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青,曹 遠,劉秀榮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指出,血壓測量是評估血壓水平、診斷高血壓以及觀察降壓療效的主要手段[1]。《中國血壓測量指南》積極推薦所有高血壓患者和老年人定期行家庭血壓測量[2]。2012年北京市18~79歲常住居民高血壓患病率已達到33.8%[3]。為了解北京市居民家庭血壓計配備及使用情況,北京市疾控中心在全市范圍開展了調查。
1.1 調查對象 北京市20~79歲常住居民。
1.2 方法
1.2.1 抽樣方法 2013年3月,采取方便抽樣方法,按照北京市城市、城鎮和農村人口比例抽取在本地區居住半年及以上的20~79歲成人且自愿參加者為調查對象,調查對象來自不同家庭。
1.2.2 調查方法 采用面對面詢問或調查員指導下自填問卷的形式。問卷為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對家庭配備血壓計的認知、家庭血壓計配備及使用情況等。
1.2.3 相關定義 正確測量血壓:每次測量血壓前,至少休息5 min;測量時袖帶與心臟保持在同一水平;每次測量均連續測量2次,取平均值作為當次血壓值。
1.2.4 質量控制 調查方案及調查問卷經專家論證,并進行預調查。統一培訓調查員及質控員。對調查流程、調查員詢問質量等進行現場督導。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核查。采用2次數據錄入并核查的形式保證錄入質量。

2.1 一般情況 調查涉及北京市16個區縣的29個街道和9個鄉鎮,共調查3 297例常住居民。其中男1 624例(49.3%),女1 673例(50.7%);年齡20~79歲,平均(41.9±14.9)歲;城市居民、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分別為2 616、229、452例,分別占79.3%、7.0%、13.7%;受教育程度除1例缺失外,初中及以下、高中/中專、大專、大學及以上者分別為752、829、749、966例,分別占22.8%、25.2%、22.7%、29.3%。已被確診的高血壓患者684例,高血壓患病率為20.7%。調查對象認為家庭血壓測量最合適的工具是上臂式電子血壓計、臺式水銀血壓計和腕式電子血壓計的人數分別為895、1 141、734例,分別占調查人數的 27.1%、34.6%、22.3%,另有527例(16.0%)不知道。
2.2 家庭血壓計配備情況 共1 650例(50.0%)居民的家中配備血壓計,其中684例高血壓患者家庭中475例(69.4%)配備血壓計,2 613例血壓正常者家庭中1 175例(45.0%)配備血壓計,高血壓患者和血壓正常者家庭血壓計配備率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9.913,P<0.01)。除11例未填寫血壓計類型外,家庭配備臺式水銀血壓計、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和腕式電子血壓計的構成比分別為43.3%(714例)、40.1%(661例)、16.0%(264例)。
2.3 家庭配備上臂式電子血壓計的影響因素分析 不同居住地、年齡組、受教育程度,是否患有高血壓及是否正確知曉家庭血壓測量工具的居民家庭中上臂式電子血壓計配備率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以家庭配備上臂式電子血壓計為因變量(配備=1,未配備=0),以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各因素為自變量進行非條件Logistic 回歸分析(賦值見表2),變量的篩選采用逐步后退法。結果顯示,進入方程的變量為居住地、年齡、大學及以上、患高血壓與對家庭配備上臂式電子血壓計的認知(見表3)。
2.4 家庭自測血壓情況 家庭配備血壓計的1 650例居民中1 236例在家自測血壓,占家庭配備血壓計者的74.9%,占全體調查者的37.5%。
配備血壓計的居民中,不同居住地、性別、教育程度及血壓計類型者家庭自測血壓率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組和是否為高血壓患者家庭自測血壓率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進行家庭血壓測量的1 236例調查者中473例(占38.3%)能夠正確測量血壓。

表1 3 297例居民家庭上臂式電子血壓計配備率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3 297 Beijing households owing electronic upper-arm blood pressure monitors i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groups
注:*受教育程度有1例缺失

表2 家庭配備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影響因素的Logistic 回歸分析自變量及賦值Table 2 Valuation of Logistic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owing electronic upper-arm blood pressure monitors

