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岳 肖燕蘭 吳春艷 李歐靜
(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北京 100101)
黃芪顆粒治療高血壓患者的社區隨訪觀察※
姜 岳 肖燕蘭 吳春艷 李歐靜
(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北京 100101)
目的 探討發揮中醫藥在慢病防治中的優勢,優化高血壓治療方案,觀察黃芪顆粒在高血壓病中西醫結合治療中的作用。?方法 將高血壓患者分為黃芪顆粒治療組(76例)、對照組(76例)。治療組服用黃芪顆粒3個月,對照組維持原有治療方案不變,在腰圍、BMI、血壓、肝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方面進行比較,并觀察新發心腦血管事件和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結果 治療組治療前收縮壓:(124.89±6.90)mmHg,舒張壓:(78.30±7.04)mmHg,治療3個月后,收縮壓:(119.51±6.80)mmHg,舒張壓:(74.03±5.66)mmHg,與治療前相比能顯著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并保持降壓達標,在降低收縮壓方面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在3個月的治療期內對肝腎功能、血糖、血脂代謝無明顯影響,未產生毒副作用,并且在降低甘油三酯方面與對照組相比一定優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觀察期內,未發現入組患者有心腦血管事件和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結論 黃芪顆粒在高血壓病中西醫結合治療中具有一定的降壓效果,無明顯不良反應。
高血壓;隨機對照試驗;黃芪顆粒
高血壓是臨床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種進行性心血管綜合征,是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腎臟病的重要危險因素[1]。既往研究證實中醫藥在高血壓的治療中具有一定的優勢,不僅是降低血壓水平,還能調整全身狀況、干預危險因素。中西醫結合綜合干預有利于控制高血壓及其它心血管危險因素,有利于提高血壓達標率,進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險,提高生活質量。
本課題主要研究目的是:①研究比較高血壓病患者運用黃芪顆粒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其肝腎功能的影響,探討黃芪顆粒治療高血壓病的實際療效。②觀察臨床長期運用黃芪顆粒治療高血壓病的不良反應。
1.1 一般資料 在亞運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華嚴北里社區衛生站、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香河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4家單位篩選出1~2級高血壓病患者250例,最后簽訂《知情同意書》入組的患者160例。運用信封法進行隨機化分組,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76例。在觀察過程中有8例患者脫落,最后完成152例(治療組和對照組各76例)患者的觀察。一般情況見表1。
表1 入組一般情況比較(±s)

表1 入組一般情況比較(±s)
組別例數男性年齡(歲)腰圍(cm)BMI(kg/m2)對照組7626(34.2)61.95±10.7983.14±7.6724.30±3.62治療組7618(23.7)63.46±9.2083.37±7.8625.12±2.97 P值0.2610.840.5840.131
1.2 入選標準 同時具備以下4項條件者方可進入研究:①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病,血壓水平為1~2級,愿意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者;②本試驗開始前48小時未用過黃芪制劑者;③ 40歲≤年齡≤85歲;④受試者神智精神正常,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⑤育齡婦女患者需早孕試驗為陰性,且同意在研究期間采取非藥物避孕措施。
1.3 排除標準 有以下之一項者不入選:①對黃芪、黃芪制劑過敏或有嚴重過敏性疾病患者;②妊娠和哺乳期婦女,育齡婦女不同意在試驗期間采取避孕措施者;③有精神疾患、不能很好合作者;④心、肝、腎功能嚴重損害者(心功能3~4級,ALT和/或AST超過正常上限1.5倍以上,Cr超過正常上限);⑤惡性腫瘤及血液病患者;⑥活動性肺結核或合并膿胸、累及肺的膠原系統疾病等影響研究結果的患者;⑦需聯合應用其它抗生素的合并重癥感染患者;⑧三個月內參加過其它藥品臨床試驗者。
1.4 研究方法 患者分組后,治療組運用中成藥黃芪顆粒無糖型(四川百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每次1袋,每日2次,飯前溫開水送服并進行生活方式干預,連用3個月。對照組氣虛質患者入組后,只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兩組在服藥期間原有西藥治療均保持不變。
質量控制:研究開始前召開協作會,對所有參加的研究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專人審核研究表格,及時解決疑問。監查員定期到協作單位進行監查,并完成監查報告。
研究倫理及權益保障:本研究降壓治療藥物均為上市多年的常用藥,最大限度保障了病人的利益。本研究已得到牽頭單位倫理委員會批準。病人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有關信息資料保密。
