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洪
(重慶市戒毒管理局中心醫院,重慶400700)
尿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紅細胞和白細胞的結果比較分析
李高洪
(重慶市戒毒管理局中心醫院,重慶400700)
目的探討尿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紅細胞和白細胞的結果比較分析。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間,隨機收集我院1300例新鮮中段尿液標本,分別利用韓國盈東制藥株式會社盈東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的URISCAN PROⅡ型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奧林巴斯顯微鏡,進行尿液干化學和尿沉渣人工顯微鏡鏡檢,檢測紅細胞和白細胞。結果尿干化學法和尿沉渣鏡檢檢測紅細胞陽性符合率為92.62%(389/420)、陰性符合率為91.14%(802/880)、假陽性率為8.86%(78/880)、假陰性率為7.38%(31/420);尿干化學法和尿沉渣鏡檢檢測白細胞陽性符合率為84.81%(508/599)、陰性符合率為96.43%(676/ 701)、假陽性率為3.57%(25/701)、假陰性率為15.19%(91/599)。結論有機結合尿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實行動態觀察,提高尿液中紅細胞、白細胞檢測的準確度和敏感度,為臨床提供準確的檢驗結果。
尿干化學法;尿沉渣鏡檢;紅細胞;白細胞
尿干化學法和沉渣鏡檢法是目前常用的檢測尿液中紅細胞、白細胞兩種方法,其中前者具有檢測速度較快、使用方便,可以對尿液標本進行篩選,提高臨床檢驗工作的效率,但可導致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1],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準確性,而后者操作相對復雜,但是,一直是作為尿液紅細胞、白細胞檢查的金標準[2]。我們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間,隨機收集我院1300例新鮮中段尿液標本,分別進行尿液干化學和沉渣人工顯微鏡鏡檢檢測紅細胞和白細胞,比較分析兩種方法之間的差異,現將結果匯報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1 一般資料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間,隨機收集我院1300例新鮮中段尿液標本,收集后1h內完成送檢、檢測。
1.2 檢測方法尿干化學法檢測:利用韓國盈東制藥株式會社盈東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的URISCAN PROⅡ型尿11項分析儀及配套試劑,嚴格按照干化學法操作規程操作;尿沉渣鏡檢法檢測:將此尿液標本離心(1500r/min,5min),棄上清,留取約0.2ml尿沉渣,混勻后,取1滴置于載玻片,在低倍鏡下觀察分布情況,隨后在高倍鏡下連續對10個鏡下視野計數紅細胞和白細胞并做好記錄。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對干化學法和沉渣鏡檢法檢測尿液中紅細胞、白細胞檢測陽性符合率、陰性符合率、假陽性率、假陰性率,以尿沉渣鏡檢結果作為診斷金標準。尿沉渣鏡檢陽性判定標準:紅細胞>3個/HP、白細胞>5個/HP;干化學法陽性判定標準:紅細胞、白細胞計數均>15個/μl。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技術資料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干化學法和沉渣鏡檢法檢測尿液中紅細胞結果尿干化學法檢測紅細胞陽性符合率為92.62% (389/420)、陰性符合率為91.14%(802/880)、假陽性率為8.86%(78/880)、假陰性率為7.38%(31/420),見表1。

表1 干化學法和沉渣鏡檢法檢測尿液中紅細胞結果
2.2 干化學法和沉渣鏡檢法檢測尿液中白細胞結果尿干化學法檢測白細胞陽性符合率為84.81% (508/599)、陰性符合率為96.43%(676/701)、假陽性率為3.57%(25/701)、假陰性率為15.19%(91/599),見表2。

表2 干化學法和沉渣鏡檢法檢測尿液中白細胞結果
尿沉渣鏡檢法操作相對復雜,但是它通過顯微鏡直接將細胞成分直觀呈現,一直作為尿液紅細胞、白細胞檢測的金標準。干化學法具有快速、簡便、重復性好、自動化測定等諸多優點,明顯提高了尿液檢測的工作效率,但是其結果容易受尿液復雜成分、不同檢測項目等因素影響,往往出現假陽性、假陰性結果。
干化學法利用血紅蛋白中亞鐵血紅素的過氧化物酶樣活性,促使氧化產物釋放新生態氧,導致鄰聯甲苯胺氧化顯色,并且顯色程度與尿液紅細胞計數呈正比[3]。本結果干化學法檢測紅細胞陽性符合率為92.62%、陰性符合率為91.14%,結果表明干化學法檢測的陽性符合率、陰性符合率也相對較高,多數情況下也可以反映尿中紅細胞情況,但是,干化學法檢測紅細胞的假陽性率為8.86%、假陰性率為7.38%,說明在某些情況下與鏡檢結果有出入,尿路感染時分泌某些氧化物、肌紅蛋白、不耐熱酶、強氧化物,以及尿液pH值低、比重低、放置時間過長等因素,往往導致假陽性結果,而腎臟疾病、尿中富含維生素C、高比密及高蛋白尿,往往導致假陰性結果。
干化學法利用中性粒細胞質的特異性酯酶,在吲哚酚羥基酸酯作用下,將其轉化為吲哚酚,繼而氧化產生靛藍,通過顏色深度反應白細胞計數[4]。本結果干化學法檢測白細胞陽性符合率為84.81%、陰性符合率為96.43%,結果表明干化學法檢測的陽性符合率、陰性符合率也能在多數情況下反映尿中白細胞情況,但是,由于該檢測方法不能檢測缺乏特異性酯酶的中性粒細胞,當尿液中只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時,就會產生假陰性結果[5],導致干化學法檢測白細胞的假陰性率為15.19%,這可能與上述原因有關。在本結果中假陽性率為3.57%,與尿液膀胱貯存時間過長、離心速度過快等,可能白細胞破壞,尿中混入分泌物及大量上皮細胞而導致檢測結果呈現假陽性。
因此,在尿液檢查過程中,尿干化學法充分體現了快速、簡便的優點,可作為一種比較好的過篩方法,但由于尿干化學法易受尿液化學成分的干擾及不能檢測各種有形成分;而尿沉渣鏡檢法準確性高,可以觀察有形成分,恰恰可以彌補尿干化學法的不足,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互補性。所以將尿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有機結合起來,實行動態觀察,提高尿液中紅細胞、白細胞檢測的準確度和敏感度,為臨床提供準確的檢驗結果。
[1]王蕾.三種方法聯合檢測尿液有形成分的比較和評價[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1):83-85.
[2]李樂,李航,馬春燕,等.全自動儀器法與人工鏡檢法測定尿中紅細胞結果的比較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9):967-968.
[3]李航,馬春燕,李相磊,等.全自動儀器法與人工鏡檢法測定尿中白細胞結果的比較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3,11(6):1059-1061.
[4]孫士欣,陳建魁,于農,等.尿沉渣人工顯微鏡鏡檢紅細胞、白細胞與尿液干化學分析儀的結果比較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2,33(14):1729-1730.
[5]陳永秀.干化學法與人工顯微鏡法檢測白細胞和紅細胞的結果比較[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2):202-203.
R46.11+1
A
1674-1129(2014)04-0442-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4.028
2014-04-04;
201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