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對我國同聲傳譯教材出版的反思*

2014-02-05 18:29:49覃江華黃海瑛
中國出版 2014年4期
關鍵詞:技巧教材教學

文/覃江華 黃海瑛

同聲傳譯簡稱同傳,是口譯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同傳過程中,譯員在不打斷發言人的情況下,將其講話信息即時、不間斷地從一種語言或符號系統轉換成另外一種語言或符號系統。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人民跨語言、跨文化交流日益廣泛的今天,在第一時間內有效傳遞信息的能力和手段至關重要。因此,以經濟和高效著稱的同聲傳譯,已成為信息時代最重要和最稀缺的資源之一,專業同傳人才的培養也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課題。隨著我國翻譯專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各大專院校紛紛開展同傳教學。同傳教學包括教師、教材和學生三大基本要素,同傳教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與評價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亟須進行專門研究。

目前,學界在口譯教材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不少成果。然而,專以同傳教材為研究對象的并不多。西方對于同傳教材的研究更少,因為其口譯教學大多由經驗豐富的口譯員擔綱,較少使用固定的教材。[1]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我國的許多口譯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甚至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口譯訓練,對口譯理論和口譯教學更沒有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尤其是對口譯課的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并不是特別清楚。在此情況下,教材的編寫和使用就顯得十分重要,各種口譯教材也因此應運而生。[2]就同傳教學而言,編寫高質量的教材對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規范教學程序、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因此,有必要對這些教材進行系統的評估,為教材建設和教學組織提供一些參考。

一、統計與分析:同傳教材編寫的主要成績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一些國際會議就已經開始使用漢語同聲傳譯。1952年,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地區和平會議上,我國就曾采用同傳服務。然而,此后同傳在國內發展十分緩慢,不僅使用次數較少,而且也沒有專門的培訓機構。直到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這種窘況才為之一變。1979年,北京外國語學院成立“聯合國譯員培訓部”,向在紐約、日內瓦等地的聯合國機構輸送了多批優秀同傳譯員。在此前后,一些期刊上開始出現介紹同傳的文章。然而,當時出版部門對這門專業不太了解,興趣也不大。因此,譯界專家呼吁:設專人從事同傳研究,編寫出一些教材,盡快填補我國出版工作在這方面的空白。[3]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對外交往的飛速發展,上述情況逐漸得到改觀。我國出版社一方面引進國外成熟的口譯研究成果作為教材,如法國釋義學派的著作;另一方面開始支持國內專家的教材編寫工作。鐘述孔的《實用口譯手冊》(1984)就是在此時出版的,書中對同傳技巧有一些介紹。然而,縱觀整個20世紀80年代,我國并未出版專門的同傳教材。同傳往往是作為通用口譯教材的最后一部分來介紹的,而這類教材一般偏重交替傳譯。專業同傳教材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出現。

1.同傳教材出版情況統計

(1)出版數量。我國的同傳教材建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但這10年間僅出版3部教材。進入新世紀,同傳教材建設開始提速。自2003年起,每年均有數量不等的教材出版,并在2010年達到最高峰,該年共有7部教材出版。本文定稿時,2013年度的出版數很有超越這一高峰的勢頭。截至2013年8月,我國出版的同傳教材總數已達35部(限于篇幅,清單從略)。這還只包括書名中出現“同聲傳譯”“同聲口譯”或“同傳”等字眼的教材,不包括通用口譯教材、考試輔導用書、港臺地區出版或國外引進的教材以及國內外研究專著等。

在2005~2006年和2010年,同傳教材出現兩次出版高峰。2005~2006年間,共出版10部同傳教材,其中7部由華東師大出版社推出。而在2010年,7部教材分別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和延邊大學出版社6家機構出版。因此,2010年堪稱我國同傳教材建設的最高潮,不僅出版數量眾多、出版部門多樣化、編寫隊伍壯大,而且開始出現細分趨向,如區分英漢、漢英等不同口譯方向。但是,2005~2006年的出版高潮也有其特點,如出現系列同傳教材、涉及語種較多等。

