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榮華,張 斌,章一鳴,何 俊,劉明珠,劉 艷
信息技術是當代社會管理的一種需求和發展趨勢,已成為管理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社區重點人群保健管理,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突破時空的限制,使社區保健工作從傳統粗放的指標控制模式向現代精細的技術決策型轉變,在形式、內容和技術等方面實現質的飛躍[1]。近年來,我國不少地方結合社區婦幼保健管理工作需要,設計和開發了若干與管理相關的信息系統,使信息技術在基層社區得到了初步的應用[2-4]。但是這些系統主要是用于孕產婦和兒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等,而關于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管理的信息系統較為少見。我們結合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目的意義和管理需求,對系統的需求、架構和功能進行了研究,研制出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軟件,臨床應用結果表明,信息系統為在社區開展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防治提供了全面、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和技術支持[5]。
1.1 業務需求 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多由政府領導牽頭,各個部門協作共同完成。如婦聯、計生部門負責組織,市衛生局負責制訂篩查方案和定期考核、指定復診機構、組織專家開展定期質控和督導、對收集信息進行流行病學統計分析、根據影響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發病危險因素為政府和個人撰寫風險評估報告。
醫療機構負責初篩和復篩,篩查流程為:受檢婦女攜帶自愿檢查服務卡和本人身份證到社區、鄉衛生院等初篩機構進行登記,填寫知情同意書、體檢表,初篩機構負責婦科盆腔檢查、宮頸脫落細胞取樣、乳腺的視診和觸診檢查、乳腺超聲檢查,同時進行病因流行病學調查問卷;專業檢測機構負責收集宮頸脫落細胞標本,并在3個工作日內將檢測報告反饋至市婦幼保健院;市婦幼保健院負責初篩結果評判和報告單打?。粙D聯負責將報告單反饋給受檢婦女,并通知初篩可疑和陽性者到指定的確診醫療保健機構接受宮頸組織病理學檢查或乳腺鉬鈀檢查;社區、鄉衛生院負責督促可疑和陽性病例及時接受復診(見圖1)。

圖1 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信息系統業務活動流程示意圖
Figure1 Activities flowchart of cervical and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information systems
1.2 數據需求 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每個業務活動都將產生或處理一定的數據,并記錄相關的服務信息,對所需記錄的信息進行分類,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和結構化,即形成為數據記錄表單。如婦女基本情況登記表、體檢初診記錄表、體檢復診記錄表、乳腺B超檢查表,乳腺鉬靶檢查表、乳腺組織病理學檢查表、液基薄層細胞(TCT)檢測結果表、DNA定量檢測結果表、宮頸組織活檢表、問卷調查表等。根據國家數據集標準規定以上數據記錄表單中所有數據元的惟一標示符、名稱、定義、數據類型、取值范圍、值域代碼表等數據元標準。
1.3 功能需求 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是對適齡婦女采用常規檢查方法進行常見癌癥的早期篩查,通過普查達到早發現、早治療,并對危險因素進行早期預防,保護和提高廣大婦女健康水平。要求信息系統具備婦女基本情況和流行病學調查表登記、初篩和復篩信息登記、隨訪管理記錄登記、報告單打印、查詢提醒、分類統計分析、個體和區域風險評估等功能。其中個人基本信息能與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立關聯、共享,如與家庭健康檔案系統共享可起到查找和補充作用,流行病調查用于對婦女患癌風險進行評估。初篩和復篩信息登記管理能使各個檢查項目結果整合歸一,便于初篩的評判和最后的診斷,也便于對篩查過程實行質控。隨訪管理記錄是否按時接受復篩、確診或常規檢查。提醒功能具備對建檔未查、檢查缺項、結果異常、預約未治、治療未隨訪等事項通過自動發送短信、界面顯示、顯色等形式對受檢者或工作人員進行提示。統計分析功能能實時生成篩查結果分類統計報表、調查問卷統計表、導出病因調查數據支持常用統計軟件等。系統還能根據癌癥風險模型、醫學檢查和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對婦女進行風險值評估。
