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大才
偶見獨臂將軍一封信
□許大才
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王建國同志是我的老領導。兩年前,他曾向我詢問姜堰一個叫張尤莊的地方,說可能在溱潼地區,他的岳父童炎生將軍在抗日戰爭時期曾在那里負過重傷。我雖是姜堰人,但不知道張尤莊。為此,我先后問了在溱潼工作過的同事和正在溱潼任職的朋友,他們都未聽說過張尤莊,我不免有些沮喪。長期在姜堰工作的愛人提醒我,溱潼鎮曾經設過區、設過縣,張尤莊不一定在現在的溱潼鎮范圍,建議我去請教一下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宋春霞。宋老長期在泰縣(即姜堰市)進行革命活動,新中國成立后擔任過泰縣縣政府負責人。
懷著試試看的心情我去宋老家拜訪,老人已年近九旬,但身體依然硬朗,精神矍鑠,思路清晰,當聽明來意后笑著說:“找我找對了,張尤莊不在溱潼鎮而在洪林鄉(現屬婁莊鎮)。”老人告訴我,他不但知道童炎生將軍,并且一直珍藏著將軍寫給他的一封信。這意外的收獲讓我驚喜不已。說話間,老人進入書房,從抽屜里拿出一個小包,小心翼翼地打開,一封歷經60多年的書信依然保存完好。老人戴起老花眼鏡邊看信邊給我講,1949年春節前,時任泰州軍分區司令員的童炎生帶領有關人員進駐姜堰,作為地方負責人的宋春霞參與接待,并在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童司令就住在宋春霞家中。在此期間童司令對姜堰的各項工作包括抗災救災工作進行了具體指導。后來他因緊急任務離開姜堰,臨走時未能向宋春霞辭行。春節后(1949年2月5日),童炎生寫了封信給宋春霞,對暫住期間給予的支持和關照表示感謝,并對姜堰下一階段相關工作繼續關注,還邀請宋春霞到泰州去觀看當時泰縣尚未有的電影。字里行間充分體現了軍民情誼以及將軍的謙和、細致。斗轉星移,60多年過去了,宋老對這一段歷史記憶猶新,感慨萬分。我高興地把尋訪結果向老領導王建國作了匯報。
由此,我對童將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翻閱了許多資料。童炎生1911年出生在江西省安福縣嚴田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年幼時父母雙亡,飽受欺凌。1929年紅軍來到安福縣,打土豪分田地,童炎生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從湘贛到江浙皖,從戰士到司令員。在戰爭中,他驍勇殺敵,五次身負重傷,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1932年在掩護全營突圍時,他參加敢死隊并任班長,在殊死拼殺中,一發炮彈在身邊爆炸,導致左腿受傷,小腿骨外露,簡單包扎后,帶領全班突出重圍。由于缺醫少藥,傷口嚴重感染,出現外翻腐肉,醫生要求截肢,否則危及生命。他為了能重返前線,堅決反對截肢,找來一把剪刀,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以超人的毅力強忍劇痛,把爛肉剪掉,敷上草藥,傷口竟漸現好轉。他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三次參加敢死隊,沖鋒在前,撤退在后,是湘贛紅軍中的一員驍將。
1940年10月,黃橋決戰打響了,身為主力老二團政治處主任的他,在戰前動員時號召:“政工干部腦殼上要刻著三個字——當模范。”他身先士卒深入到一線參與戰斗,激戰中前額被彈片擊中負傷,彈片終身留在腦殼中。

童炎生將軍
1944年9月,新四軍一師兼蘇中軍區決定討伐勾結日寇無惡不作的陳泰運稅警團,童炎生為政委的特三團擔任主攻任務。當我軍發起攻擊時,敵人扔出大批土制速爆手雷,有的凌空爆炸,有的落地即爆,造成以云梯攀登攻堅的我軍較大傷亡。童炎生指揮部隊改變戰術,組成多個尖刀小分隊,利用夜幕掩護直搗敵指揮部,一舉攻克張尤莊。打掃戰場時我軍繳獲敵人大批土制速爆手雷。一貫倡導政工干部要“當模范”的他,戰斗結束后手拿一枚速爆手雷在打谷場上給部隊作戰評,并提出讓大家好好研究手雷。說完,他拿著這枚手雷走到村外一座木橋上進行試爆。這時警衛員陳德峰見狀一邊向他跑去,一邊大聲高喊:“首長,危險!”話音未落,這種極不穩定的土制速爆手雷突然冒起白煙,在童炎生剛舉起的右手中起爆。隨著一聲巨響,童炎生倒在血泊中,整個右手被炸得血肉模糊。簡單包扎后,到軍區醫院進行截肢急救,從此童炎生成了獨臂軍人。術后第二天他就拒絕護士喂飯,并且在病床上練習左手吃飯、寫字、瞄準射擊,未等傷口痊愈就急切返回抗日前線指揮作戰。由于截肢傷口再度嚴重感染,他不得不接受第二次截肢手術。這次手術后他又跟上次一樣,未等治愈就匆匆趕赴前線。最后,經粟裕下令他才回到師部醫院接受治療。
新中國成立后,童炎生先后擔任蘇北軍區參謀長、江蘇省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共和國開國將軍中十位獨臂將軍之一。1985年5月,童炎生將軍因左腿頑疾導致骨癌,走完了74年傳奇人生。
將軍已離開我們20多載。睹物思人,看著將軍在失去右臂后用左手書寫的信件,他的高大形象躍然紙上。如今,這封信的影印件已保存在鎮江茅山新四軍紀念館。
(編輯 陶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