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榮
摘 要:教材是教學的藍本,是教學的依據。學生是在教材的引導下,進行系統的知識建構。所以,教材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構建活的課堂教教學,是教師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教材使用;校本教材;創造性
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對學習的含義有下面的論述:“學生的知識建構,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這里所說的學習資料包括教學用的教材,可以說這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料。學生是在教材的引導下,進行系統的知識建構。所以,教材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一、開發教材的背景
基礎教育階段的新課改實施以來,教育部新課程改革領導機構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學理念,這些教學理念的理論基礎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經過廣大教學工作者的努力,提出了很多的教學模式,探索了很多的教學方法。創造性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并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是高中語文乃至高等教育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和目標。基于此,筆者進行了這一課題的實踐探索,其目的是構建一個高效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
二、開發教材的意義
1.開發教材可以有效地創設活的課堂
教材是死的,教學是活的。教師的教學如果過于拘泥于教材,那么教學也會顯得狹隘,不利于學生的知識面拓展和綜合能力的形成。因此,開發教材可以使課堂更加靈活,學生的學習也會更加靈活。
2.開發教材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與發散思維能力
21世紀人才標準的一個新變化就是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一個國家沒有創新就不會有發展。因此,教師在學情許可的情況下,創造性地開發教材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為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開發教材可以激發成就感與進取心
一名教師如果只是循規蹈矩地進行教學,那么他永遠都是一個教書匠,永遠不能成為一個教育家。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成功開發教材,甚至形成獨具個性的校本教材,那么教師就會體會到創造帶來的樂趣和愉悅,激發教師的進取心,使其體會成就感而提高工作積極性。
三、如何開發和創造教材
1.結合實際課堂教學
教材的文本其經典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師在教材開發方面,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進行開發,一定要保證教學的實效性、科學性和高效性。
2.樹立新的教材觀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十幾年,教師們在探索,如何使用教材使其成為教學高效性的促進者。所以,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教師要樹立新的教材觀,用教材,成為教學的依托,不是以往傳統教學中的教教材。這一觀念對于教師開發教材資源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
3.有效開發和創造教材的途徑
(1)結合教學適當增加內容。蘇教版高中語文在閱讀教材方面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教師很好地把握教材的編排體系,就可以科學有效地開發教材內容。比如,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引進”教材的方法。名家名品眾多,一個作者的文章也不是就一篇經典,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圍繞著教材文本,或者是挑選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是不同作者的類似作品,充實到教學中,讓學生更多地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更多地感悟生活中真、善、美,提升學生的閱讀品味,用文字凈化學生靈魂。這樣學生的閱讀面廣了,視野開闊了,感悟和理解能力提高了。
(2)借鑒其他版本教材內容。新課改后,一個課程標準多種版本教材,是一個最大的改革特點。如,人教版、S版、粵教版、北師大版、長春版等等,教師要博覽教材,從其他版本教材中汲取營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高屋建瓴地博采眾長,借鑒其他教材的精華,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進而使學生的知識視野開闊了、知識儲備豐富了、學習能力增強了。
(3)開發校本教材。研究出一套實用有新意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在一個科學合理的編排標準下,無論文本還是專題都能符合學校學生的實際,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除了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外,本著語文即例子的原則,按照一定的體例編寫符合學生實際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教材。
(4)修改教材編排順序。確定語文教學的內容,對包括教材在內的課程資源進行系統的開發和安排,在這些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提供操作性。教材編排方式的變化可以促進教師教學的系統性和條理性。好的教材可以讓每一位教師上課的時候都知道自己應該教給學生什么,都能有明確的目標意識和能力培養意識。
在實踐中,教材無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新課改理念之一就是要活用教材,將教材作為教學的藍本,適當地延伸和拓展,使學生的知識獲得更加無限。同時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教學理念更是深入人心,也是高效教學的保證。
參考文獻:
[1]喻平.語文教育心理學[M].廣西教育出版社,2012.
[2]張國龐.語文課究竟應教給學生什么[M].語文教學參考,2011(11).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