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信息管理系統是一個面向初篩單位、復篩單位、專業檢測機構和市區各級職能行政部門,以婦女篩查確診相關信息為基礎的軟硬件一體化的網絡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建設覆蓋全市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信息網,連接以市衛生局數據庫平臺為中心的廣域網,以各區(縣)鄉為中心的城域子網以及基層社區衛生站、村衛生室無線上網終端,實現初篩機構和復篩機構、專業檢測機構、各類機構中管理人員之間信息數據的流通和反饋。系統設計依照采用區域衛生信息平臺設計方案要求[6],構建了“市級-區縣級-街鄉級-居委會村級”4層網絡結構,不同級別分別設置相應的網絡功能權限如錄入、修改、查詢等,從而為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搭建起高速、準確、有效的信息管理平臺。
信息系統包含了基本信息和問卷調查管理、初篩管理、專業檢測結果管理、復篩管理、高危追蹤管理、報表管理、輔助決策和專家咨詢等8個功能模塊以及系統管理和幫助2個輔助模塊。(1)基本信息和問卷調查管理:建立基礎數據庫,對篩查對象的基本信息、既往史信息、家庭史信息、生活行為習慣、相關知識知曉和經濟收入等信息進行編輯、瀏覽和查詢,為整個篩查信息系統獲取基礎數據。(2)初篩管理:初篩管理模塊主要是錄入和管理受檢婦女的婦科檢查結果、宮頸脫落細胞檢查結果和乳腺檢查結果、乳腺B超檢查結果。婦科檢查項目有:外陰、陰道、宮頸、宮體、雙附件等;宮頸脫落細胞檢查項目有TCT和脫落細胞DNA定量;乳腺檢查項目有視診和觸診。乳腺B超檢查主要篩查是否存在包塊;專科醫生對初篩結果發出報告:如本次篩查宮頸及乳腺未見明顯異常,建議1年后復查;本次篩查宮頸有可疑病變,乳腺未見明顯異常,進行免費宮頸TCT、宮頸組織活檢以確診等。(3)專業檢測結果管理:實現本系統基本信息和檢測機構檢查結果間的信息共享,對不合格采樣和樣本標簽姓名與信息系統登記不一致的數據進行提示、復檢、核實等處理。(4)復篩管理:本系統能將初篩陽性的婦女到指定醫療機構接受體檢、乳腺鉬鈀檢查、乳腺或宮頸組織病理學檢查的結果進行匯總整合在一起,由具有高級職稱的專科醫生進行復篩診斷,本系統能夠對常見的診斷原則和條件設置邏輯查錯和提醒功能。(5)高危追蹤管理:系統根據復查中診斷為需要定期復查的婦女的常住地址,將上述婦女名單信息分配到社區居委會和鄉村,基層人員按照要求電話和上門提供督導服務,并將服務過程和患者執行醫囑情況通過系統上報到上級業務監督部門,系統還可記錄隨訪檢查結果以及高危追蹤對象的最后轉歸。(6)報表管理:報表模塊的主要功能是依據個案快速生成所需要的關鍵數據,分為表1和表2。表1主要欄目有應查人數、實查人數、完成率(%)以及人數統計,如婦科可疑,乳腺可疑,B超未見占位性病變、囊性病變、實質性均質包塊、實質性非均質包塊、混合性包塊,TCT檢測正常、可疑,DNA定量檢測正常、可疑等;表2主要欄目有復核人數、應確診人數、鉬鈀人數、應病理學檢查人數、病理學檢查人數、上皮內瘤變人數、確診宮頸癌人數、確診乳腺癌人數、早期癌癥人數、宮頸癌接受治療人數、乳腺癌接受治療人數等。(7)輔助決策:輔助決策功能模塊包括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人數的地理分布和衛生習慣以及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程度的分級。通過建立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風險評估模型,對影響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如定期個人衛生、性生活衛生、心理壓力、人工喂養)的風險進行評估和量化分級,為在人群開展宮頸癌和乳腺癌普防普治分級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8)專家咨詢:建立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法律法規、篩查標準和技術規范、宮頸癌和乳腺癌預防保健衛生知識、宮頸癌和乳腺癌預防衛生專家、宮頸癌和乳腺癌預防衛生機構、案例分析等專業數據庫,為各醫療衛生機構、基層社區以及保健管理人員提供基礎理論指導技術支撐。(9)系統管理:通過該功能模塊,對初篩和復篩單位的醫務人員用戶進行管理,為不同用戶分配相應的用戶權限,并實現數據庫的維護、備份、轉儲等功能。
