完善群測群防網絡體系
對經常或可能發生塌方、泥石流、滑坡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重點地區,確定專人嚴密監測。動員民間力量,依靠普通群眾,做好群測群防,及時發現災情、及時上報災情、及時處理災情。今年,調整落實各類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385名,地質災害易發區所在19個鎮(街道、管委會)、106個行政村(社區)和111個地質災害點都設專人負責巡查、監測。規范地質災害防治日常巡查、監測行為,編制地質災害巡查登記本,做到地質災害巡查有原始檢查記錄,有分析預警。汛期實行24小時值班,規范險情巡查、災情速報等制度,一旦發現險情及時上報并進行應急處理。通過一系列舉措,完善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地質災害巡查、監測體系,提高了防災減災的效率和效果。
3.形成科學實用的地質災害預警體系
根據地災點分布情況,余杭區因地制宜,科學實用地做好地災預警工作,有效解決了災害信息到戶、到人問題。通過建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網絡,應急指揮系統利用手機短信形式和華數傳媒電視有限公司的預警信息平臺,及時將預警信息以短信、音視頻或廣播的形式通知到鎮(街)、到村、到戶,提醒各職能部門和地災(隱患)區群眾隨時注意天氣變化,加強地質災害防范。今年已發送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短信共11次累計近5000余條,通過華數傳媒電視有限公司的預警信息發播應急指揮系統,發送地災預警信息3次。同時,在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顯眼位置設立警示標志和防災預案牌,將包括地質災害基本情況、誘發因素、預警信號、避險地點、避險線路及避讓措施等內容以圖表形式告知地質災害防危險區群眾,讓群眾通俗易懂地了解臨災避險情況,提高過往群眾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識,并為各地質災害隱患點配備了銅鑼、口哨等工具,遇到緊急情況,由監測人員用敲鑼、吹哨的方式將消息迅速傳遞給村民,以便及時采取避災措施。
1.加強防災宣傳培訓
每年舉辦地質災害防治培訓班,提高基層一線300多名地質災害日常防治工作責任人員業務水平。開展多種形式的知識宣傳,制作發放地質災害點防災避險明白卡和宣傳手冊,向地質災害(隱患)區群眾普及防治知識,有效提高群眾防災避災意識。
2.落實地災危險性評估工作
制定印發《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要求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建設項目在選址階段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評估結果作為該建設項目用地審批必備條件之一。同時經公開招投標,由區政府出資委托中介機構對全區地質災害易發區的農村私人建房,統一實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今年上半年,對38戶申請建房農戶完成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并跟蹤防治措施落實情況,有效避免了新隱患點產生,堵住了地災源頭。
3.加大地災(隱患)治理力度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加大了地質災害點治理力度,對地質災害點提出 “能治則治”的要求,新增一起,治理一起。2012年完成26處地災(隱患)點的治理和搬遷避讓,投入資金約1000萬元;2013年完成24處地災(隱患)點的治理,投入資金約2500萬元,今年擬對12處地質災害點進行治理,目前治理工作正有序推進中。截至2014年6月,全區111處地災(隱患)點已治理55處,正在治理的24處;剩余32處受條件限制,暫不實施治理,列入預警監測。
1.強化應急預案編制
近年來,該區相繼制定出臺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決定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明確杭州市余杭區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工作制度的通知、杭州市余杭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并完成了《杭州市余杭區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工作。每年編制發布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操作手冊,瓶窯、鸕鳥、百丈等地質災害易發鎮(街)編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守則》。這些預案、意見的出臺,進一步規范了應急救援工作,一旦災害發生,各部門將迅速行動、團結協作、各司其職,有序、高效地開展人員撤離、醫療救治、物資準備等工作,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
2.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余杭區每年舉行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國土、公安、交警、城管、衛生、供電等部門積極參與。以“報告渠道暢通、鑒定及時準確、撤離果斷迅速、災民安置妥當、應急有始有終”為要求,重點演練監測預警、撤離信號報警、疏散安置、應急報告與響應、應急指揮和救援、調查監測、交通管制和治安警戒等內容。2010年在鸕鳥鎮舉行了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2012年在百丈鎮舉行了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2013在黃湖鎮舉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提升了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部門快速反應能力、應急協調能力,檢驗了應急處置程序的合理性,也提高了廣大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防災避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