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甫志,徐建國,羅君琴,聶振朋,王 平,孫建華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黃巖 318026)
紅美人柑橘果實套袋栽培試驗
柯甫志,徐建國,羅君琴,聶振朋,王 平,孫建華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黃巖 318026)
為探索吸果夜蛾和其他果面病害對柑橘新品種紅美人為害的防治措施,開展套袋栽培試驗。結果表明,套袋處理能極顯著降低吸果夜蛾為害率,降低率20%以上;但套袋對果實外觀色澤有不良影響,果實底色青灰偏黃色,不套袋果實色澤光亮自然橙紅色,套白色單層袋好于套黑色雙層袋;套袋對果實內在品質及柑橘黑點病發生無顯著影響。
柑橘;紅美人;套袋;果實品質;吸果夜蛾
紅美人是日本育成的柑橘品種,又名愛媛28,雜交母本為南香,父本為天草[1]。果面濃橙色,果肉極化渣,高糖優質,有甜橙般香氣,品質上乘,是目前浙江省主推的柑橘新品種之一,國外也作為高檔果品生產。紅美人果實成熟期在10月下旬,12月中旬完熟。由于紅美人果實成熟期早,香味濃且果皮薄,易被吸果夜蛾為害,尤其位于山地的果園。紅美人對黑點病、潰瘍病較敏感,黑點病可以在枝稍及葉片上大量生長,極其明顯[2]。如何有效防治吸果夜蛾和其他果面病害為害是亟待解決問題。本試驗研究果實套袋處理對果面病蟲害防控效果及對果實品質的影響,以期為紅美人優質栽培提供依據。
1.1 材料
試驗在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浙江省柑桔研究所山站果園進行。山地,立地海拔80 m,幼紅壤,土壤養分一般,pH值5.0~6.5。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7℃左右;≥10℃年有效積溫為5 172~5 704℃,持續天數為241~275 d:年降水量為1 367~1 941 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83%。光照適中,雨量充沛。
參試的柑橘品種為紅美人。
1.2 處理設計
試驗設普通雙層果袋(外黃內黑,不透光)套袋(下稱套雙層袋)、單層白色果袋(內外白色,透光率30%)套袋(下稱套單層袋)和對照(CK)不套袋3個處理。
各處理均于9月上旬、果實膨大后期套袋,每個處理隨機套100個以上果實。果實成熟期(10月30日)采收,帶回室內測定。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各處理采回的果實隨機分成3組,每組20果,統計吸果夜蛾為害果數,黑點病發生指數,觀察果皮顏色,測定色差、果實品質指標。
果實色澤測定用美能達色差計CR-400。采用Hunter Lab表色系統測定a*值(正值方向代表紅色,正值越大,紅色越深),b*值(正值方向代表黃色,正值越大,黃色越深),L*值(L值越大,表示亮度越高)。參照Jiménez-Cuesta M等[3]方法計算柑橘色澤指數CCI(Citrus ColorⅠndex),CCI=1 000×a*/(L*×b*)。測定方法:每個果實沿果實赤道面對稱測4個點。
果實品質分析方法,采用阿貝折射儀測定法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酸堿中和法測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測定方法參照《柑橘鮮果檢驗方法》(GB/T 8210—2011)。
1.4 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LSD法多重比較。
2.1 果實外觀色澤
套袋處理對果實外觀色澤影響較大。套袋處理后紅美人果實底色青灰偏黃色,套單層袋略有橙紅色澤,套外黃內黑雙層袋幾乎無橙紅色澤;對照(不套袋)果實色澤光亮,呈自然橙紅色。色差計測定結果(表1),a*值對照極顯著高于套雙層袋和套單層袋處理,套單層袋處理與套雙層袋處理間無顯著差異;b*值對照顯著高于套雙層袋處理,而與套單層袋處理無顯著差異,套單層袋與套雙層袋處理間無顯著差異;柑橘色澤指數(CCI)是果皮顏色深淺指標,其值越大,色澤越深,各處理色澤深淺依次為不套袋>套單層袋>套雙層袋,果皮色澤不套袋極顯著高于套雙層袋處理,顯著高于套單層袋處理,而套單層袋與套雙層袋處理間無顯著差異。