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為在社區中開展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該信息系統不僅能為基層社區、鄉衛生院及婦女保健機構、省市級大醫院、社會專業檢測機構以及各級衛生、婦聯、計生行政部門提供了篩查、診斷、隨訪管理信息共享和交流溝通的平臺,而且由于建立標準化的婦女基本信息和醫學檢查記錄數據庫、隨訪信息數據庫、專家咨詢數據庫等專業數據庫,實現了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的規范化、動態化管理,減少或杜絕了數據信息缺項和錯誤項,提高了初篩評判結果的準確率和及時性,有利于確保篩查項目的質量。同時系統中數據標準按國家標準設計,為實現數據在全國更大范圍共享建立了基礎[7]。系統設計采用多層架構,具備覆蓋社區和村衛生室功能,為篩查全覆蓋以及數據采集和督察隨訪提供了有利條件。系統通過無線網絡實現了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各個環節間的信息無縫鏈接,為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啟動、推進和順利實施及全面質控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持;系統的輔助決策支持系統能對影響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的危險因素進行統計分析,為政府提供風險評估報告,有助于政府部門不斷提高防治工作效果,使干預措施更加合理和科學。如行政部門可根據不同地區的風險系數及時合理規劃投入、做好資源調用、開展干預效果評估等;信息系統生成的針對個體的風險評估報告,可促進社區和整個衛生保健行業婦女保健服務更加精細化和人性化,社區在進行重點人群保健服務時可結合風險評估開展健康教育和防癌知識講座,婦女認可度和滿意度均較高,有利于在社區、鄉衛生院形成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定期普查普治的長期運轉機制。
目前,我國部分地方已將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列入政府主導的免費篩查民生工程[5],隨著醫改政策不斷完善和落實,預計每年參與篩查人群將近兩千萬。但是,在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信息系統設計方面目前仍存在系統信息數據采集來源定位不在基層社區、系統架構設計不合理、系統功能不強、數據標準不規范等問題,導致篩查工作無法下沉到社區,使篩查率、陽性復診率、隨訪管理率均低于考核要求,還由于缺少社區參與,致使篩查時無法完成流行病學調查,系統也不能對婦女進行風險評估。同時由于系統功能受限和數據殘缺直接影響了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信息的完整性、系統性、準確性和時效性,制約了我國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信息化建設和推廣應用,不利于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機制的長期建立和運轉。因此,在加強社區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應當重視和加強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信息系統的相關研究。
1 杜玉開,張靜.婦幼保健學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46-347.
2 郭光萍,張燕,萬英,等.云南省婦幼衛生信息系統運行現狀及發展規劃[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23):3197.
3 姚振紅.信息化在區域婦幼保健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1):4354-4355.
4 胡榮華,涂憶橋,張斌,等.武漢市婦幼信息系統研制及應用研究[J].醫學與社會,2008,21(4):14-16.
5 胡榮華,張斌,劉毅俊,等.20萬農村婦女乳腺癌和宮頸癌免費篩查信息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3):1930.
6 秦耕,張彤,湯學軍.區域衛生信息平臺與婦幼保健信息系統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287-304.
7 金水高,劉麗華,郭贅,等.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基本數據集的研究[J].中華預防醫學,2007,41(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