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徐幸
深入貫徹落實“兩美浙江”決策部署堅持不懈抓好全省重點項目建設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徐幸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是當前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關鍵舉措,是深化轉型發展、建設“兩美浙江”的重要抓手,也是保障長遠發展的主要支撐。新的形勢、新的發展階段賦予了重點建設新的內涵、新的任務、新的使命,也為做好重點建設工作提供更好的歷史機遇
重點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帶動工程,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工程,也是和諧發展的民心工程。每一個省重點項目的確定,最后都是由省政府審議的,是省長、書記工程。多年來,全省上上下下、歷屆省委省政府對省重點項目都高看一眼、非常重視。把重點建設項目推進擺到全省經濟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基于對宏觀經濟形勢的正確把握,是兼顧“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著力點,也是貫徹落實“干好一三五、實現四翻番”、“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等一系列事關浙江中長期發展決策部署的需要。
重點建設是“穩增長”的主要載體,保持經濟增長平穩較快任務艱巨,要進一步發揮重點建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在外圍需求不穩、消費增長緩慢的大背景下,要保持今年全省經濟8%左右的平穩較快增長,必須更多地依靠擴大有效投資的拉動。重點建設,既是當前擴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著力點,也是今后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的結合點。去年,浙江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850億元,撬動全社會投資突破2萬億元(同比增長18.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今年加強重點建設安排,就是要充分發揮重點建設對保持全社會投資穩定增長的引導和拉動作用,保持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浙江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強大動力。
重點建設是“調結構”的重要抓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緊迫,要進一步發揮重點建設對轉型發展的帶動力。浙江經濟運行中,屢屢出現煤電油運緊張、土地等資源要素供給短缺、節能減排壓力有增無減、企業低水平競爭加劇等問題,一再警示我們,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要走循環利用、消費驅動、自主創新、集約增長的新路。省委、省政府適時作出了“五水共治”、“四換三名”、“三改一拆”等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力推轉型升級。而重點項目建設,正是落實這一系列舉措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重點項目不僅是當前的投資需求,也是面向未來的發展布局,具有很強的結構帶動、示范和引領作用,對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影響直接而深遠。例如:省重點建設項目上海大眾汽車寧波工廠去年10月24日在寧波杭州灣新區正式建成。該項目總投資117億元,規劃年產能30萬輛,是目前上海大眾除總部以外最大的生產基地。整車項目及落戶供應商園區的39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投產后將創造產值650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杭州灣新區”。
重點建設是“惠民生”的重要手段,建設“兩美浙江”任務艱巨,要進一步發揮重點建設對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增長的支撐力。項目是發展的依托、投資的載體,要保持經濟又好又快持續發展,就必須堅持不懈抓重點項目建設,充分發揮重點建設對全社會的帶動和引領作用。為促進協調和諧發展,浙江省正在全力推動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帶建設,促進國土開發空間結構優化;全力推動新型城市化發展,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全力推動富民惠民工程建設,促進民生改善。力求通過一批重點建設項目的組織實施,加快構建比較完備的能源網絡、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形成結構優化、功能完善的現代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努力建成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美麗中國先行區,加快形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體系,進一步提升浙江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方面的發展水平,為實現經濟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幸福美滿奠定堅實的基礎。
今年全省安排省重點建設項目1350個,總投資20200億元,年度計劃安排投資2900億元;新增省重點建設項目開工率80%以上。主要任務是圍繞“五水共治”、“四換三名”、產業集聚區提升、新型城市化、民生保障等主題,突出抓好“四個一批”項目推進:一是加快開工一批。今年排了九景衢鐵路、杭嘉湖環湖河道整治、杭叉集團電動工業車輛等280個重點項目,要扎實做好前期工作,落實好施工條件,力爭年內開工。二是加快續建一批。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寬、長安福特乘用車、浙江音樂學院等820個省重點項目,已經在建,要狠抓質量安全,確保形象進度。三是加快投用建成一批。杭長客專、浙能六橫電廠、平陽順溪水利樞紐等250個重點項目,要力爭年內建成、發揮效益。四是加快儲備一批。各地要超前謀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做深做細前期工作,確保有效投資持續發力。