紅美人柑橘為雜交后代,其親本中含有紅橘的遺傳基因,成熟果實色澤濃橙色。套袋后,果實色澤變淡表現為橙黃色,尤其是套黑色雙層紙袋處理。兩者比較,對照果實外觀更漂亮。因此,紅美人果實套袋后影響果皮著色,尤其是橙紅色澤的形成。

表1 不同處理紅美人柑橘果實的果皮色澤表現
2.2 果實內在品質
紅美人果實在10月30日采收,此時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2.3%,可滴定酸為8.2 g· L-1,固酸比15.0,果實甜酸適中,風味濃郁,果實已充分成熟。表2表明,套袋處理和對照果實內在品質無顯著差異,套袋對單果重、縱橫徑及可食率等也無顯著影響。這可能是由于套袋已在果實膨大后期,對果實發育已沒有影響。這也和藍桂成等[4]在臍橙上的套袋試驗結果相一致。

表2 不同處理紅美人柑橘果實的品質指標
2.3 對吸果夜蛾為害的防治效果
吸果夜蛾對山地栽培的紅美人為害較大,8月上旬至采果前均可為害。吸果夜蛾成蟲白天分散潛伏,傍晚6時到清晨5時為害果實。成蟲夜間蟄伏在果實上用針刺口器刺入果肉內吸食果汁。被害果實刺孔處的果肉逐漸腐爛,嚴重的后期相繼脫落。由于被害果實的刺孔微小,在采收時難以發覺,造成采后果實腐爛。
紅美人果實套袋處理可有效防治吸果夜蛾的為害,防治率達20%以上。從表3可以看出,對照果實吸果夜蛾為害率高達25.0%,極顯著高于套雙層袋和套單層袋處理的為害率。而套雙層袋與套單層袋處理兩者無顯著差異。這是由于套紙袋后,無論單層或雙層紙袋均能有效阻擋吸果夜蛾針刺口器的刺入,保護了果實。而套袋后仍有3.3%~5.0%的為害率,可能是套袋時間較晚,套袋前果實已受害的原故。

表3 不同處理紅美人柑橘果實吸果夜蛾為害和黑點病發生情況
2.4 套袋對黑點病發生的影響
黑點病發生指數統計方法為,肉眼觀察黑點病病斑,并統計每個果實病斑數,計算平均每果病斑數作為黑點病發生指數。由于本試驗的果園管理較好,黑點病發生較輕。表3表明,黑點病發生指數2.1~2.2,各處理與對照的黑點病發生指數無顯著差異。
果實套袋技術被廣泛應用到蘋果、梨、葡萄、桃、枇杷等果樹生產。通過果實套袋能改善果實外觀,使果皮光潔,色澤一致。但是套袋果實往往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稍低,風味稍變淡,套袋越早影響越明顯[5-6]。套袋在柑橘上的應用不及蘋果、梨、葡萄、桃、枇杷等廣泛,主要在柚類、臍橙、不知火、檸檬、早熟溫州蜜柑等上面有應用[7]。紅美人套袋栽培未見報道。劉春榮等[8]研究認為甜夏橙和胡柚套袋果皮由黃色變為金黃色,油胞變細,更亮麗;臍橙、臍血橙由橙黃色變為橙紅色。
套袋栽培對防凍和防鳥有很好的效果。紅美人果實套袋后,對防吸果夜蛾為害有很好的效果,也能防鳥為害。套袋對果實品質無顯著影響。但是果實套袋對著色影響很大,果實底色偏青白,對照不套袋果實外觀更漂亮,色澤光亮,自然橙紅色。套白色單層袋果實著色好于套外黃內黑雙層紙袋。王娜等[9]研究蘋果套袋認為,隨著套袋時間的推遲,蘋果果面光潔度、著色度、硬度逐漸降低,而總糖、還原糖、蔗糖含量逐漸升高;套袋偏晚,造成套袋果果點大,果皮粗,底色發綠,且上色慢,色澤不鮮艷等。淘俊等[10]認為柑橘果皮色澤是由于果皮積累紅色的β-檸烏素和橙色的β-隱黃質的含量差異引起。不同品種的柑橘果實呈現紅、橙、黃顏色差異的原因,不是由于其果皮積累的類胡蘿卜素種類不同,而是由于其果皮對紅、橙色類胡蘿卜素的積累量差異及其造成的組成比例不同。因此,分析認為紅美人套袋著色差與套袋時間有關,也與套袋后,果實遮光,影響果皮色澤中紅、橙色類胡蘿卜素的積累有關。套白色單層紙袋能透光30%,而套黑色雙層袋后不透光,其果皮色橙紅色澤前者較后者濃,也證明了這一點。
