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經軒,周新建,田榮平,唐 禎
社區康復具備覆蓋面廣、方便、經濟、有效等優勢,是我國現在大力提倡的康復工作模式[1]。但目前社區康復服務開展的不盡如人意,信息化水平不高,為此重慶市渝西職工醫院在開展社區康復服務過程中,注意利用信息技術,自主開發了步威信息管理系統,社區康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種社區康復工作模式值得借鑒。
目前,我國各類殘疾人口已達8 296萬,有康復需求者接近5 000萬人[2]。社區康復過程中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各種資料,若采用人工管理和紙質材料保存方式很難管理;同時我國社區康復專業技術人才缺乏,檔案資料管理缺失,康復業務資料只是隨意堆放在康復訓練室或倉庫,或由康復工作人員個人保管,也沒有進行組卷歸檔,手工建檔目錄不完整,資料查找速度慢,費時費力,遠不能適應社區康復工作的需要[1,3]。
可以利用網絡與信息技術,對社區康復工作中產生的各種資料進行采集、存儲、管理和開發利用,及時發現重要的影響功能障礙的問題,并利用信息化的評定量表以及統計對殘疾問題進行橫向比較和縱向分析,因此實現社區殘疾人康復的網絡化管理,是提高社區康復工作效率、解決社區康復工作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
2.1 步威信息管理系統運行的各項特征 該系統需要通過Internet網絡實現互聯,也需要通過上網來維護數據以達到該系統的日常管理。服務器為數據庫服務器,由IDC托管。使用微軟最新的程序開發,以保障軟件系統的可靠性,可以進行維護以及性能擴充與升級。對于系統的安全性,該系統主要有IIS的自身安全設置防火墻和口令設置。每日不間斷備份數據[4]。
用戶計算機通過撥號或者寬帶上網,在IE中輸入應用程序地址,通過用戶身份驗證后,可以進入到程序的各個界面中輸入數據、查詢數據。
2.2 步威信息管理系統內容介紹 具體內容由兩個方面組成:一是殘疾人的個體檔案,包括個人及家庭基本情況、殘疾分類及等級、致殘原因、康復需求、康復評定量表、康復服務計劃、康復服務過程記錄、康復效果分析、后期跟蹤以及雙向轉診記錄等內容;二是康復機構檔案,包括有關殘疾人的法律、法規及各項規章制度、機構狀況、社區資源、康復對象統計分類、康復醫學研究資料、殘疾預防以及社區康復教育等內容。
2.3 步威信息管理系統功能 步威信息管理系統具有統計、查詢功能。主要對疾病、康復資料提供統計分析數據。信息系統也可以對所記載的資料進行查詢。
該系統專門開辟了信息的發布和宣傳專頁,能及時、快速、準確地傳遞各種信息,如通知、了解情況、統計有關數據。下級機構可以返回或反饋各種所需的信息。宣傳頁面可登載一些社區康復的有關知識以供社區康復機構向社區居民宣傳。
3.1 組建了社區康復服務團隊 將此信息系統的研究團隊、社區機構成員以及重慶市渝西職工醫院康復科的醫生、治療師進行整合,組成社區康復服務團隊,提高社區康復指導的針對性,也便于提高殘疾人的信任度[5]。
3.2 建立了規范的殘疾人社區康復信息檔案 通過社區康復信息管理系統,在楊家坪鐵馬社區建立了規范的殘疾人社區康復信息檔案,實現了對社區康復的動態管理,基本摸清了楊家坪鐵馬社區殘疾人狀況。
截至2012-12-01,楊家坪鐵馬社區共有殘疾人400人,平均年齡為55歲,6類殘疾的分布情況見圖1。

圖1 6類殘疾的分布情況
肢體殘疾患者共有193人,男120人、女73人,平均年齡57歲,各類肢體殘疾的分布情況見圖2;精神殘疾患者共有89人,男40人、女49人,平均年齡51歲;視力殘疾患者共有57人,男27人、女30人,平均年齡61歲,低視力37人、盲20人;智力殘疾患者共有34人,男22人、女12人,平均年齡為42歲;言語殘疾患者共有14人,男10人、女4人,平均年齡59歲,失語9人、發音障礙5人;聽力殘疾患者共有13人,男7人、女6人,平均年齡45歲。

