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徐,李曼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安徽合肥230011)
小兒肺炎患者檢測PCT、hs-CRP的臨床意義
陳正徐,李曼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安徽合肥230011)
目的探討肺炎患兒血清PCT、hs-CRP檢測在兒童肺炎病因診斷和預后中臨床意義。方法選取在本院住院的81例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分別在發病初期和治療一周后常規檢測兒童的PCT、hs-CRP、血常規,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分為細菌組和非細菌組(包括病毒及支原體)。同時選取30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與上述兩組進行統計學比較。結果細菌組治療前與治療后及對照組PCT、hs-CRP、WBC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非細菌組治療前與治療后及對照組PCT、hs-CRP、WBC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細菌組治療后和非細菌組治療前、后及對照組兩兩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PCT、hs-CRP、WBC在細菌組和非細菌組診斷的準確度分別為79%、81.5%、81.5%,PCT、hs-CRP、WBC聯合檢測診斷的準確度為92.6%。結論PCT、hs-CRP、WBC聯合檢測在小兒肺炎病因的鑒別診斷和療效預后中有重要作用。
降鈣素原;小兒肺炎;hs-CRP
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與hs-CRP(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都是炎癥反應過程中的重要炎癥因子,PCT、hs-CRP作為炎癥指標,在臨床上主要用于病毒與細菌感染的鑒別,PCT、hs-CRP對感染的靈敏性有很好的相關性,特異性存在差異[1-4]。本文檢測小兒肺炎患者治療前后血清PCT、hs-CRP濃度的變化來評估疾病進展及預后,為臨床制定合適治療方案及對危重患者的預后提供幫助。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來本院治療的81例肺炎患兒,其中男42例,女39例;年齡為3月~11歲。81例患兒按出院診斷分為二組:(1)細菌感染組31例;(2)非細菌感染組(包括病毒及支原體)50例。同時選取30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年齡為1~11歲。
1.2 儀器與試劑羅氏COBAS e601電化學發光分析儀,PCT試劑及校準品由羅氏公司提供;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hs-CRP免疫比濁法檢測試劑及校準品由利德曼公司提供;貝克曼庫爾特LH750血細胞分析儀,WBC檢測試劑及校準品為原裝配套試劑。
1.3 方法住院患兒治療前采集2份靜脈血標本,一份3ml不加抗凝劑并立即分離血清,一份2ml EDTA-K2抗凝血。治療1周后重復采集上述兩份血。在日立7600-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檢測血hs-CRP;在貝克曼庫爾特LH750血細胞分析儀上檢測WBC;在羅氏COBAS e601電化學發光分析儀上檢測PCT。
1.4 統計學處理檢測數據以x±s表示,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應用ROC曲線評價聯合檢測的效能,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細菌組治療前與治療后及對照組PCT、hs-CRP、WBC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非細菌組治療前與治療后及對照組PCT、hs-CRP、WBC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細菌組治療后和非細菌組治療前、后及對照組兩兩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指標見表1。

表1 不同組別肺炎患兒治療前后與對照組PCT、hs-CRP、WBC結果
2.2 PCT、hs-CRP、WBC的參考范圍分別為:0~0.05ng/mL、0~10 mg/L、4~10×109/L。根據上述標準,PCT、hs-CRP、WBC分別及聯合檢測在細菌組和非細菌組治療前的靈敏性、特異性、準確度見表2。
2.3 ROC曲線分析PCT、hs-CRP、WBC聯合檢測的診斷準確度最高(曲線下面積AUC=0.928),其次為PCT(曲線下面積AUC=0.812)、hs-CRP(曲線下面積AUC=0.807)、WBC(曲線下面積AUC=0.795),具體見圖1。

表2 PCT、hs-CRP、WBC聯合檢測對不同組別肺炎患兒治療前診斷的準確性(%)