(2)語種分布。我國最早以“同聲傳譯”命名的教材是周殿清編寫的《實用中日口譯 即席翻譯-同聲傳譯》(1991),最早的英漢同傳教材是王桂芝的《英漢同聲傳譯訓練教程(對外貿易分冊)》(1996)。在已經公開出版的同傳教材中,英漢類教材數量最多(20部),作者群體最大,占同傳教材總量的57.14%。這跟英語的國際通用語地位、我國外語教育政策、英語教師和學習者基數龐大不無關系;日漢類教材次之(10部),占28.57%;韓漢類教材有兩部,占5.71%;法、德、俄語各有一部出版,所占比重甚小。另外,在西班牙語、阿拉伯語、葡萄牙語,以及跟中國關系密切的東南亞國家語言方面,還有許多空白需要填補。

(3)層次對象。有研究表明,主流出版社的口譯教材對使用對象的分層是清晰的,明確區分本科生與研究生教材。在本科生教材中,以同傳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占21%;在研究生教材中,這一比例為26%。[4]本文的考察對象集中于同傳教材,涉及出版社多達15家。統計顯示,明確以本科生為使用對象的教材有13部,占總數的37.1%;本科生和研究生通用的教材最多(小語種教材尤甚),總計15部,占42.9%;以MTI(翻譯碩士)學生為使用對象的有兩部,占5.7%;余下的則面向廣泛的使用者。當然,也有教材初版時未必針對特定讀者群,但再版時則面向某一層次的學生,如張維為的《英漢同聲傳譯》。

(4)重印與再版。重印和再版是檢驗教材接受情況的重要指標。截至目前,有22.9%的同傳教材進行過重印。重印次數最多的是周殿清的《實用中日口譯即席翻譯-同聲傳譯》,達21次。在35部同傳教材中,有3部已經再版。再版次數最多的依然是《實用中日口譯 即席翻譯-同聲傳譯》,總計4次;其次是張維為的《英漢同聲傳譯》和宋協毅的《新編漢日日漢同聲傳譯教程》,各1次。能夠多次重印和再版,說明這些教材的質量受到市場和讀者的肯定。其他教材未能重印或再版,除因出版時間較近之外,編寫質量不高、市場反饋不好是主因。當然,這跟同傳教材使用群體偏小也有一定的關系。重印和再版次數較多的教材,往往把交傳與同傳混編,將自身打造成本科生、研究生通用教材,且被多所高校列為研究生入學考試用書。

2.同傳教材編寫體例分析

從宏觀結構上看,我國出版的同傳教材一般都包括同傳概述、技巧講解、課內外練習、參考譯文、附錄及光盤等。從教學思想和編排體系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主題類、技巧類和主題-技巧綜合類。

(1)主題類。主題類教材是指全書以某一或某些專題為主線展開。主題類教材又分為單一主題教材和多主題教材。最早的單一主題教材是《英漢同聲傳譯訓練教程(對外貿易分冊)》。該書按照對美貿易的整個流程來設計,用英漢對照的方式列出申請簽證、初訪美國、打電話、會談、洽購、推銷、議價、包裝、運輸、保險、索賠、展覽會、告別美國等交際場景中的常用語句。全書雖有“訓練指導”一節,但缺乏常規同傳技巧講解。編者認為,同傳是會話的高級階段,是培養雙語人才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因此,該書與其說是一部同傳教材,還不如說是一本口語教材。事實上,這種拘泥于口語訓練的口譯教材在當時并不鮮見。多主題教材一般將全書分政治、經貿、文化、教育、體育、醫療、科技、法律等專題進行展開。近期的主題類教材逐漸成熟,開始重視主題的多樣性,以及主題與技巧的融合。

(2)技巧類。技巧類教材以實用同傳技能為主線展開,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集中型,即將所有技巧(順譯、斷句、等待、轉換、重復、增減、正反變通等)集中在第一章或前幾章講述,然后附上一些來源不一的名人演講,如胡剛、陳鴻金的《新世紀英漢同聲傳譯》等。另一種是分散型,即將所有同傳技巧分散到全書,每章針對某一種特定的技巧,如江曉梅的《漢英同聲傳譯教程》;有些技巧類教材比較注重語言轉換,對詞匯、短語和句子層面的轉換規則進行總結,如李民的《韓漢同聲傳譯理論與實務》等。早期的技巧類教材較多采用集中型,張維為的《英漢同聲傳譯》便是典型。該書技巧講解詳盡,例證確當,成為后繼者爭相效仿的對象。2006年以后出版的同類教材,大多把技巧按照先后順序散布在不同的章節。

