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瑩,周 杰
(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湘潭 411201)
留學生漢語詞匯學習調查與分析①
伍 瑩,周 杰
(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湘潭 411201)
以《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為主要詞匯考察依據,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對湖南主要高校中留學生的漢語詞匯學習狀況進行考察。通過統計與比較分析,總結學習者在漢語詞匯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分析學習者對詞匯學習的自我認知情況、習得環境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趨向等情況,并提出相關學習建議,指出漢語詞匯學習的策略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對外漢語;詞匯;調查;分析
詞匯學習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重點領域,一是因為詞匯是語言中的基本組成材料;二是因為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所遇到的難題長期懸而未決,具體表現為:在對外漢語教學者的精心教學下,學習者的漢語詞匯學習效率仍然不高。因此,學界對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且獲得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成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教材編寫和詞典編撰。教材的編寫多以漢語水平詞匯等級大綱為核心,針對二語學習者進行的初級、中級、高級漢語教材的反復編寫和修訂。同時,詞典的編撰研究主要以詞匯的使用頻率為中心,不斷補充修訂詞典內容。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教”的方法的研究,主要方法如:直接法、翻譯法、情景法、搭配法、比較法、類聚法、聯想法[1]等。當前,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研究中,立足于對外漢語詞匯的“教”的研究占主導,很少出現從對外漢語詞匯學習者的角度出發并立足于“學”的研究。本文則突破以往“教”的研究模式,從學習者本身的“學”出發,進行實地的詞匯學習狀況調查;并且,在實地調查結果的基礎上整理、分析、總結出有針對性的詞匯學習策略。
為了解留學生詞匯學習與習得的實際情況,我們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對生活在湖南省主要大學中的留學生的漢語詞匯學習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本次調查分別在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中南大學、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的漢語教室、留學生宿舍、國際樓大廳等場所,對留學生和外教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的對象總共80人,其中初級水平27人,中級水平27人,高級水平26人。
此次調查考察所用的詞匯都選自《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問卷調查包括理論題和實踐題,理論題為選擇題和排序題;實踐題為朗讀。訪談包括口語和書寫的考察,口語題考察詞匯識別反應和說話的能力。書寫題為默寫詞匯。
該調查(表1)分別考察了如下內容:漢語學習時間、漢語學習者對于自身漢語學習水平的認識、學習自我滿意度的評價、語音是否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具有第一選擇性的特性、漢語學習者的心理詞典[2]中詞匯的音義形關系、漢語學習者對于漢語詞匯學習策略的期待值和漢語學習者的漢語習得環境。

表1 理論選擇題
第1題考察漢語學習時間,結果顯示:調查者學習漢語時間集中在半年內(約占41%)和一年到三年的區間內(約占30%),半年到一年(13%)與三年以上(16%)學習者比較少;第2題考察漢語學習者對于自身漢語學習的階段認識,結果顯示:認為自己漢語水平處于最初階段最多(約占 28%),認為自己處于高級階段最少(約占10%),學習者的漢語水平自我認知與學習時間基本相一致;第3題考察學習自我滿意度,結果顯示:對當前自身漢語學習狀況感到滿意者(59%)稍多于不滿意者(41%);第4題考察語音是否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具有第一選擇性的特性,結果顯示:在閱讀中文時,83%的人利用小聲讀或默讀的方式,該數據證實了詞匯的語音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具有第一選擇性的特性;第5題考察漢語學習者的心理詞典中詞匯的音義形關系,結果顯示:58%的學習者看到各類詞時,第一心理映像趨向于詞匯的語音,35%的學習者則趨向詞匯的語義,另外7%學習者趨向于形似的詞匯。該數據說明了詞匯的語音在學習者心理詞典中具有第一性,而詞匯的語義次之,字形末之;第6題考察漢語學習者對于漢語詞匯學習策略的期待值,結果顯示:82%的學習者期望有一套合理的詞匯學習策略,只有18%的學習者無期待。該數據表明了一套合理的詞匯學習策略是目前廣大漢語學習者的需求;第7題考察漢語學習者的漢語習得環境,結果顯示:學習者課后學習漢語的方式主要是觀看電視電影(約占33%)和日常交流(約占37%),而選擇其他方式的占15%,選擇閱讀報刊雜志、收聽收音機節目和參加漢語俱樂部的學習者分別占6%、6%和3%。選擇其他方式的學習者主要是采取自主閱讀漢語書籍方式。該數據結果顯示漢語習得環境的多樣性,習得環境的選擇集中在觀看電視電影以及日常交流兩處,表明了詞匯學習中語音的不可或缺性。
理論排序題共有五個項A(咖啡——音譯外來詞)、B(哈哈——擬聲詞)、C(姐姐——疊音詞)、D(認真——述補合成詞)、E(安靜——并列合成詞)。排序方式:五個序號,1-2-3-4-5難度系數遞增。

表2 理論排序題
表2結果顯示:選擇最簡單詞匯的學習者有60%集中在擬聲詞,選擇最難詞匯的學習者有58%集中在述補結構合成詞,中間幾項由簡至難情況為:音譯外來詞(約占38%)、疊音詞(約占34%)、54%并列合成詞。該數據表明學習者對詞匯學習一般接受度從高到低為:擬聲詞——音譯外來詞——疊音詞——并列合成詞——述補合成詞。
實踐朗讀題所選詞匯來自于《漢語水平詞匯與漢語等級大綱》的甲級詞匯。要求被試朗讀“我賣書,你買嗎?我想買書,你賣嗎?”兩個句子,并朗讀“老師 朗誦 苦惱 主人 成本 風雨 夢想 理不理解”8個詞語。搜集到的語音語調錯誤的例子很多,這里僅舉幾例以說明問題。