圖2 各類肢體殘疾的分布情況
3.3 社區康復實踐研究 康復醫生、康復治療師、護士以及社區工作人員組成專業化的康復團隊,根據殘疾人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個性化”的綜合康復方案。依據我國殘疾人分類標準,有計劃地為各類殘疾患者提供了康復服務[6]。鐵馬社區康復服務狀況見表1。

表1 鐵馬社區康復服務狀況(例)
4.1 為楊家坪鐵馬社區康復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1)滿足殘疾人分類管理的需要。信息化的社區康復檔案可以科學界定或區分殘疾狀況,并針對不同人群的康復需求開展康復服務。而持續積累、動態更新的康復檔案有助于康復服務提供者系統掌握服務對象的殘疾狀況,及時發現重要的影響身體狀況的問題,篩選重點人群并針對性地實施康復治療。(2)滿足了評估社區康復服務效果的需求。動態連續的殘疾人社區康復信息檔案能反映社區康復的實施過程,與此同時也可廣泛開展針對廣大社區居民的康復教育、殘疾預防等活動。(3)滿足了社區康復決策的需要。完整的康復檔案能及時、有效地提供基于個案的多種統計信息,幫助社區康復管理者客觀地評價開展項目或康復服務的質量和效果,對康復檔案中記載的康復問題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社區康復規劃,實施后對其進行評價,為區域社區康復規劃、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4.2 提高了社區康復的工作效率與質量 步威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使重慶市渝西職工醫院的社區康復的管理上升為更規范化的模式。以往社區康復的建檔工作缺乏科學有序的安排,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內涵;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信息化的康復服務檔案改變了過去建檔時抓不住重點,概念及工作項目認識不清,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還仍存在缺項、漏項、書寫不規范的現象,社區康復檔案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表現為無缺項、漏項,在檔案輸入過程中無疏忽和遺漏現象,極大地提高了檔案的完整性。
步威信息管理系統在楊家坪鐵馬社區開展具體的康復項目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使社區康復工作做到了門診康復有側重、上門服務有項目、住院患者有保障[7]。
4.3 實現了網絡服務 步威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網絡服務,即管理部門或個人可以通過網絡登陸該系統,并根據其賬號的相關權限來進行瀏覽、著錄或查詢檔案信息等工作,就像訪問其他Internet網站一樣方便快捷,而且可以做到一份電子康復檔案同時被多名利用者使用。這種具有開放性和互動性的服務方式使信息資源的利用突破了時空的局限,充分發揮了各種文件信息的共享作用[8-9]。
總之,重慶市渝西職工醫院應用步威信息管理系統開展社區康復服務的實踐表明:該軟件系統未出現運行故障,信息系統記錄的內容滿足了社區康復的需要,記載的社區康復信息未發生丟失,有力地推動了社區康復項目的開展,系統的適應性與穩定性得到了初步印證。目前,類似的社區殘疾人康復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報道較少,步威信息管理系統值得推廣。
1 李艷,史琤莉,張長杰,等.社區康復在殘疾人康復體系中的意義及發展現狀[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2):190-192.
2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辦公室.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 [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1-3.
3 郭悠悠,劉林.殘疾人社區康復的歷史與現狀[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8(1):154-161.
4 劉斌.信息時代的電子檔案安全管理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3,21(6):102-103.
5 高濤,任小霞,尹春容.居民健康檔案建立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4):1491-1492.
6 楊志金,舒彬,馬占山,等.重慶市肢體殘疾人調查及康復需求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0,25(7):674-676.
7 許國祥,宋德香,溫朝陽,等.肢體殘疾人的社區康復管理[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9):834-835.
8 吳開興,陳旭,翟自勇.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3,30(4):214-216.
9 閆婧,黃國偉,張競超.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建設的主要問題和對策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1):3908-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