(3)綜合類。綜合類教材注重理論與實踐、專題與技能的整合。其整合形式比較多樣,有些是每章各以某一專題命名,并搭配不同的同傳技巧,如仲偉合的《英語同聲傳譯教程》;有些是上編以技巧為章節標題,下編則以專題為章節標題,如覃江華主編的《同聲傳譯教程》;還有的教材章節標題既包括技巧名稱,也包括專題名稱,如沈國榮、李潔的《口譯理論與實踐:同聲傳譯》。綜合類教材追求同傳技巧和課文題材的廣泛性,其技巧講解一般比較詳盡,并按照訓練目標有針對性地選取符合各章主題的練習材料。例如,數字傳譯技巧往往與經貿主題結合在一起,因為該類材料數字較多。以教育部批準試辦翻譯專業的2006年為參照點,分析結果顯示:七成以上的綜合類教材、六成以上的技巧類教材是在2006年以后出版的,只有不到一半的主題類教材在同期得到出版。這說明,同傳教材的編寫者越來越注重同傳技能及其與專題的結合。

綜上所述,在過去30多年我國同傳教材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依傍口語教材到最終為自己正名,并確立多種編寫范式的探索過程。其中,真正具有“范式轉換”意義的教材是張維為的《英漢同聲傳譯》和仲偉合的《英語同聲傳譯教程》。前者樹立了技巧類教材的典范,擺脫了早期口譯教材囿于口語能力訓練的局限;后者堪稱綜合類教材的杰出范例,滿足了專業同傳教學的需要。其他教材雖各有特點,但不同程度地受到這兩部教材的影響。

二、同傳教材編寫存在的問題

同傳教材的編寫和出版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口譯教學的發展,產生了良好的教育、經濟和社會效益。然而,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也還存在不少問題。

1.教學理念落后

長期以來,我國很多高校對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的區別不太明晰,翻譯教學理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從延安外國語學校時期開始,口譯不是作為專業技能而是高級口語來訓練的,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5]分析顯示,我國出版的同傳教材,很多都是材料的羅列,編排結構千篇一律,理論基礎薄弱,缺乏科學性、系統性、真實性和漸進性,與同傳技能訓練和實際口譯任務的要求相去甚遠。這說明編者未能尊重專業同傳教學的特點,也不太熟悉結構主義、功能主義和建構主義的教學思想。

2.違背口譯教學規律

口譯學習的基本規律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有研究表明,逾七成的口譯教材均未能考慮次序性問題。[6]不少同傳教材亦是如此,編選時沒有區分不同難度和不同文體特征(敘述、說明、論證等)的材料,未能在經典性與時效性、宏觀性與專業性、通用性與針對性方面找到平衡。此外,按照國際慣例,同傳教學一般在研究生階段進行。然而,目前我國可供本科生選用的同傳教材有28部,占80%;可供研究生(包括MTI)選用的教材只有17部,僅占48.6%。因此,教材層次分布的合理性還有待改善。當然,出現這一現象,跟我國翻譯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養目標存在交疊不無關系。

3.忽視同傳任務特點

早期的同傳教材與口語教材大同小異,缺乏真實自然的講話材料,不少課文改編自書面文稿。楊承淑指出,同傳訓練應為“真材實景,耳聽口說”,涵蓋演講、辯論、問答、影片等。[7]但現在的同傳教材普遍存在文類和練習形式單一的缺陷,難以模擬真實的口譯場景。另外,某些教材不提供參考譯文,或者僅僅給出一種筆譯文,不符合同傳順句驅動和簡約概括的特點。筆者認為,教材具有示范作用,編者有義務把最佳經驗和范例提供給學習者,但同時也要提醒他們:譯必有法,譯無定法。此外,除了林超倫的《實戰同傳》等個別教材,多數同傳教材未能涉及職業發展方面的內容,與翻譯職業化時代對同傳教學的要求嚴重不符。

4.缺乏多媒體資料

口譯與筆譯訓練的一大區別在于其材料的口語化和現場性。現如今,仍有14.3%的同傳教材未配備多媒體資料。其他教材雖然配有磁帶和光碟,或者提供網絡下載鏈接,但這些資源均為音頻。在真實同傳任務中,視覺輸入是譯員獲取語境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提供發言人的肢體語言、演示文稿中的文字、數字和圖表等重要視覺信息。然而,目前的同傳教材均未提供視頻資料。