1.5 觀察指標 每組患者在入組前、干預3個月后分別檢測血常規心電圖血脂、血糖、肝功能、腎功能等指標,每個月隨訪1次,記錄血壓、中醫舌脈情況、臨床癥狀及不良反應等情況。血壓值采用就診當天測量3次取平均值。
1.6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由專人錄入,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 V 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所有計量資料以(±s)表示,不同組間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用LSD檢驗法,方差不齊時采用秩和檢驗。
2.1 兩組血壓值變化情況 (見表2)
可見,兩組間基線特征資料均(P>0.05),具有可比性,符合入組要求。
表2? 兩組高血壓患者治療前后血壓值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高血壓患者治療前后血壓值變化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階段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對照組治療前128.95±8.0377.75±4.98第一次隨訪125.66±6.2676.58±4.26第二次隨訪124.75±6.6575.92±4.50第三次隨訪123.43±6.23△74.86±4.94△治療組治療前124.89±6.9078.30±7.04第一次隨訪123.39±6.9776.57±5.90第二次隨訪121.18±6.98△*75.38±5.28第三次隨訪119.51±6.80△*74.03±5.66△
可見,在運用黃芪顆粒治療3個月后,與治療前相比能顯著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并保持降壓達標,在降低收縮壓方面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3 兩組生化檢查變化情況 可見,黃芪顆粒治療組在3個月的治療期內對肝腎功能、血糖、血脂代謝無明顯影響,未產生毒副作用,并且在降低甘油三酯方面與對照組相比一定優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高血壓患者治療前后變化生化檢查比較
2.4 心腦血管事件發生情況 在觀察期內,未發現入組患者有心腦血管事件發生。
2.5 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在觀察期內,未發現入組患者有藥品不良反應發生,僅有少量病人出現口干的癥狀,停藥一周后恢復。
目前已認識到高血壓是一種“心血管綜合征”,應根據心血管總體風險,決定治療措施,應關注對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綜合干預。許多研究證實,對于我國這樣腦卒中高發的國家,控制高血壓是預防腦卒中的關鍵[1]。根據最新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要求[2],高血壓管理被列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施,其中強調發揮中醫藥特色,積極應用中醫藥方法開展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而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運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健康管理和中西醫結合的優勢,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發病和死亡的總危險,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黃芪首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是最著名的補氣中藥。味甘性溫,歸肺、脾經。具有補氣健脾、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及排毒生肌等功效,為補氣要藥,李時珍稱其為補氣之長,可治療氣衰血虛之證?,F代藥理學研究結果表明,黃芪具有保護心腎、雙相調節血壓和血糖、抗腫瘤、抗缺氧、抗氧化、抗衰老及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3]。黃芪對多種動物均有降壓作用,主要為直接擴張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結果。自發性高血壓大鼠灌胃黃芪水煎液可改善自發性高血壓大鼠的壓力反射敏感性,使血壓的上升幅度有所控制。黃芪的降壓成分為γ-氨基丁酸和黃芪皂苷甲。當動物血壓降至休克水平時,黃芪又可使血壓稍上升且保持穩定,對血壓具有一定的雙向調節作用[4-7]。
黃芪具有降壓作用的機制與降低血漿AngⅡ、ET水平有關[8],具有調節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作用[9],在降壓的同時增加腎臟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mRNA表達[10]。另外,還發現黃芪能逆轉腎血管性高血壓大鼠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纖維化[11],降低高血壓病患者血清炎癥介質[12], 改善高血壓患者血小板參數及氧化應激指標,從而實現全面改善患者機體綜合狀態的目的[13-14]。