今年以來,全省重點建設開局良好,勢頭不錯。今年1-5月省重點建設項目共完成投資111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6%,為年度計劃的38.5%;預計上半年完成投資超過1400億元,實現時間過半、計劃完成過半;285個年初新增省重點建設項目中,1—5月已有72個項目實現了開工建設,開工率為25.3%,開工情況好于往年。32個省領導聯系省重點建設項目1—5月完成投資102億元,為年度計劃的37.5%,標桿作用顯著。今年重點建設的投資規模大、困難多、要求高,要明確任務,狠抓落實,確保全年重點建設目標任務的完成。
以人為本,大膽創新管理模式。在新時期搞好重點項目的管理,要求不斷更新管理觀念,在實際工作中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首先,要強化“人是最重要的資源”的觀念,充分利用好人的資源,在用人方面做到人盡其才,因“才”適用。開展立功競賽按活動,就是貫徹以人為本的項目管理理念的重要載體,引導和激勵廣大建設者以主人翁的姿態、創造性的勞動,積極投身于重點工程建設。其次,要引入生態理念、人文理念,提高設計和施工的人性化程度,努力實現工程建設與自然和文化的完美結合。第三,要強化協同觀念,在對外協作中,及時與相關部門或單位做好匯報交流、溝通協商工作,爭取得到支持和配合;在內部管理中,大力發揚“團隊精神”,多方協作,共同完成建設任務。
完善制度,依法依規進行工程建設。要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把高水平、高效能的管理貫穿于工程設計、招投標、施工、監理、驗收、經營的全過程,依法依規進行工程建設。一是要嚴格按照《浙江省招標投標條例》、《浙江省重點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和有關的法律法規,推進項目的實施。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確保各項前期工作合法到位。特別是在安全生產、用地報批、征地拆遷、招投標等方面,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和規定組織實施。二是要切實落實重點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管理,推進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三是要進一步完善并落實各項工作制度和操作規程。要分解落實責任,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逐級落實項目建設責任目標,嚴格目標考核。要確保重點建設在規范管理上走在全省項目建設的前列。
深化改革,探索要素保障機制。重點項目的推進實施,離不開全省上下的支持配合,夏寶龍書記、李強省長再三強調,對省重點建設項目要堅持項目優先審批、土地優先保障、資金優先統籌、問題優先解決、人才優先調配等“五個優先政策”,使重點建設項目比一般項目在要素保障、政府支持、力量配置等方面能享受更多的實惠、更大的保障力度。要注重以改革為統領推進重點建設的各項工作,用改革的思路、改革辦法保障要素供給、克服征遷難題、創新管理模式、優化施工組織。各項目業主及參建各方要善于突破傳統管理手段和經驗束縛,更多地運用科學的、經濟的、法律的手段來推進工作。投融資機制是重點項目建設和運營的關鍵問題。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創新投融資機制,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優化有效投資融資結構。要積極探索ppp模式(公私合營模式),把政府的力量與民間資本的力量集合起來,解決“融資平臺債務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低”、“民間資本進入難”三大問題,實現政府融資、公共服務供給、民間資本準入三方共贏。
文明施工,牢固樹立質量就是生命的觀念。每一個省重點項目,都要做成文明施工的樣板工程,都要妥善處理好與項目周邊群眾的關系,堅決杜絕非法侵占群眾利益,不能引發群體性事件。努力創建文明、安全工地,抓好工地環保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擾民。要建立嚴格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控制體系,強化現場管理,堅決防范和杜絕重大質量和安全事故的發生。質量,是重點工程的生命,必須把工程質量時刻記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現場。重點建設項目對工程質量實行終身負責制,每個項目都要將質量責任細化分解落實到部門、崗位和個人,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格局。
集約建設,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線。重點建設要成為集約建設的典范,要注意節約利用土地,降低物資消耗,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推行資源節約型的建設方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重點項目不但要建成優質工程、精品工程,更要打造廉潔工程、陽光工程。工程建設領域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五大重點領域之一。每個項目建設單位都要建立一整套工程建設的監督、制約機制,防腐關口前移,從強化制度建設、抓好重點環節廉政建設、嚴格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等入手,牢固構筑起防腐拒變防線,使廉政建設各項措施融合于工程建設各項管理中、工程建到哪防止腐敗措施跟到哪,做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工程建起來,干部倒下去”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