5.理論與實踐脫節

通過深入分析并結合自己的使用經驗,筆者發現不少教材都存在理論與實際脫鉤的情況。這可能與同傳教材的編寫隊伍有關。同傳從業者忙于實踐,疏于理論總結,遑論教材編寫。長期從事口譯教學的高校教師,又大多欠缺實戰經驗,不了解同傳現場和社會實際需要。總之,會同傳的未必會教學,會教學的未必能做同傳,能做同傳的未必能編好同傳教材。

6.講解詳略不當

教材是以學習為目的,用簡潔、系統的方式呈現知識主體的書籍。教材“能決定教(學)什么,以什么次序教(學);能以簡潔、誘人和經濟的方式提供所有或大部分素材;能指明教學方法,節省教師的大量時間;并能擔當學生極為有力的幫手”。[8]講解太少、隔靴搔癢是不少同傳教材的通病,但過于繁冗又會影響教材的簡潔性,導致課文承載量有限,技巧講評翻來覆去。“如何使教材豐贍厚重,又不顯累贅滯重;如何使之對教學實踐既有指導約束作用,又給教學留下充分個性發揮的空間;如何體現語言知識傳授、技巧技能培訓與教學操作的最佳結合點”,[9]這是一個值得編寫者深思的問題。

三、同傳教材編寫的幾點建議

同傳教材的編寫本非易事,十全十美的教材并不存在。它既要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又要滿足社會的實際需要;既要有合理的理論架構,又要有適當、貼切的例子。這就對編寫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編寫出一本或一套理論聯系實際的翻譯教材,編者既要有翻譯經驗和教學經驗,又要對社會的需求和翻譯研究的發展有較深入的了解”。[10]結合既往的經驗與教訓,我們認為未來的同傳教材編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更新編寫理念

口譯教材應體現一定的教學理念。同傳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專業同傳譯員,內容應該涉及整個同傳任務周期(接受任務、譯前準備、譯中操作、譯后總結等)的必備技能。教材的選材和編排方式要順應現代教學理念,兼顧科學性、系統性、真實性、知識性和實用性。其內容及呈現方式應反映口譯教學與研究的最新成果,體現口譯市場和同傳現場的實際特點,以及人才培養的客觀規律,精心構思、系統設計、合理選材、科學編排。以技能為中心,以專題為支撐,理論與實踐掛鉤,講評與練習結合。

2.尊重教學規律

同傳教學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由于課堂講授無法囊括所有的技能和主題,因此,教材的編排設計要凸顯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激發其勤學苦練、學思并舉的精神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要充分發揮傳統結構主義教材邏輯嚴密、結構整齊、循序漸進的優長,以及功能主義教材對學生實戰能力和專業知識拓展的好處,力求做到揚長避短。不妨按照由淺入深的原則分為上下兩篇。上編是最基本的入門技能訓練,下編則分專題進行鞏固和提高。課前有背景介紹和技巧銜接,課后有難點解析和知識拓展。在入門階段,每章均從詞匯、句子練習開始,然后過渡到段落和篇章。同時考慮翻譯的方向性,初期應以“B語”譯入“A語”為主。在專題訓練階段,把同傳技巧融入段落和篇章之中,盡量做到講練內容與章節主題和技能訓練目標密切關聯。

3.專注技能訓練

同傳是門實戰技藝,反復操練方能日臻完美。因此,建議教材首先介紹同傳的歷史與現狀、專業特征、評價標準、譯者素養、設備操作等基本常識,然后重點訓練影子跟讀、精力分配、換語重述、順句驅動、視譯等基本技能及其在帶稿、無稿同傳中的應用。在基本技能訓練達到一定程度時,再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科技、法律等專題來鞏固和提高。在各章中分別融入斷句、等待、重組、轉換、重復、增補、預測、簡化、反說等技巧,并在章末附上與本章內容比較相關的課外知識拓展,如同傳聽辨、記憶和發音技巧、困境應對策略、國際會議程序、英漢演講特征、跨文化交際意識、法庭口譯制度、電視/網絡同傳須知、譯者倫理等。

4.精心選擇素材

在選材方面,最好遵循經典性與時代性結合、技能訓練與專題內容掛鉤的原則。訓練之初,材料主題應多樣化,內容經典、難度適中。等技能訓練達到一定熟練程度,再分主題甄選素材,最好為有一定難度的最新資料,并盡量照顧宏觀話題與專業話題的平衡。為了便于組織課堂教學,一方面必須重視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適當剪裁以滿足實際需要。此外,還需重視課文的趣味性、啟發性和勵志作用,在技能訓練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其繼續學習的信心。