表3 家庭配備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影響因素的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3 Logistic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owing electronic upper-arm blood pressure monitors
注:*為參照組;△受教育程度有1例缺失

表4 1 650例配備家庭血壓計居民家庭自測血壓情況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1 650 residents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at home i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groups
注:*受教育程度有1例缺失;△血壓計類型有11例缺失
3.1 北京居民知曉家庭應配備上臂式電子血壓計的比例較低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建議家庭血壓監測使用經過驗證的上臂式全自動或半自動電子血壓計[1]。本調查顯示,僅有27.1%的居民認同家庭血壓監測最合適的血壓計是上臂式電子血壓計,34.6%的居民認為臺式水銀血壓計最適合,這可能是因為醫療機構多使用臺式水銀血壓計對患者進行血壓測量,使居民認為臺式水銀血壓計更準確。而實際上,使用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和正確使用臺式水銀血壓計對血壓檢測本身的作用并無不同,其測量結果一致,且臺式水銀血壓計的操作比較復雜,聽診法需要對測量者進行培訓,并存在汞污染的危險[4-7]。本調查顯示,22.3%的居民認為家庭應該首選腕式電子血壓計,這可能是因為腕式電子血壓計攜帶方便。而實際上,腕式電子血壓計測量結果受手腕位置及腕部解剖結構的影響較大[4]。因此,家庭血壓測量更宜使用上臂式電子血壓計。
3.2 北京居民家庭上臂式電子血壓計配備率不高 本調查顯示,50.0%的北京居民家庭配備了血壓計,但僅有20.0%的家庭配備的是上臂式電子血壓計,與楊曉輝等[8]報道的2009年北京市社區就診高血壓患者家庭上臂式電子血壓計配備率(20.4%)持平。本調查中高血壓患者家庭血壓計配備率為69.4%,低于徐小玲等[9]報道的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城市社區高血壓管理患者家庭血壓計89.3%的持有率。本研究多因素分析顯示,不同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年齡和是否患高血壓對家庭配備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有影響,但正確知曉家庭應配備上臂式電子血壓計的影響最大,正確知曉可使配備率提高11.178倍。
3.3 居民家庭血壓測量行為正確率較低 本調查顯示,進行家庭血壓測量者占全體居民的37.5%,占家庭配備血壓計居民的74.9%,說明血壓計的配備有利于家庭血壓測量行為的形成。38.3%的居民能正確測量血壓,這一比例明顯高于俞偉珍等[10]和王小愛等[11]報道的住院高血壓患者知曉血壓測量3次、每次間隔2 min、取平均值的比例,但仍處于較低水平。
因本調查采用的是方便抽樣方法,雖然考慮了城市、城鎮和農村的人口比例,但樣本的代表性及結果的外推性仍然受到限制。本次調查對象是北京市普通居民及其家庭,而不僅局限于高血壓患者家庭,所以調查結果仍能為北京市相關部門推廣家庭血壓測量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2.
2 中國血壓測量工作組.中國血壓測量指南[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12):1101-1115.
3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2011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7.
4 朱鼎良.高血壓(2)重視和推廣家庭血壓測量(續1)[J].中國循環雜志,2008,23(2):83-88.
5 劉麗芳,謝晉湘,晉庫根,等.汞柱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的比較分析[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2,14(2):147-148.
6 吳燕茹,鄭麗桑.臺式水銀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在體檢中的應用比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20):2434.
7 項桂芳,林巧紅,賈群,等.電子血壓計與水銀血壓計的對比分析[J].診斷與治療,2013,7(1):38-39.
8 楊曉輝,姚崇華.北京市社區就診高血壓患者家庭自測血壓情況及對血壓控制的影響[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8):739-743.
9 徐小玲,唐新華,黃歆然,等.浙江省城市社區高血壓管理患者家庭自測血壓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3,18(6):459-462.
10 俞偉珍,介麗霞,章玉珍.高血壓病患者血壓計持有及家庭自我血壓監測狀況調查[J].護理學報,2007,14(6):20-22.
11 王小愛,白奇連.高血壓患者自持血壓計及自我監測血壓調查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8):1059-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