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麗,吳強,夏壽陽,李明
(泗洪縣人民醫院,1、檢驗科;2、內分泌科,江蘇泗洪223900)
探討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
黃小麗1,吳強1,夏壽陽1,李明2
(泗洪縣人民醫院,1、檢驗科;2、內分泌科,江蘇泗洪223900)
健康教育;糖尿病;治療效果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發病率急劇上升,危害我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健康。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其特點有三:一、高發病率;二、多種并發癥;三、并發癥危害嚴重。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糖尿病作為重點防治的慢性病之一。有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大約有1.75億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將劇增至3億,其中95%為2型糖尿病[1]。現代的糖尿病治療理念,已經從傳統的控制血糖水平轉變為有效的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緩解并發癥癥狀,有效的改善生存質量和提高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本研究是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強化糖尿病教育,探討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
1.1 研究對象實驗組:2012年10-12月對來我院內分泌科門診就診的糖尿病患者進行隨機抽取,經患者同意,有97例志愿患者參加糖尿病教育。對照組2013年6月查閱我院內分泌科門診記錄,隨機選取半年沒有檢查的糖尿病患者45例作為對照組,把對照組的數據與實驗組入選時和最后一次數據進行對比。所有患者均符合WHO 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除了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如感染、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嚴重慢性并發癥(如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后遺癥以及生活不能自理者。
1.2 對實驗組進行強化糖尿病教育,分兩種方式:一、集體講座,內容有:(1)糖尿病是什么病;(2)如何在早期發現并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3)講解糖尿病是可控制的,但其方法是綜合性的;(4)講解自我保健與心理健康在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使患者端正認識,樹立對糖尿病治療的信心。二、針對每一個患者進行治療指導計劃:一方面是醫學方面,根據臨床和化驗結果綜合制定出醫學的治療計劃。另一方面是從患者生存質量方面來考慮,要以患者心理健康為基礎來進行治療。專題講授由我院內分泌科李明主任負責,由專人負責電話通知患者教育講座的具體時間、地點和內容。進行每次講座時記錄患者接受教育的頻率,計算患者接受教育的依從性,并監測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
1.3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自身配對設計定量資料的T檢驗和兩獨立樣本非參數檢驗。計算P值得出結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接受教育的依從性患者數由97例遞減至第六個月的41例,患者接受教育的依從性為42.27%,見表1。
2.2 對實驗組數據進行配對資料T檢驗FPG與 PBG2h從第2月起均與入選時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教育前后HbAlc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原因可能與時間太短和統計標本量有關,見表1。

表1 每月患者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人數(n)與FBG、PBG2h和HbAlc的變化(x±s)
2.3 對41例數據完整患者進行分析41例數據完整患者強化糖尿病教育前后血糖水平比較P< 0.01,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對照組與入選時(41例)比較P>0.05,無統計學意義,但對照組與六月份(41例)比較P<0.01,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對照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與實驗組中41例數據完整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見表2)。

表2 實驗組中41例數據完整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FBG、PBG2h和HbAlc的值(x±s)
3.1 實驗組患者數由97例遞減至第六個月的41例,患者接受教育的依從性太低。依從率低影響健康教育的宣傳,其中主要原因是患者本身重視程度不夠。實驗組從第2月起均與入選時比較P< 0.05,41例數據完整患者強化糖尿病教育前后血糖水平比較P<0.01。由此可見通過糖尿病教育對患者自覺地堅持合理的適合于個體的治療方案是非常高效的方法。
3.2 對照組從表2發現對照組與入選時(41例)數據上差別不大(P>0.05),但經過教育后六月份(41例)與對照組數據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是我們在門診隨機抽取的,發現89%來自農村,對農村地區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宣傳是一個薄弱點,必須重視農村地區患者不良行為的改變,如不遵守醫囑服藥,隨意加、減藥量,不按時吃藥等等[3],我們需要加強對農村糖尿病患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宣傳,進行必要的心理指導,避免危險因素的影響,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3.3 教育前后FPG、PBG2h均有明顯下降,但HbAlc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在糖尿病教育后沒有統計學意義),原因可能與時間太短和統計標本量有關。所以血糖的控制可能也是一個強化的、短暫的控制。要想長期的把血糖控制住,患者必須從被動治療到主動、科學和多途徑的預防,糖尿病治療是綜合性的,它包括飲食、運動和藥物等療法,治療過程中需要患者的配合和參與,尤其是患者有主動意識的自我管理。
3.4 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目的就是實現良好的血糖控制以及預防或監測并發癥的發生發展。如果控制不好而進一步發展,可導致眼、腎、神經、皮膚、血管和心臟等組織、器官的病變,以致最終發生失明、下肢壞疽、尿毒癥、腦中風或心肌梗死,嚴重威脅身體健康[4,5]。糖尿病教育作為糖尿病治療與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患者掌握控制疾病的知識與技巧,使其成為糖尿病治療與護理中最積極、最主動的參與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遵照健康教育內容進行治療,對控制糖尿病,提高生活質量有不可替代的治療作用。只有使患者自覺地堅持合理的適合于個體的治療方案,才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
[1]梁春光,張會君,劉濤,等.運動療法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6):3035-3037.
[2]樊景海,閆和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影響因素[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4(10):977-979.
[3]張歆,江啟成.安徽省農村地區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衛生軟科學,2012,26(6):566-569.
[4]朱傳衛.2型糖尿病患者non-HDL-C和hs-CRP聯合檢測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1):47-68.
[5]王小芳.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4):398-406.
R587.1
B
1674-1129(2014)04-0489-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4.053
2014-04-21;
201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