5.運用現代技術

信息化技術給口譯教學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大量最新會議、演說、辯論、采訪或脫口秀資料在網上唾手可得,為教師和編者提供了便利。同傳教材的編寫必須與時偕行,充分利用語料庫與信息網絡技術,改變傳統紙質教材的單一形式,增加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針對同傳特點和社會需求,對教材進行全新設計和編排,根據學生的認知圖式和同傳本身的特點來選用合適的素材。未來的同傳教材,可以是一個立體化的體系:口譯教學指南+譯員指南+自主學習平臺+電子教材(錄音帶、錄像帶、幻燈片、電影片、投影片和口語化的文字材料)+學生用書。電子教材供教師使用,而學生用書則印刷成紙質版。[11]

6.開拓細分市場

近年來口譯市場發展迅猛,細分化趨勢明顯,除了傳統政治、經濟和外交類話題,科技、電力、民航、化工、醫療、法庭等專業口譯形式逐漸嶄露頭角。教材編寫者要順應這些新形勢、新變化,考慮細分市場的實際需求,打造出涉及更多專業領域、更有針對性的同傳教材。此外,還需考慮語種分布的合理性,加強小語種教材的編寫工作,同時也要將我國少數民族語言(如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彝族、壯族等的民族語言)納入視野范圍。

四、結語

高質量的同傳人才培養離不開高質量的同傳教材。隨著翻譯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各式各樣的教材讓人目不暇接。目前,我國在同傳教材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不少成績,但是部分教材編寫理念落后,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比重失衡,簡單堆砌材料,講解詳略失當,多媒體形式單一,違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未體現實際同傳工作的特點,沒有結合最新的教學與研究理論,因而難以滿足翻譯職業化時代口譯人才培養的需求。當前,翻譯學已經取得獨立學科地位,翻譯本科和專業碩士學位教育發展迅猛。某些出版社為了搶占商機,競相推出系列教材。由于編寫和出版環節把關不嚴,造成其學術水準普遍較低。因此,筆者建議,同傳教材編寫應滿足培養目標的要求,遵循教學規律,講究科學性、系統性、漸進性、真實性、知識性和實用性,整合語料庫和網絡資源,打造立體化教材,強調教與學的互動性,凸顯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另外,在出版行業市場化、商業競爭白熱化的情況下,編著者和出版商也要避免低水平重復出版,如此方能促進我國翻譯教材建設和翻譯專業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1]仲偉合等.口譯研究方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179

[2]鮑川運.大學本科口譯教學的定位及教學[J].中國翻譯,2004(5)

[3]張辰君.我國同聲傳譯隊伍的建設和發展[J].翻譯通訊,1983(5)

[4][6]高彬,徐珺.口譯教材與口譯人才培養契合之實證研究——基于我國三大出版社的教材統計分析(1990-2011)[J].外語界,2012(5)

[5]穆雷.中國翻譯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7]楊承淑.口譯教學研究: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8]Grant,Neville.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M].London:Longman,1987:8

[9]王云霞.中國特色口譯教材編寫的建構性嘗試——評3套口譯教材[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07(2)

[10]張美芳.中國英漢翻譯教材研究(1949-1998)[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173

[11]陶友蘭.基于語料庫的翻譯專業口譯教材建設[J].外語界,2010(4)

猜你喜歡
技巧教材教學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今日農業(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開好家長會的幾點技巧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6
指正要有技巧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東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提問的技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午夜啪啪福利| 亚洲欧美另类色图|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亚洲嫩模喷白浆|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婷婷|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欧美a在线|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va免费精品| 久久精品视频一|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 色成人综合|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亚洲综合二区|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 日本不卡在线| www.亚洲色图.com|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九九九国产|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理论| 另类专区亚洲|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第一页| 一区二区午夜|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av色爱 天堂网|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无套av在线|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a级免费视频| 色视频国产| 国产96在线 |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综合色88|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1级黄色毛片|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91精品专区| 亚洲综合九九| 日韩av在线直播| 国产不卡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亚洲| 经典三级久久| 日韩激情成人| 夜夜操国产|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三级毛片|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