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蘭,鄧春地,丁伊玲,彭仙珍,鄧紅艷
踝肱指數(ankle-brachial index,ABI)是美國糖尿病協會推薦的外周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篩查與診斷方法,具有簡便、無創、可靠的特點,并要求對年齡>50歲以及有PAD高危因素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常規篩查[1-3]。PAD是糖尿病主要大血管并發癥之一,發生率高達38%,其既是全身血管病變的一個局部反映,又是造成糖尿病足潰瘍、壞疽乃至截肢的主要原因[2]。ABI診斷和篩查PAD準確率高、特異度高,已形成有關診療共識。中國專家診療共識(2006年)認為,當ABI閾值為0.9時,陽性預測值為90%,陰性預測值為99%,總準確率為98%[4];TASC(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Ⅱ共識(2007年)也明確指出,ABI≤0.9確診PAD的敏感度為95%,診斷為正常的特異度約為100%[5]。由于PAD發病過程緩慢,加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外周神經病變,使得患者下肢缺血癥狀不典型甚至缺乏,導致糖尿病足發現過晚而延誤治療。因此,及時篩查和確診PAD,有助于早期進行藥物治療和高危因素干預以達到改善預后的目的。本研究通過對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ABI常規檢測,探討ABI異常與糖尿病危險因素及慢性并發癥的相關性,為臨床早期篩選糖尿病患者PAD提供有效辦法,明確ABI的實際應用價值。
1.1 臨床資料 根據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診斷標準,選擇2011年7月—2012年3月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普愛醫院內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7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7例,女89例;年齡29~89歲,平均(61.3±12.2)歲;平均病程(6.0±5.4)年;吸煙21例(11.93%);高血壓80例(45.45%);血脂:三酰甘油(TG)(2.05±1.23)mmol/L、總膽固醇(TC)(4.90±1.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3.03±0.90)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1.11±0.37)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9.20±2.42)%。排除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合并各種感染、肝腎功能不全、甲狀腺疾病、惡性腫瘤等患者。
1.2 方法 記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病程、體質量、吸煙史、血壓等。患者均空腹、靜脈采血,檢測血脂及HbA1c水平,均由我院檢驗科在全自動生化儀上完成。其他檢查,例如顱腦CT、心血管B超、外周大血管彩超、血管造影和眼底檢查等均由我院相關科室的醫生進行。
1.3 ABI測定 采用超聲多普勒血流探測儀測定ABI,患者取仰臥位,測定雙側前臂肱動脈血壓,以高值為肱動脈壓〔兩次差值<10 mm Hg(1 mm Hg=0.133 kPa)〕;雙側脛后動脈和足背動脈收縮壓的高值為該側的踝動脈壓;根據公式(ABI=踝動脈壓/肱動脈壓)計算出ABI[6]。分為正常ABI:0.9≤ABI<1.3,低ABI:ABI<0.9,高ABI:ABI≥1.3。

2.1 ABI異常發生率 176例患者中ABI異常35例,異常率為19.89%,其中ABI<0.9 24例(13.64%)、ABI≥1.3 11例(6.25%)。
2.2 3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3組患者的年齡、病程、吸煙率、高血脂患病率及TG、TC、LDL、HDL、HbA1c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與正常ABI組比較,低ABI組年齡及TG、TC、HbA1c水平升高,低ABI組和高ABI組病程、吸煙率及LDL水平升高,高ABI組高血脂患病率升高,HDL水平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高ABI組比較,低ABI組年齡、TG、TC、HDL、HbA1c水平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3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176例患者并發大血管病變(包括冠心病、腦梗死、頸動脈硬化和下肢動脈硬化)76例,其中僅合并1種并發癥的50例,合并2種并發癥的19例,合并3種并發癥的6例,合并4種并發癥的1例;合并微血管病變(包括糖尿病腎病和視網膜病變)59例,其中僅合并1種并發癥的46例,合并2種并發癥的13例。3組患者冠心病、腦梗死、頸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硬化、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與正常ABI組比較,低ABI組和高ABI組腦梗死、頸動脈硬化、糖尿病腎病發生率升高,低ABI組冠心病、下肢動脈硬化、視網膜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升高,高ABI組冠心病發生率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高ABI組比較,低ABI組冠心病、腦梗死、下肢動脈硬化、視網膜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ABI異常的相關因素分析
2.4.1 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ABI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病程、吸煙史、高血壓、高血脂、TG、TC、LDL、HDL、HbA1c、冠心病、腦梗死、頸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硬化、大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微血管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病程、吸煙史、HbA1c、腦梗死、下肢動脈硬化、大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周圍神經病變與ABI降低有關(P<0.05);性別與ABI升高有關(P<0.05,見表3)。
2.4.2 多因素Logisitc回歸分析 多因素Logisit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與正常ABI組相比,年齡、病程、HbA1c、腦梗死、下肢動脈硬化、大血管病變、周圍神經病變與ABI降低有回歸關系(P<0.05);性別、病程與ABI升高有回歸關系(P<0.05)。與高ABI組相比,性別、年齡與ABI降低有回歸關系(P<0.05,見表4)。

表1 3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注:TG=三酰甘油,TC=總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HbA1c=糖化血紅蛋白;與正常ABI組比較,*P<0.05;與高ABI組比較,△P<0.05;▲為F值

表2 3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注:與正常ABI組比較,*P<0.05;與高ABI組比較,△P<0.05;-無數據

表3 ABI異常影響因素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注:-無數據
表4 ABI異常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Table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ABI anomaly

