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 瑤,石安華,張 黎
(云南中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云南昆明,650011)
全科醫學是一個面向社區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相關內容為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全科醫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醫學人才,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與轉診、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發揮好全科醫生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落實“預防為主”的方針,使醫療衛生工作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的健康。
中醫診病建立的是“生理—心理—社會—自然”的醫學模式,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對生命的精神層面、整體層面、動態層面的總體認識及功能調整上,體現在對生命的混沌現象的直覺、靈性觀測和把握上。中醫診病具有“治未病”和“簡單、便捷、價廉、有效”的特點,尤其是經濟不發達的民族地區,在經濟成本上是能承受的;傳統的中醫診療技能,比如針灸、推拿對于治療都很有療效;國家進一步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提高了中醫藥物的報銷比例,尤其是把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納入新農合報銷藥品范圍,這些都使中醫診病在科學研究和醫療實踐上具有鮮明的特點及明顯的優勢。
全科醫師是未來世界各國醫療服務的主體人群,中醫類別全科醫師以中醫全科醫學理論為基礎,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為導向,能夠熟練運用中醫理論與方法,開展預防、養生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服務、健康教育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康復、轉診等服務,成為社區醫療保健提供者、保健方案決策者、健康知識傳播者、社區健康倡導者及健康資源管理者。
我國全科醫學專業設置較晚,目前培養的全科醫師數量遠遠不足,其中中醫類別全科醫師更是嚴重缺乏,不能滿足臨床醫療服務的需要。近年來,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化,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基層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學歷偏低、整體素質不高的問題仍比較突出,經濟欠發達的民族地區尤為嚴重。這阻礙了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制約了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的需求。云南屬于西部地區,經濟不發達,各類人才非常缺乏。根據國家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案,應該“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的方針,進一步健全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這就需要民族地區建立中醫類別的全科醫師隊伍以維護和增進全體人民的健康。中醫診病具有“簡單、便捷、價廉、有效”的特色和優勢,能滿足經濟不發達的民族地區的客觀需要,符合集預防、治療、康復為一體的基層中醫類別全科衛生服務體系的要求。
為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基層衛生服務工作中的作用,達到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崗位職業的基本要求,需要對現有的中醫人才進行繼續教育,以便培養出一支能夠滿足基層中醫藥服務需求的中醫類別全科醫師隊伍。
為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基層衛生服務工作中的作用,高等中醫院校在培養中醫類全科醫師、教導中醫全科醫學的基本技能、滿足民族地區各族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而這一切的關鍵在于制訂科學的培養方案,確定培養目標,設置合理的教學計劃及開展教學實踐。我校于2010年承辦了云南省衛生廳的中醫全科醫生轉崗理論培訓工作,對該項目的培訓工作進行了實踐和探索。
云南省民族地區以中醫全科醫學理論為基礎,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為導向,以提高中醫全科醫生的綜合服務能力為目標,對從事基層衛生服務的中醫類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模塊開展轉崗培訓。
