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霞LIU Yu-xia
(重慶市工業學校,重慶 400043)
(Chongqing Industrial School,Chongqing 400043,China)
招生工作是中等職業學校重點難點工作,是學校賴以生存發展的源頭活水,學校每年都有不少數額的招生任務要完成才能實現持續發展。近年來由于普高不斷擴招,民辦學校越辦越多,職校自身規模需要擴大,而畢業生總數卻逐年萎縮,很多中等職業學校出現了招生難的狀況,使中等職業學校的日子舉步維艱。去年筆者也開始負責貴州遵義地區的招生,深深體會了中職招生的不易。今年3 月,一個在校就讀的學生說她表妹要到筆者所在學校來讀書,筆者非常高興,跑前跑后的張羅。那是個星期天,學校各個部門都在休息,為了能夠讓這個學生順利地就讀,筆者挨著個給各相關部門打電話請求他們加班,一直忙到晚上8點過才辦好所有手續把她送進教室。她父親買了火車票準備返回遵義,筆者也收拾停當回家。可剛到家不一會兒,就接到那個小孩打來電話說:不想讀了,明天一早要辦退學!不明就里,他父親也扔了車票急急趕了回來!第二天一大早,筆者又帶著他們父女倆挨個部門給辦退學手續!在筆者再三追問下她的表姐才說了實情:表妹覺得讀中職太掉價了,還是要回去讀高中。這個事情對筆者觸動極大,因此開始認真地思考中等職業學校如何擺脫“招生難”的問題,如何把學生招得進留得住的問題。
教育在當今社會中起著“篩選器”的作用,不同的受教育程度決定了受教育對象將來處于不同的社會階層。目前老百姓的傳統思想仍抱著“重身份、輕技術”的傳統觀念,認為孩子一定要讀高中考大學才有出息。有的初中教師干脆對學生講:“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只能去上中職。”把上中職當作是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一種懲罰,認為職業教育比普通高中教育低人一等,促使學生更愿意選擇上高中而不愿讀職校。
從2007 年起,國家對具有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的在校一、二年級所有農村戶籍的學生和縣鎮非農戶口的學生以及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每生每年資助生活費1500 元。從2010 年起,國家又逐步實行了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完善學生生活費補助制度,降低職校學生的學習費用。最近,《人民日報》登載了教育部魯昕部長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講話,表示我國即將出臺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高考將分為技能型和學術型兩種模式,進行兩類人才的選拔。從政府的資金投入和教育部門出臺的種種措施來看,國家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鼓勵學生選擇職業教育,職教和普教同等重要,這是一個必然趨勢。
我們可以給學生和家長算一筆時間賬和金錢賬進行職業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比較。學生讀高中三年,每學期學費是2000 元左右,三年下來是12000 元,若考不上大學還得回頭來讀職業學校三年,時間上總共花費6 年。而就讀職業學校,國家將學費全免,總共只需繳納2-3000 元左右費用,花費二年時間就可以開始頂崗實習,自食其力,孰優孰劣,一目了然。相信今后國家會出臺更多的政策來支持和發展職業教育,給予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地位,加大對國家級重點中職和國家級示范中職更多的優惠扶持,調控高中階段的普職比例,實行勞動預備制度和就業準入制度,使培養專業技術工人的職業學校地位得到提升,最終從觀念上、心理上改變學生及家長們對于職業教育的態度,最終認可并選擇職業教育。
為了更好的完成招生任務,各學校會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激勵措施,大部分學校會把招生任務分解落實到每名教師身上,還會把招生指標的完成與期末、年終考核掛鉤,以前僅6,7,8 月的集中招生時段也變成了全員和全年不間斷招生形式。為了保證招生,不僅占用了教師們大量的精力,也給教學管理和保證教學質量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當新學生來了,老師們會放下正在上著的課去接待他的新生;只要說是招生,都可以把正常的課調為自習去做招生宣傳;作為一名教師不可能專注于教學的改革,因為單純的教好書成不了優秀,還要做好多好多的其它工作,特別是招生。
要解決招生難這樣一個問題,中等職業學校不能只注重數量的擴張而忽略了學校的內涵發展和管理質量的提升。招生和管理是相輔相成的,管理不好,招生就不好,管理得好,招生也容易。僅僅把管理停留在把學生管住不出事、講文明守禮儀、迎合家長等最膚淺的管理上是遠遠不夠的,在管理上突破一些常規思維,在專業設置上更貼近市場需求,貼近學生的就業愿景,才能對學生具有吸引力,招得進、留得住。比如對于在校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管理,多數學校因害怕學生們沉迷于游戲或娛樂中,采取的是禁用或收繳的粗暴方法。但一味禁止他們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始終不現實,這需要老師的合理引導,讓學生使用這些現代化工具不單純是娛樂而更多的依靠網絡獲取更多的知識。還有我們的職業規劃課程要讓學生清楚自己喜歡干什么,今后將要干什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分析今后的發展方向,制定多種發展規劃,并根據實際情況即時調整。如果差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怎么辦?其實成績差也不意味著什么,只說明學習的課程不太適合他們,需要重新引入針對他們的課程內容,讓差生也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樹立多元化就業觀念,像澳大利亞堪培拉中學的一名校長姆肯斯說她的孩子就是一個水暖工,她并沒有覺得這個工作有什么不好,也不覺得自己沒面子。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社會分工不同。
職業學校對于學生最大的吸引力,莫過于他們的就業前景和未來的發展空間。家長很現實,學生對學習的功利心也強,讀了書能不能找個好工作是要不要讀書的關鍵。前幾年筆者所在學校的一個學生讀的建筑施工專業,畢業后經過幾年時間鍛煉,自己創業了月收入不菲。今年春節回一趟老家后,開春他們老家村里就有好幾個學生要來讀建筑施工專業,這種典型效果,學校不宣傳學生自己都會來。
由于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技能型人才的缺失已經產生了“用工荒”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職業學校學生畢業找份工作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工作適合嗎,專業對口不,薪資待遇如何呢?學校不是簡單地把學生送出去打工,而要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教育,就業教育是幫助學生走好步入社會的第一步。當前,就業教育要特別強調學生要認清自己的價值,從生產一線做起,要踏實穩定不要好高騖遠;鼓勵先就業后創業,不能急功近利。學校大力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不斷挖掘新的用人單位,在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搭好橋梁,提供招聘信息,幫助學生實現就業。把好就業關,出口暢才能進口旺。
中職招生難,還有重要的一點在于就讀職教沒有太大的上升空間,做好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的學歷提升渠道,打造職業教育貫通式培養,滿足家長學生對于傳統教育的心理需求,破解就業學歷“門檻”,為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提供機會。如果還可以實現高職與本科貫通,則會改變職教的現狀,職教和普教的比例也能相對平衡。
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職校要立足,要做大做強,需要國家政策保障、學校的內涵發展,拓寬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和上升空間多管齊下,就一定能擺脫中等職業學校“招生難”的困境,步入到發展壯大的新階段。
[1]李忠山,楊文靜,孫永圖.淺談中職院校“招生難”問題及對策[J].遼寧教育,2012(12).
[2]李從尼,高輝.解決中職招生難的幾項措施[J].職教通訊,2003(05).
[3]潘光.破解中職招生難還需過幾道關[N].中國教育報,2012-12-18(第2 版).
[4]求解中職招生難.教育周刊,2010-08-25.
[5]教育部關于做好2011 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職成[2011]3 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