臨床實踐發現,黃芪用于臨床治療氣血兩虛型高血壓,療效較佳[15-16],能提高高血壓病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反應性,降低伴代謝綜合征高血壓患者的血內皮素及胰島素抵抗現象[17-19]。腎臟是高血壓損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同時又是血壓調節的主要器官,若高血壓一旦對腎臟造成損害,又可以因腎臟對體液平衡調節以及血管活性物質等代謝障礙,加劇了高血壓的嚴重程度。多項臨床研究表明:黃芪聯合治療能有效治療高血壓早期腎損害,可有效控制血壓、降低尿蛋白、改善腎功能,其臨床療效優于單純使用西藥治療[20-32]。對高血壓病早期腎損害的保護作用,可能與黃芪降低血漿內皮素的作用有關[33],實驗研究發現,黃芪能明顯降低自發性高血壓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尿的水平,增加腎組織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以改善高血壓早期腎臟內皮功能,延緩高血壓早期腎損害[34]。其他研究也發現:黃芪注射液聯合治療急性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效果優于單純常規治療,能夠穩定老年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血壓,臨床降壓效果較好,并可改善神經功能缺損,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35-38]。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黃芪對于血壓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其降壓機制比較復雜,與多種細胞因子有關,具有全身性作用,同時,黃芪可以有效干預心血管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傷及合并的臨床疾病,鞏固降壓效果。本課題同樣觀察到黃芪顆粒治療組的血壓維持穩定,心血管危險因素降低,在觀察周期內未見心血管事件和藥物不良反應發生,體現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雜志,2011,39(7):579-616.
[2]秦懷金,陳博文.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技術規范[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59.
[3]李世明,李培彩.黃芪及其制劑對血壓的雙相調節作用研究進展[J].延邊大學醫學學報,2010,33(2):152-154.
[4]陳治奎,胡申江,夏強,等.黃芪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的抗高血壓效應及其機制的初步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8,12(6):705-710.
[5]陳健,房志仲.黃芪注射液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05,11(1):153-157.
[6]陳治奎,胡申江,鄭霞,等.黃芪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動脈壓力反射敏感性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03,28(2):155-158.
[7]陳治奎,胡申江,孫堅,等.黃芪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的降壓作用[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3,14(6):372-374.
[8]鄭彩云.黃芪降壓作用的實驗研究[J].光明中醫,2010,25(4):613-615.
[9]任紅梅,余靜,張繽,等.黃芪及纈沙坦對腎型高血壓大鼠心臟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表達的影響[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0,26(3):216-219.
[10]楊麗麗,余靜,常鵬.黃芪對高血壓大鼠腎臟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表達的影響[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7,15(1):39-43.
[11]姚麗梅,劉唐威,伍偉鋒,等.黃芪注射液對腎性高血壓大鼠左心室肥厚的逆轉作用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29(10):918-921.
[12]張小衛,余靜,常鵬,等.黃芪注射液對高血壓病患者炎癥介質的影響[J].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33(4):47-49.
[13]余靜,郭雪婭,趙鋒,等.黃芪注射液對高血壓病患者血漿P選擇素、血栓素β2及6酮前列環素F1α的影響[J].臨床薈萃,2005,20(13):721-723.
[14]張智,黃祿勇.黃芪注射液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小板參數及氧化應激指標的影響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3):407,434.
[15]蔡國英,蔡劍.黃芪治療高血壓之我見[J].中國衛生產業,2011,(33):116.
[16]王沛,王微,王文龍,等.參芪湯的藥理學實驗研究[J].中醫藥學刊,2002,20(1):88-88.
[17]余秀蘭,趙華云,陳偉強,等.黃芪注射液聯合厄貝沙坦對伴MS高血壓患者血內皮素及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西北藥學雜志,2007,22(2):81-82.
[18]劉祥秀,孔德明,張雅麗,等.單味中藥黃芪對胰島素抵抗并高血壓防治作用的實驗研究[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5,27(1):22-25.