表3 實踐朗讀題
表3中結果顯示:主要問題集中在字調、sh與x區分問題、s與x區分問題、加音問題、形近字區分問題。字調問題,如第1 題中,不少學習者將老[lǎo]讀成[lào],字調本應讀為[214]調卻被讀成[51]調;sh與x區分問題,如師[shi]被許多學習者讀成[xi];s與x區分問題和加音問題,如誦[sòng]被部分學習者讀成[xiòng];字形相近的詞匯的誤認問題,例如有學習者誤認“賣”為“讀”,第2題“主”被誤認為“住”;ch與q區分問題、in與en區分問題、ing與eng區分問題。表明語調、形近字和個別語音是學習者進行漢語詞匯學習的兩大難點。
詞匯識別題主要考察內容為:音譯、擬聲、重疊、雙聲、疊韻等各類詞的識別能力;將詞匯組織成句、成篇的詞匯組合能力以及形近、音近、多音字詞的區分能力。

表4 詞匯識別題
表4中結果顯示:各題出現的偏誤中學習者以發生語音偏誤所占比最高,分別占總調查人數的78%、11%、76%。表明語音的學習是詞匯學習過程中不可懈怠的部分。三道題目中,第2題考察詞匯自由組合所出現的偏誤最少,第3題區分形近、音近、多音字詞的區分出現偏誤最多,表明形近、音近、多音字詞是詞匯學習中的主要難點部分。
本題通過讓被試對圖畫進行描述,考察其詞匯量及詞匯掌握的具體特征。

表5 看圖說話題
該題的結果如表5所示:被調查的學習者的詞匯積累量層次不齊,只能說出1~5個詞匯的學習者,通常可以說出日常的稱呼和簡單的身體部位名稱等實物詞匯,如“孩子、奶奶、叔叔、頭發、眼睛、嘴巴、鼻子、耳朵、手、腳”;能說出6~10個詞匯的學習者,除了能說出日常的稱呼和簡單的身體部位名稱等實物詞匯,還能說出更多字形更復雜的實物詞匯,如“碗、凳子、褲子”;能說出11~20個詞匯的學習者通常能說出上述詞匯外,還可以說出表示人的心理活動的詞匯,如“舒服”和“高興”;能說21個詞匯以上的學習者通常除了上述詞匯外,還能說出相對更高級的動作詞匯的專業表達形式,如“按摩”。
該題考察被試的漢字書寫情況,考察結果如表6。

表6 詞匯默寫題
表6結果顯示:被調查學習者有漢字書寫困難的問題。調查過程中,只有5位能進行相對流暢的漢字書寫,并且其中有3位學習者,一邊讀一邊書寫。其他學習者,說出不少詞匯,卻不會書寫詞匯。以上表明漢字書寫問題是在漢語詞匯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普遍遇到的困難。
通過此次對湖南主要高校的以英語為母語的漢語詞匯學習狀況的調查和分析,學習者遇到的主要困難有語音語調偏誤和漢字書寫困難。另外,學習者在學習漢語過程中有語音選擇第一性和心理詞典呈現語音第一印象的特征[3]。同時,我們認為學習者對漢語詞匯學習策略的期望值很高,如何更有效學習漢語詞匯,以下有幾點建議:一是重視語音相關性強的詞匯的學習。如“哈哈”擬聲詞具有很強的摹擬性,符合人類共同的語言學習規律。“咖啡”是英語音譯出的詞匯,說英語的漢語學習者對相近英語語音的詞匯學習有集體內傾性[4]的趨向。二是在學習詞匯時,注重詞義的理解。詞義是詞匯的核心,是連接語音和字形的關鍵。同時,將詞義與字形聯系起來學習,以熟悉漢語詞匯的邏輯特征,如漢語中多形聲字,這一類詞匯音義形的關系緊密。三是“以語言教學為主,同時緊密結合相關的文化學習”[5]。詞匯學習過程中力求了解詞匯背后的文化內涵,以便理解詞義以及字形的內在邏輯關系,實現真正吸收漢語詞匯。
通過此次調查,了解到學習者在學習漢語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自我認知、心理趨向和漢語詞匯學習策略的期待值。存在的主要困難有語音語調偏誤和漢字書寫困難的問題。而學習者在學習漢語過程中有語音選擇第一性和心理詞典呈現語音第一印象的特征。自我認知比較清晰,學習策略期望值高的一系列特征。基于以上幾點建議,設計關于漢語詞匯的實驗以進一步驗證詞匯學習策略的可行性。希望以此推動漢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幫助漢語學習者進行有效的漢語詞匯學習。
[1]劉 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2]崔希亮.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與認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曾常紅,肖 琳.日本學生習得漢語量詞偏誤分析[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67 -71.
[4]陳 宏,吳勇毅.對外漢語教學理論與語言學科目考試指南[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3.
[5](瑞士)榮格.心理類型——榮格作品集[M].吳康,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
(責任校對 游星雅)
G645
A
1674-5884(2014)06-0160-03
2014-02-25
湖南科技大學2013年省級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型實驗計劃(X112-143024)
伍 瑩(1979-),女,湖南祁陽人,博士生,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