組別OR值95%CIP值低ABI組 年齡1.164(1.090,1.244)0.000 病程1.107(1.011,1.211)0.027 HbA1c1.373(1.075,1.754)0.011 性別0.033(0.001,1.000)0.050▲ 年齡1.367(1.055,1.771)0.018▲ 腦梗死3.285(1.208,8.937)0.020 下肢動脈硬化9.072(3.290,25.010)0.000 大血管病變6.103(2.119,17.574)0.001 周圍神經病變3.025(1.162,7.876)0.023 高ABI組 性別6.893(1.326,35.827)0.022 病程1.136(1.006,1.284)0.041
注:▲表示與高ABI組相比
本研究報道ABI異常檢出率為19.89%,與王愛紅等[7]報道的ABI異常檢出率21.43%相當;低ABI檢出率為13.64%,發病人群多為老年患者,明顯高于Maeda等[8]報道的7.60%。研究顯示,低ABI與大血管病變和下肢動脈硬化明顯相關;ABI異常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病程和HbA1c,其中HbA1c為糖尿病合并并發癥中的發揮主導作用的關鍵因素之一。可見,糖尿病患者進行ABI檢測以篩查和診斷PAD具有臨床實際價值,基于糖尿病患者ABI異常檢出率高,且早期沒有明顯缺血癥狀的特點,糖尿病患者宜早行ABI檢查,以及時發現PAD患者。
本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ABI異常的危險因素為年齡、病程、吸煙史、血脂和HbA1c等。低ABI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病程、HbA1c以及血脂指標TG、TC和LDL均高于正常ABI組,吸煙率也較正常ABI組高。高ABI組的病程、吸煙率、高血脂患病率和LDL水平等也高于正常ABI組。低ABI組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如冠心病、腦梗死、頸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硬化、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也明顯高于正常ABI組,高ABI組的腦梗死、頸動脈硬化和糖尿病腎病發病率高于正常ABI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HbA1c為糖尿病ABI降低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應加強對危險人群的重點篩查,還應強化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監控,特別是對于ABI已經出現異常的患者。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ABI異常的主要關聯并發癥為腦梗死、下肢動脈硬化、大血管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等,提示應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相關并發癥的防治,以減少致殘和截肢的風險。單因素分析還提示,低ABI組周圍神經病變中的糖尿病腎病顯示與低ABI有關,多因素分析沒有顯示類似結果。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沒有顯示高ABI與糖尿病并發癥的相關性,但高ABI組的腦梗死、頸動脈硬化和糖尿病腎病等的發病率高于正常ABI組,提示高ABI與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關聯性。據Aboyans等[9]報道,高ABI說明下肢存在明顯鈣化,其應與低ABI組的下肢血管病變同等對待和重視,ABI≥1.3患者與ABI<0.9一樣具有預測糖尿病并發癥的作用,對預判心腦血管疾病也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沒有顯示這種關聯性可能與高ABI組樣本量不足有關。
一般認為,ABI主要與PAD有關聯,是預測PAD關聯性較強的重要指標[7,10-11]。但本研究顯示,ABI異常的糖尿病患者,其并發癥除了PAD(如頸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硬化)外,也與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低ABI組患者冠心病、腦梗死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ABI組,其中腦梗死的發生率高達45.83%。本研究176例患者,糖尿病足患者4例,發生率為16.67%,但糖尿病足患者均屬于低ABI組。可見,ABI不僅具有預測PAD的作用,也對臨床預測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足凸顯出重要價值。
與正常ABI組比較,高ABI組與大血管病變可能存在相關性,但多因素Logisitc回歸分析沒有顯示這種關聯的統計學意義;但性別與高ABI有關,單因素和多因素OR值較高(5.114、6.893)。另外,高ABI組與正常ABI組比較,病程關聯性明顯;與低ABI組比較,年齡關聯性明顯。盡管高ABI組與性別、年齡和病程顯示關聯性,但由于高ABI組樣本量較少以及樣本量過少可能致男女比例不均衡等因素影響,高ABI組的研究結論并不可靠,結果有待進一步驗證。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3[J].Diabetes Care,2013,36(Suppl 1):S11-66.
2 Cacoub P,Cambou JP,Kownator S,et al.Prevalence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high-risk patients using ankle-brachial index in general practice:a cross-sectional study[J].Int J Clin Pract,2009,63(1):63-70.
3 王慶開,張麗敏,翁雪燕,等.2型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數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0):3228.
4 胡大一,楊進剛.下肢動脈疾病診療的專家共識[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26(21):1678-1683.
5 Norgren L,Hiatt WR,Dormandy JA,et al.Inter-society consensu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TASCⅡ)[J].Eur J Vase Endovase Surg,2007,33(Suppl 1):S1-75.
6 孫燕,陳波,李婉媚.2型糖尿病患者肱踝脈搏波傳導速度和踝臂指數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2):19.
7 王愛紅,許樟榮,王玉珍,等.踝肱指數診斷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的臨床意義[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6,14(2):105-107.
8 Maeda Y,Inoguchi T,Tsubouchi H,et al.High prevalence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diagnosed by low ankle-brachial index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diabetes:the Kyushu Prevention Study for Atherosclerosis[J].Diabetes Res Ciin Pract,2008,82(3):378-382.
9 Aboyans V,Ho E,Denenberg JO,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levated ankle systolic pressures and peripheral occlusive anterial disease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subjects[J].J Vasc Surg,2008,48(5):1197-1203.
10 岳繼華,田軍,儲毓舜,等.踝臂指數評價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病患者治療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3):854.
11 韓婷,井源,陳梅,等.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數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1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