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勁松
晉江市平山中學是福建省二級達標中學,我校以“以人為本、人人發展、人人成才”為辦學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但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困難。
一、學校管理中的困惑與思考
在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知識表達能力差,綜合概況能力不強,學習效率低,對問題判斷有偏差,道德水平不高,學生的這種水平是由學生綜合素質決定的,而綜合素質又受人文素養制約。
所謂的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也就是人的內在品質。
人文素養的靈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而個人的人文素養的質量是個人健康發展的結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蹦壳笆苁袌鼋洕蟪钡臎_擊,家庭教育異常功利,家庭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而片面地追求分數、升學率,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也變得異常功利;學生讀書的目的也相應變得功利,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變得不是那么健全。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制約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作為學校,我們能做的就是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生命教育是一個適合的切入點,因為“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珍愛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它通過多種教育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認識、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欣賞和熱愛自己的生命,進而關懷他人的生命,學會從容地面對各種困境和逆境,保持對生活的自信和堅忍不拔的勇氣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2007年秋季以來,我們結合學校實際進行了相關的探索與實踐。
二、以生命教育為平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探索
1.建設學習型組織,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我校以參加教育部“新形勢下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總課題,開展《學校青春健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課題研究為契機,采取集中培訓和個人學習相結合的形式,要求教師認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并定期進行交流,從而提高教師的文化底蘊,加強教師人文素養,使之成為學生思想的引領者和導師,用自己的學識、氣質、人格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學生。
2.重視青春健康與生命教育宣傳,加強人文環境建設。心理咨詢室定期出版《陽光不銹》《陽光·雨露》宣傳生命教育知識的小報,小報內容豐富,包括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疾病預防、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青春期課堂·成長靜悄悄等,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促進學生自覺地采納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為一生的健康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些也為班主任提供了教育的素材。
充分利用文化長廊,開辟“生命·青春健康教育”宣傳櫥窗。定期更換宣傳主題,創造溫馨的人性化的校園環境,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3.挖掘學科的生命化教育資源,構建人文課堂。學校充分發揮和挖掘學科德育作用,在課堂教育教學中滲透青春健康和生命教育,尤其是語文、生物、政治、地理、體育、音樂、心理等學科,任課教師從教材內容出發,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挖掘青春健康和生命教育內容,有意識地滲透生命教育。
此外,生命化的課堂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運用講述法、討論及辯論法、體驗教學法、實踐教學法、探索教學法、欣賞教學法、角色扮演、觀察和參觀等方法,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生命、欣賞生命、珍愛生命。
4.開設生命健康教育講座,引導學生自我提升。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為他們開設不同的講座,通過視頻、音頻、案例、互動、故事等多種形式和方法組織教學,提高教育效果和效率,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多重感官,使他們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多、較系統的知識。向學生傳授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識,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品質,從而提高其人文素養。
5.注重心理輔導,關注師生的發展。從學生常見的心理案例入手,經過簡單的理論分析、問題診斷,找出對策,指導學生實施自我心理分析、訓練和調節。在專職心理老師的引領下,學校的導師們為青春期遇到困惑的學生、教育孩子感到迷茫的家長以及遇到“問題學生”束手無策的老師及時地送去指導、點撥和幫助。
6.開展主題班會,在參與中學習、反思與建構。班主任以《生命教育》讀本為基礎,創造性地結合實際,精心設計生命教育主題班會,把角色扮演或小品或游戲活動引入課堂,學生在生命教育班會活動中多一點參與和活動的機會,有助于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悟。
7.搞活社團活動,陶冶學生情操。團委會開展的籃球聯賽、紅五月文藝晚會、清明掃墓等活動,文心書畫社、文學社、街舞社開展的相關活動,每學期開學初開展的緊急疏散演練,各教研組結合科技文化藝術節開展的主題活動等,有效地滲透生命教育。學生在活動中既學文化又學做人,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在活動體驗中提高人文素養。
8.重視家校聯系,提升家庭人文素養教育。我校除請家長到學校開家長會這一傳統形式外,還利用寒暑假組織班主任和科任老師深入到社區、鄉鎮家訪。全校科任教師均參與家訪活動,能更深入了解學生情況,與家長充分溝通交流,讓他們了解孩子的情況,并請他們配合,共同做好學生工作,提升家庭人文素養。
三、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成效與反思
1.生命具有唯一性。所有生命都有自己獨特的密碼,都令人起敬,都值得敬畏,敬畏生命是教育的倫理起點。它是對應試教育、就業教育、技能教育等僅僅服務于學生的生存競爭的教育的揚棄和超越,是引導學生珍愛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
2.生命化教育是自主的、互動的、開放的,需要不斷質疑,充滿活力、良知、愛心,對人有無限寬容之心,不斷促進人的覺悟境界與生命質量的提升。它關注所有人,關注差異、獨特性,從而促進所有人的發展,關注每個人的當下體驗。生命化教育強調教育的獨立價值、獨立品格,對人的靈魂眷注、呵護、成全作為本始也是最為永恒的使命。
3.人文素養的提高能夠啟迪人的智慧,開發人的潛能,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規范人的行為,促進社會的和諧,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學會擔當責任,關愛別人,明辨是非,健康成長。人文素養的提高能幫助學生肯定自我價值,引導學生不斷作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層層推演,進而關愛他人、家庭、國家、社會,成就己立、立人。
在探索與實踐中,我們也深深地認識到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學生的共同努力。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