嚴小偉[11]對梨套袋研究認為,梨套袋后,袋內溫度高、濕度大,有利于病菌在袋內萼洼處繁殖,并從果實皮孔侵入,易引發果面黑點病。蘋果套袋也易誘發果銹、黑點病等[12-13]。柑橘套袋對黑點病發生影響未見報道。本試驗紅美人果實套袋對黑點病發生無顯著影響。李建國等[14]認為柑橘黑點病斑是由于病菌入侵后,遭到寄主的防衛反應,分泌膠狀物質,包圍病菌,同時油胞破裂,釋放揮發性化合物,殺死病菌,致使病菌的擴展受到限制,被感染組織形成突起的黑色硬粒,即肉眼可見的黑點。柑橘黑點病又稱柑橘砂皮病,由子囊菌亞門柑橘間座殼菌無性態為柑橘擬莖點霉菌感染所引起,主要感染發生在幼果期。套袋對紅美人果實黑點病發生無明顯影響,這可能是套袋時間晚,果皮已老熟而抗黑點病。
柑橘紅美人果實套袋的最大價值是有效防治吸果夜蛾和鳥類的為害。套袋對紅美人果皮色澤的不良影響,可通過選擇透光性好的單層白色、黃色或紅色紙袋改善,或在采前20 d除去果袋,促進著色[15-16]。此外,套袋時間提早或果實延后完熟采收能否改良果實著色及對果實品質和香氣等的影響需進一步研究。
[1] 重松幸典,喜多景治.關于柑橘新品種‘愛嬡果試第28號’[J].愛媛果樹試研報,2005,19:1-6.
[2] 柯甫志,徐建國,孫建華,等.日本柑橘新品種-紅美人[J].浙江柑橘,2011,28(4):22-24.
[3] Jiménez-Cuesta M,Cuquerella J,Martinez-Jávega J M. Determination of a color index for citrus fruit degreening[J]. ProcⅠn t Soc Citricu l,1981(2):750-753.
[4] 藍桂成,傅海源,林家波.紐荷爾臍橙套袋試驗初報[J].中國南方果樹,2003,32(3):14.
[5] 里程輝,劉志,王宏,等.不同套袋處理對‘岳蘋’果實品質及著色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25):179-183.
[6] 魏建梅,齊秀東,范崇輝,等.雙層紙袋對紅富士蘋果果皮色素和果實糖酸含量的影[J].中國農學通報,2006(8):346-350.
[7] 劉春榮.柑橘果實套袋完熟栽培技術[J].江西園藝,2003(6):17-18.
[8] 劉春榮,方培林,楊海英,等.柑橘果實套袋栽培試驗[J].中國南方果樹,2000,29(5):10-11.
[9] 王娜,李建貴.干旱區套袋紅富士蘋果的品質特征研究[J].新疆農業科學,2012,49(6):1022-1027.
[10] 陶俊,張上隆,張良誠,等.柑橘果皮顏色的形成與類胡蘿卜素組分變化的關系[J].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3,29(2):121-126.
[11] 嚴小偉.套袋梨黑點病的發生與預防[J].落葉果樹2013,45(5):38-39.
[12] 潘換來,潘小剛,范婷.套袋紅富士蘋果果銹形成的原因及解決對策[J].山西果樹,2013,154(4):32-33.
[13] 李友法,李廣儉,李敬信,等.套袋蘋果黑點病的發生與防治[J].科學種養,2013(5):30.
[14] 李建國,黃振東,蒲占湑,等.代森錳鋅防治柑橘黑點病試驗初報[J].浙江農業科學,2012(11):1549-1550.
[15] 沈兆敏.柑橘果實套袋栽培管理技術[J].科學種養,2013(7):20-21.
[16] 何朝飛,張耀海,田景華,等.套袋對檸檬香氣成分的影響[J].食品科學,2013(4):144-149.
(責任編輯:張才德)
S 666
B
0528-9017(2014)06-0850-03
文獻著錄格式:柯甫志,徐建國,羅君琴,等.紅美人柑橘果實套袋栽培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4(6):850-852.
2014-04-13
國家現代農業(柑橘)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項目(MATS-NYCYTX-07);浙江省農業(果品)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2012C12904-1);臺州市科技計劃項目(121KY15)
柯甫志(1974-),男,浙江臺州人,助理研究員,碩士,從事果樹育種及配套栽培研究工作。E-mail:kefz@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