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惲前程
我與羅維道
□ 惲前程

抗日戰爭時期羅維道
今年10月20日是羅維道同志誕辰100周年的紀念日。他是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無產階級戰士,也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老紅軍、老首長。他經歷了無數次的戰斗,屢立戰功。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也是一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
我與羅維道同志認識是在1939年。那年11月9日,2團在丹陽取得賀甲村戰斗勝利,殲滅168個日軍后,奉命調回江南指揮部休整。我遵照粟裕副指揮的指示,到2團了解戰斗情況。2團團長王必成向我講述了賀甲村戰斗經過和經驗教訓以及重大意義以后,我深入到營連排班去了解具體情況。到了2營,營長、教導員向我介紹了團政治處副主任羅維道。他當時正在2營檢查指導工作。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羅維道同志,他對我詳細介紹了賀甲村的殲敵經過。
他說:8日中午,2團接到增援新6團殲滅賀甲村之敵的命令后,團長立即率1營到賀甲村,命2營在羅所待命。8日午夜,團長王必成命令2營立即出發,到賀甲村投入戰斗。我即率2營從羅所出發,9日凌晨趕到賀甲村。團長向我介紹了戰斗情況后,告訴我定于9日拂曉5時對敵發起總攻,由2營擔任主攻,并命我統一指揮1營2營戰斗。戰斗發起后,2營摸到村東小高地,繼續搜索前進時,敵突然從草叢中向我開火,4連連長即率全連打退了敵人的沖鋒,并跟蹤追擊到賀甲村祠堂外。敵以野戰工事與我對抗,1營從賀甲村東北出發,拂曉時摸錯了方向,到3營攻擊陣地,險些與3營發生誤會,1營掉轉頭來對敵攻擊。3營在賀家村北側向敵攻擊,攻占木橋后,以一個連對敵迂回,配合正面攻擊,攻占村北敵陣地,向縱深攻擊。敵以民房工事頑抗,戰斗進展緩慢。團長原來認為村中之敵只有五六十人,在攻擊中發現敵的兵力火力不止這些人。戰后查明,寶堰、白兔之敵百余人,利用夜間下大雨繞過我警戒陣地,進入賀甲村,增強了敵固守待援的兵力,致使我對敵攻擊進展緩慢。戰至上午8時,團長為了迅速解決戰斗,調整兵力火力,決定上午10時發起第二次總攻,要各營同時對敵攻擊。敵利用民房工事與我反復爭奪。在殲敵大部后,敵退到祠堂內,負隅頑抗。戰至12時,敵怕我火攻,沖出祠堂向東南突圍,被我2營攔截。我率2營與敵拼刺刀,將敵全部殲滅。這時敵援兵已經到九里附近,團長為保持勝利成果,命令部隊主動撤出戰場,向北轉移。
初次見面,羅維道同志給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沒有架子,心情直爽開朗、謙遜,善于談吐。
1946年3月,部隊整編,羅維道同志任6師16旅旅長,我任16旅48團2營營長。這是我第一次在羅旅長直接領導下工作。部隊整編后,羅旅長到各團檢查指導工作。他專門來到我2營,一見到我時,便對隨行人員說:“我們是老相識了……他是個青年有為、有培養前途的干部。”羅旅長問我在2營工作情況,我向他作了匯報。羅旅長對我說:你過去在機關,現在在部隊,機關工作和部隊工作不一樣,部隊工作是要帶好部隊能打仗。根據我在基層工作多年的體會,要帶好部隊一要關心兵,要與戰士交朋友,與戰士談心,使戰士的思想活動,有什么心里話,敢與你講,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戰士的思想問題;二要養好兵,戰士吃得好壞,對他思想情緒有很大關系,因此要關心連隊伙食,要檢查督促司務長、炊事員,要做好適合戰士口味的飯菜;三要練好兵,要練好四大技術,小分隊的戰斗戰術動作,要發揚官教兵、兵教兵、官兵互教,使平時的訓練打起仗來能用得上;四要用好兵,平時訓練、派遣公差勤務,要節約用兵,要公平合理,使戰士沒有怨言和不滿,高高興興地去完成訓練和派遣的公差勤務;五要管好兵,部隊戰士一切行動要按照上級制訂的規章制度和臨時指示執行,例如內務衛生,站隊集合,軍人舉止,要合乎要求,克服散漫的游擊習氣。羅旅長講的一番話,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終身難忘。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按照他的教誨,做好工作。
部隊在克服了和平麻痹思想后,進行了三個月的軍事大練兵,部隊的政治素質、軍事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解放戰爭時期,華野在取得蘇中七戰七捷后,我因傷到師野戰醫院手術治療。當我傷愈歸隊途經師部時,王必成副師長將我留下,在作戰科幫助工作。在之后的漣水保衛戰中,羅維道率16旅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戰斗。尤其是在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敵74師從漣水西進攻漣水,師長急命16旅去增援漣水西線防守,羅旅長率16旅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戰斗,與敵進行了殊死搏斗。漣水戰役后我便與羅旅長分開了。
直到1974年我調到福州工作,才有機會再次見到羅維道老首長。我們久別重逢,格外親切,互相說了漣水戰斗別后的情況。老首長和夫人童健同志留我吃午飯,菜肴豐盛。飯后,羅維道又跟我進行了長談。我倆都說了各自經歷的事。下午4時,我和羅維道老首長告別說:我今后會利用工作之便,經常來看望你。羅維道說:希望你常來。之后,我利用工作之便,經常去看望他。
羅維道老首長2011年3月1日從南昌94醫院轉到南京軍區總醫院治療,我到南京參加會議,總要到醫院看望他,問清病情,祝他早日恢復健康。10月20日,羅維道同志病逝在南京軍區總醫院,我心情非常沉痛,默默悼念他。我當時在北京,未能與他見最后一面,十分遺憾。今年適逢羅老100周年,特寫此文,以表我對他的懷念之情。
(編輯 韓鴻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