[19]盧健棋,曾麗絢.黃芪注射液對高血壓病胰島素抵抗影響的觀察[J].中醫藥學刊,2004,22(10):1866-1867.
[20]張旭.黃芪、厄貝沙坦治療高血壓蛋白尿32例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3,(18):464-465.
[21]李霞,尹學亮.黃芪顆粒聯合厄貝沙坦治療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的療效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21):3149-3152.
[22]倪小玲,王礫,張道鵬,等.黃芪治療老年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療效觀察[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4,24(11):700-701.
[23]王立新.貝那普利聯合黃芪注射液治療腎實質性高血壓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7):1033-1034.
[24]姚綱煉,桂保松,馬力群,等.黃芪注射液對降低高血壓性腎損害尿蛋白含量的作用[J].陜西醫學雜志,2002,31(4):341-343.
[25]畢志軍.黃芪注射液降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腎病尿蛋白含量的作用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5(12):1253-1253.
[26]何紅娟,許先繼,陳康,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腎性高血壓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7):32-33,51.
[27]吉亞,殷網虎.黃芪注射液對高血壓病腎損傷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06,15(11):1237-1238.
[28]黃新忠,張定武,范亞平,等.黃芪注射液聯合厄貝沙坦對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的防治作用[J].陜西醫學雜志,2011,40(12):1663-1664.
[29]徐貴華,袁利,李雁,等.黃芪注射液治療高血壓性腎損害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學報,2008,6(5):530-532.
[30]董廣衛.黃芪注射液和福辛普利鈉聯用治療高血壓腎損害[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2,4(2):46-46.
[31]華杰,張愛蘭,陳國祥,等.黃芪注射液治療高血壓腎損害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0,32(1):45-46.
[32]賀仙光.黃芪注射液治療老年人高血壓腎損害的效果[J].實用醫藥雜志,2004,21(8):712-713.
[33]湯歸春,莫耘松,陳薇,等.黃芪對高血壓病早期腎損害的保護作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5(1):26-27.
[34]于江月,李樹青.黃芪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早期腎組織NO和NOS的影響[J].心臟雜志,2007,19(4):406-408,420.
[35]李志強,孫仕潤,朱林平,等.血塞通注射液聯合黃芪注射液治療高血壓腦出血40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8,29(3):13-14.
[36]鄧青,張峻.黃芪注射液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急性高血壓性腦出血70例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09,22(4):101-103.
[37]麥麗莎,黃立武,錢海凌,等.黃芪注射液影響恢復期老年腦梗死患者24 h動態血壓的變化[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43):30-33.
[38]于成林,姚小強.黃芪注射液聯合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急性高血壓性腦出血66例[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5(6):478-479.
細脈
細脈為具有獨立意義的單因素脈象。具有脈形細小、應指明顯的特點。
小脈等同于細脈。
細脈脈形主要以“線”來比喻,各醫家描述方式不同間接反映細的程度不同,如“細細似線”“往來如線”“細如絲線,往來極微”“往來如線”“縈縈如蜘蛛之絲而欲絕”“如線”“如絲”“如發如絲”“一線之比”“細來累累細如絲”“累累縈縈,狀如絲線”“往來如發而指下明顯”“蛛絲其象”“小軟如絲”“三候不斷不散”“纖小”等。說明細脈的脈象具有細強弦縷、近于細線的特點。
細脈是綱領脈之一,在細脈的基礎上,再加上相關因素,可以構成各種線脈類派生衍化的兼脈。細脈的兼脈有浮細、沉細、細緩、細滑、細緊、沉細數等。細脈可以與其他脈象或因素組成某些具有復合性質的脈象,如微、濡等。
細脈可出現于平脈、少氣、陽氣虛衰、血虛、精髓不足、虛寒證、積聚、濕證、妊娠。概括起來,常人脈細、脈道內物質不足、外邪內阻血氣壅遏是導致脈細的主要機制。
——摘自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楊杰主編《中醫脈學》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2.103
1672-2779(2014)-12-0153-03
杰 本文校對:楊 杰
2013-11-27)
北京市朝陽區科委社會發展計劃項目[No:SF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