使學員在全科實踐中具有辨證思維和分析能力,掌握中醫全科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社區衛生服務的工作特點,能夠熟練運用中醫藥理論與方法,開展預防、養生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健康教育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預防、轉診等服務,成為社區醫療保健提供者、保健方案決策者、健康知識傳播者、社區健康倡導者及健康資源管理者,達到中醫類全科醫師崗位執業的基本要求,逐步建立一支能夠滿足基層中醫藥服務需求的中醫類別全科醫師隊伍。
結合學員實際情況,以集中輔導與自學相結合進行培訓。通過學習掌握中醫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對常見多發病、危急重癥等進行診斷、處置,能熟練運用中醫各項適宜技術處理常見多發疾病。
理論培訓分為中醫全科醫學概論、醫學心理與精神衛生、預防醫學概論、中醫養生保健學、中醫康復學、社區基本診查技能、社區中醫適宜技術、社區臨床常見病證及處理等8個模塊,共計165學時,參見表1。
1.課程設置及要求

表1 理論培訓課程設置及要求
續表

課程名稱學時理論教學要求中醫養生保健學18學時掌握中醫養生學基本理論和原則,掌握中醫精神調攝、藥膳食療、運動功法、四季養生、藥物養生等常用養生保健的機理與方法。熟悉開展社區中醫養生保健的策略與步驟。掌握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的養生保健方法,如老年、婦女、兒童等的養生保健等中醫康復學概論3學時掌握中醫康復學的基本理論和原則;掌握社區常見病中醫社區康復的物理康復、藥物康復和自然療法的基本方法,熟悉殘疾康復指導、康復服務和康復訓練方法社區基本診查技術中醫診斷6學時掌握中醫辨證思維在臨床上的應用;了解常見病的臨床診斷、辨證方法臨床常用診斷方法9學時掌握檢體診斷的規范化操作;掌握各類常用檢驗報告、X線、超聲波、心電圖的臨床選擇及意義中醫適宜技術應用針灸學12學時掌握針灸學的辨證論治,以及理、法、方、術的方法,掌握常用穴位的歸經、主治,熟悉常見病、多發病的針灸臨床適應證及配穴原則推拿學12學時掌握推拿治療的基本理論;熟悉常見推拿適應癥的推拿治療技能及在社區的應用原則其他外治療法3學時熟悉刮痧、貼敷、拔罐、中藥熏蒸等的適應證和應用原則;掌握本地區刮痧、貼敷、拔罐、中藥熏蒸等適宜技術的應用社區臨床常見病證及處理 中醫內科常見病15學時掌握中醫內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及處置,包括心肺系疾病、脾胃病、老年病等常見多發傳染病8學時掌握社區常見多發傳染病的診斷、治療及處置中醫外科常見病12學時掌握中醫外科常見病的診斷、治療及處置;中醫外科疾病的主要內、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以及急診處理原則中醫婦科常見病6學時掌握中醫常見婦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及處置中醫兒科常見病6學時掌握中醫兒科常見疾病的診斷、治療及處置中醫骨傷科常見病8學時掌握中醫傷科常見骨折、脫位的診斷、治療及處置中醫耳鼻喉科常見病4學時掌握耳鼻喉科常見疾病的診斷、治療及處置中醫眼科常見病3學時掌握眼科常見疾病的診斷、治療及處置急癥學11學時掌握常見急癥的診斷、處置及救治要點中醫醫療文件書寫3學時
2.考核
理論課程完成后,由云南中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組織專業基礎課綜合考核及臨床課程綜合考核。并結合自學、完成作業和面授到課率情況,給予綜合測評成績。成績合格者,授予繼續教育學分10分。
繼續教育學院根據教學計劃組織實施教學,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主要課程以課堂教學為主,選修課程以講座、輔導及自學的形式完成。

圖1 中醫全科理論培訓效果
通過分析2010—2013年度共計430名培訓學員的問卷研究,學員普遍對中醫類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的教學水平具有較高的滿意度,對理論培訓模式給予了積極評價。大多數學員認可在培訓中采用的教學方法,課程安排、教學內容等也基本滿足了基層中醫衛生技術人員對系統學習中醫全科知識、建立中醫全科理念、提高診療水平的迫切需求。主干課程的設置中,從各自工作的角度出發,大家普遍認為側重點應該是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對實際工作有幫助的主要是中醫全科概論、中醫養生保健學、中醫康復學。對于培訓的時間和方式,學員普遍認為,培訓時間與工作沖突,需要脫產學習,并要延長培訓時間,至少要6個月,這樣才能較全面地掌握中醫全科知識和中醫特色的診療手段。
從調查結果看,學員參加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培訓的動機,有314人(75.30%)是想要建立中醫全科理念,系統學習中醫全科知識;有184人(44.12%)想到三級醫院實習,提高臨床診療水平;有7人(1.64%)為完成單位任務,考試能通過就行;有10人(2.4%)沒有期望。這表明,絕大多數的參訓學員對于參加中醫類全科醫師轉崗理論培訓是希望能夠學習中醫藥方面的知識,并能夠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
我們發現,目前中醫類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存在現狀不容樂觀、中醫基礎理論普遍不扎實、培訓時間短、培訓方式單一、轉崗培訓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等實際問題。針對云南民族地區中醫類全科醫師培訓人員學歷參差不齊、培訓機會和知識再獲取的需求大、培訓方法和教材有顯著差異等客觀問題,我們提出:各級衛生主管部門應該高度重視中醫類別全科醫師的轉崗培訓,嚴格執行培訓政策;應擴大宣傳,加強基層中醫藥衛生醫療服務建設;培訓單位應該規范培訓教學管理,針對云南民族地區的特點,在培訓教材、培訓方法、培訓課程安排上要有針對性,以確保培訓取得實效;要建立符合省情民意的中醫類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課程體系。
