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媛媛
近年來,隨著農民外出務工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留守在家的孩子們從小便失去了父母的監管,成為人們口中的“留守兒童”,而本文的“留守高中生”正是由這樣一群孩子成長起來的。他們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他們的成長、教育、身心健康、行為習慣等都與普通孩子有一定的區別,有些甚至已經為將來的生活埋下了嚴重的隱憂。他們的成長,更值得社會與學校關注。
一、留守高中生的現狀
1.心理狀態差
敏感、多疑、孤獨是留守高中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與普通高中生相比,留守高中生由于長時間無法正常地享受親情關愛,他們常常感到孤獨、寂寞乃至無助。正由于這種無助,他們往往表現出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在與同學和老師們的接觸時,他們很難輕易聽取他人意見,而且常常感覺到自身受到他人的輕視。進而表現出一定的暴力,性格孤僻乖張,逆反心理強。有些孩子因為抱團取暖,導致了拉幫結派,成立團伙,稱霸逞強,出現犯罪傾向的比例較大。
與此同時,自私、任性、自卑也往往是他們存在的問題。由于留守的高中生往往是由祖父祖母輩帶大,老人對孩子天然存在一種溺愛,導致這些孩子思考問題時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常常表現出自我、任性的特點。而當他們進入高中,與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一起生活學習時,他們常常表現出自卑、怯懦的特點。
2.行為習慣不好
生活自理能力出現強烈的兩極分化。由于跟隨父母之外的親人長大,有的孩子得不到正常的照顧,過早地出現了行為獨立;而有的孩子從爺爺、奶奶處得到了過于寵溺的關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碗都從未自己洗過,自理能力很弱。
金錢崇拜比普通家庭的孩子來得嚴重。在這些孩子們眼中,父母外出打工就是為了錢。在這些父母們的心里,由于無法近距離照顧孩子,就從金錢上滿足他們,甚至是無限制地滿足,導致這些孩子們對于金錢缺少正確的觀念,認為有錢就擁有一切。
3.學習存在很大問題
由于孩子們在學習上長期缺少父母的鼓勵和監督,他們往往沒有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自控能力較弱,常常不能獨立完成功課,這導致了他們成績進步出現一定的困難。同時,相較于初中、小學,高中的學習任務重,學業壓力大,留守孩子無法從父母那里舒緩壓力,更加重了他們學習的困難,甚至出現厭學、逃學的思想。
二、原因分析
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很多,但大體的原因有這么幾點:首先,父母不重視子女的教育,導致了這些孩子對待學習、生活缺乏一種積極態度,金錢觀不正確。其次,這些孩子缺少.來自家庭親情的關愛,導致了他們長期的情感缺失,出現了許多心理問題。同時,由于缺乏家庭的有力管理,他們普遍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都比較弱。
三、對“留守高中生”,學校應發揮的作用
像我們學校這樣的住宿制高中,留守學生每天二十四小時都生活在這里,學校儼然成為他們第二個家。如何讓這些孩子與同齡人一樣受到完整的、健康的教育呢?學校肩負著關愛和教育這些留守高中生不可推卸的責任。我認為,學校應做好以下幾點:
1.學校應以班級為單位,對他們多一點關愛
留守高中生剛來到學校時,最先接觸的肯定是各自的班級。班級的氛圍、班上的同學、班主任老師對他們的態度都是他們第一時間接觸并感觸到的。如果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在學生進校時,便掌握班上留守學生的情況,比如這些學生的數量、家庭情況、監護人聯系方式等等,對他們多一些耐心、多一分留意,將他們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做有效的記錄。多與之溝通、談心,從思想上及時糾正這些孩子出現的一些錯誤行為和想法,從生活上不著痕跡地關心愛護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班級的溫暖。比如,在學生生日來到時,全班學生為他唱一首生日歌;在寢室里打造出溫馨的寢室文化;季節交替的時候,多提醒他們換衣物等等。
2.發揮好學生與家長、學校之間有效溝通的橋梁作用
大多數留守高中生長期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與父母很陌生。父母打了電話來,雙方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遇到事情時,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無法解決,與父母之間又顯得十分隔閡,這造成許多高中孩子很多心理問題無處紓解。而老師們尤其是班主任老師們就應當發揮溝通這些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橋梁作用。定期與留守學生的家長通電話,及時告知家長孩子們的成長情況、學習情況、思想情況,同時了解家長們的現狀與心理,幫助雙方建立起有效的交流平臺。
3.用科學的方法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
留守高中生需要關愛,同時也需要正確的引導。這不僅僅是某些簡單的教育手法就能達到的。學校在給予留守高中生關愛的同時,學校也要使用科學的、多樣的方法,比如,通過組織觀看反映外出打工人群生活艱辛的影視劇,讓孩子們體會家長的不易,從而珍惜現在的讀書機會;通過與家長共同努力,讓孩子們建立起正確的金錢觀;組織他們多參加各種比賽、活動,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進而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幫助這些留守高中生的方法還有很多,學校只要多思考,就能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