圖1 PCT、hs-CRP、WBC聯合檢測診斷結果的ROC曲線
PCT在正常人血清中水平很低,主要由甲狀腺細胞分泌。當機體被細菌感染時,其他組織如肝臟、肺、腸道以及神經內分泌細胞都能產生PCT,血清PCT水平因此明顯升高,PCT在感染2h后開始升高,6~8h明顯升高,12~24h達峰值,半衰期較長約為25~30h,穩定性好,并隨感染程度和治療進展而相應升高或逐漸下降。本文檢測顯示,細菌感染組PCT陽性率明顯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三組間PCT差異有顯著性(P<0.01)。重癥肺炎常累及多臟器功能不全時,PCT升高顯著,常大于2.0ng/ml,但一般感染和非感染時其升高不明顯,通常在2.0ng/ml以下或正常范圍。重癥肺炎時,PCT比血培養有更高的陽性率,所以PCT可以用于肺炎患兒有無細菌感染的判斷指標。由于PCT在嚴重細菌感染的早期即可升高,因此還具有早期診斷價值;PCT在血清中的水平與炎癥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并隨著炎癥的控制和病情的緩解而降低至正常水平,因而PCT又可作為判斷病情與預后以及療效觀察的可靠指標[5-7]。
hs-CRP是急性時相蛋白,hs-CRP在炎癥5~8h開始升高,48h達峰值,半衰期較短為5~7h,可作為細菌感染的檢測指標[8]。但與PCT相比,其敏感度較低,尤其是重癥肺炎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均不如PCT,這與急性期時相蛋白在體內受影響因素較多有關,如腫瘤、慢性炎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9-10]。本文對81例肺炎患兒檢測結果顯示hs-CRP在細菌組和非細菌組診斷的靈敏性、特異性、準確度分別為77.4%、84%、81.5%。表明hs-CRP檢測可明顯區分細菌性感染與病毒性感染,而正常人不會有陽性的檢測結果。
血常規檢查是傳統的判斷患者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檢測指標,當病毒感染時WBC常下降或不升,而細菌感染時WBC則明顯升高。本研究在31例細菌性肺炎患兒血常規檢測表明細菌組治療前WBC升高明顯,與非細菌組治療前及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1)。但是對部分小兒肺炎細菌感染患者,由于受各種因素影響,WBC升高不顯著,血常規檢測不能及時判斷是否有細菌感染。研究還顯示PCT、hs-CRP、WBC聯合檢測能提高診斷準確度達92.6%,有助于判斷肺炎患兒是否是細菌感,這與肖燕青等[11]研究一致。
綜上所述,動態檢測肺炎患兒治療前后PCT、hs-CRP、WBC,并結合臨床,有助于觀察疾病的演變和抗生素療效情況,并在鑒別診斷和療效預后中發揮重要作用。
[1]張善梅.支氣管肺炎患兒治療前后血清hs-CRP和PCT檢測的臨床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1,24(2):211-211.
[2]盧志勇,單平因,許德順.動態監測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PCT和CRP的臨床價值[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0,23(1):113-114.
[3]陳巧彬.陳瑯.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聯合檢測對兒童發熱性疾病的診斷意義[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2011,7(6):534-536.
[4]易紅根,曾國強,肖金元.降鈣素原測定在診斷兒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意義[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1):67-68.
[5]黃華振,鐘瓊,葉中綠.小兒肺炎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臨床,2011,8(15):1829-1830.
[6]鄧擁軍,格蘭.血清降鈣素原的測定在兒童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5):474-476.
[7]李斌,張周良,高軍,等.血清降鈣素原在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檢測意義[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1,12(2):337-338,367.
[8]陳平,劉健,李海珠,等.PCT與hs-CRP在新生兒炎癥性疾病中的比較[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6):601-603.
[9]邱錫榮,張為民,許志堅.血清降鈣素原在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1,29(5):543-544,566.
[10]楊立順,袁海生.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在細菌性感染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15):1756-1757.
[11]肖燕青,黃濱,李菊香,等.降鈣素原、白細胞計數以及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暨南大學學報,2011,32(4): 437-439.
R563.1,R446.62
A
1674-1129(2014)04-0460-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4.037
2014-03-19;
201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