云南中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按照云南省衛生廳的《項目管理方案》要求,已經連續三年承擔完成培訓工作。針對培訓任務的特點,繼續教育學院精心設置培訓內容,及時制訂并下發了培訓實施方案,并認真落實服務性保障措施。為很好地完成培訓項目,我院特邀專家對教學計劃進行論證,專家對整個教學安排提出了建議和要求,希望我院堅持做到以中醫全科醫學理論為基礎,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為導向,以提高中醫全科醫生的綜合服務能力為目標。同時,為保證培訓工作順利進行,兩個學院對培訓班學習、生活和臨床實踐等大量工作都做細、做實。學院的培訓科承擔了具體工作,隨班的工作人員認真負責、積極主動、細心周到。學員也主動承擔集體工作,熱情為大家服務,培訓班形成了關心集體、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依據《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崗位培訓管理方案》和《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培訓大綱》,繼職學院培訓科根據基層醫師的工作需求,制訂了適宜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極大增強了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并且遴選了臨床經驗豐富、教學能力強、具有中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8個模塊的教學任務。同時,還切合實際地增加了“中醫醫療文件(門診病歷書寫)”“現代中醫人的行為規范及形象”等專題講座;組織學員參觀云南省中醫藥、民族醫藥博物館和云南白藥集團,開拓了眼界,拓展了思維,提升了學員對中醫藥事業的熱愛程度。
繼職學院按照國家中管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類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模塊轉崗培訓大綱》的要求,結合基層工作特點,邀請專家對教學計劃進行了論證。同時,針對崗位專業內容,遵循“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組織學校的各學科專家編寫授課講義,突出針對性、操作性和實用性,力爭通過教學過程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要通過培訓,使學員在醫療實踐中具有辯證思維分析能力,掌握中醫全科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并能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熟練運用中醫藥理論與方法,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預防和轉診等服務。
云南中醫學院作為云南省城市社區中醫藥知識與技能理論培訓基地,在中醫藥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等方面有著較強的優勢,在師資和教學發展方面也有著比較豐富的經驗。但與全國類似的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強建設,促進發展,加大對我院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建設的支持和幫助。
目前我國全科醫學的教材大多是國外教材的編譯版本。為滿足全科醫生培訓需要,一些院校積極組織人員編寫教材,但從內容和知識結構來看模擬性強、水平不高、缺少中醫特色、缺少民族地區的特色。相對于國外的教材而言,我們的教材仍不夠成熟,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中醫類別全科醫學的內涵和現實意義都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此外,教材編者往往不是全科領域專家,這導致教材存在理論性太強、專業獨立性太強或者與臨床實際結合不夠的問題。所以教材的編寫和選用非常關鍵。比如民族醫學方面的知識該怎樣編入教材,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組織編寫體現云南的地域、人文、氣候、民族等特點,具有中醫診療特點和實用性較強的、適用于云南省社區衛生服務及中醫類別全科醫師轉崗理論培訓實際的教材尤為重要。
[1] 楊秉輝.全科醫學概論[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
[2] 胡凌娟,等.探索中醫全科醫師培養模式的一些思考[J].中華全科醫學,2011(9):25-28.
[3] 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23號)[EB/OL].http://www.gov.cn/zwgk/2011-07/07/content_1901099.htm,2011-07-01.
[4] 吳先勇.關于少數民族地區教師有效教學觀念的思考[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