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勇
由于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導致現在的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習風氣不濃,參差不齊的現象日趨嚴重,學生的整體素質有所下降,“問題學生”也隨之增多。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已成為我們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任,同時也成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而欣賞和贊美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大量的實踐表明:“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欣賞贊美問題自信潛能心理學家威廉姆斯曾說:“人類最深的尋求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贊美”。九年義務教育普及了,但由于現在的教育對學生來說還缺乏一個學習的制約激勵機制,加之現在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使社會的大環境影響到現在學生的思想和成長,導致現在的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習風氣不濃,參差不齊的現象日趨嚴重,學生的整體素質有所下降,“問題學生”也隨之增多。所以,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已成為我們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任,同時也成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多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經常對學生進行欣賞和贊美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對于失去自信心的“問題學生”來說,抓住其閃光點適時地對其進行欣賞和贊美,更會對他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欣賞和贊美學生,能幫助學生找回自信,激發其潛能
莎士比亞說:“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激發他們的潛能。真心賞識孩子,就如一劑甜蜜良藥激勵孩子。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先天稟賦不盡相同,對待問題學生,我們要學會透過放大鏡去看待他們的閃光點,用寬容的目光去看待他們的缺點,把他們的優點加以放大,加以贊美,幫助他們找回自信心,激發其潛能。賞識是人不斷奮進的動力,它能幫助孩子找回自信心,樹立信心。每個人所具有的智慧是不一樣的,正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幾乎在完全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方面展現出的才能是不一樣。如有的學生對美的感悟力極強,有的學生對音樂情有獨鐘,有的學生擅長數理化,有的學生在寫作方面表現非凡,有的學生好奇心強,凡事想探個明白……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承認每個學生都是人類社會中的唯一杰作。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創造自己的發展空間。教師應用賞識的目光,激勵的眼神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充分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掘自我。
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西方現代人際關系教育的奠基人——卡耐基,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誰能想得到卡耐基小時候因為調皮搗蛋,搞惡作劇,幾次差一點被學校開除,被別人認為是一個“壞孩子”。甚至于他的父親在向他的繼母介紹他時這樣說:“親愛的,希望你注意這個全郡最壞的男孩,他已經讓我無可奈何。說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會拿石頭扔向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壞事。”而正是他繼母的欣賞和肯定使他找回了自信,重新認識了自我。他的繼母是這樣做的,聽了父親的話繼母微笑著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頭認真地看著他。接著她回頭對丈夫說:“你錯了,他不是全郡最壞的男孩,而是全郡最聰明最有創造力的男孩。只不過,他還沒有找到發泄熱情的地方。”繼母的話說得卡耐基心里熱乎乎的,眼淚幾乎滾落下來,就是憑著這一句話,他和繼母開始建立友誼。也就是這一句話,成為激勵他一生的動力,使他日后創造了成功的28項黃金法則,幫助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道路。
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其內在的潛能,那些問題的學生也不例外。在日常的實際教學中,老師要有一雙“慧眼”,學會以欣賞的目光去看待學生,要善于觀察發現他們課內外哪怕是極其微小的一點閃光點,抓住時機加以肯定,給予欣賞和贊美,培養其自信,激發其潛能。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個性特點,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內心,去了解他們,真誠地關注他們,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適時地肯定他們,激發他們潛在的上進心,幫助他們重新找回自信,做回自己,激發自身潛能。
二、欣賞和贊美問題學生,能幫助學生重塑自我
卡耐基說:“使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贊美和鼓勵。”其實,任何一個學生,都想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而作為問題學生來說這種愿望往往會比其他的人更強烈。“親其師,信其道”,作為教師,很多時候在情景中的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觸動到學生的心靈深處,給他們以很大的激勵,甚至能影響他的一生。善意的贊美實際上是一種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資,是一種驅使人奮發向上、銳意進取的動力源泉。內向怯懦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調皮好動,自制力差的孩子偶爾也會做得很好,也許在常人看來這些微不足道,但作為老師,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表揚鼓勵。我們大可不必等待學生取得巨大成績時才表揚,其實很多看似平常的小小的進步都應得到教師的欣賞與贊美。聽慣了批評的后進生,作業完成的及時了,可以表揚;書寫工整了,可以表揚;打架次數減少了、聽課認真了,更應該得到表揚……賞識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一句鼓勵的話語,也可以是一個親切的動作,甚至可以是一抹贊許的目光。“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其閃光點,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的這些閃光點,公開贊美,幫助學生重塑自我。
臺灣作家林清玄青年時代做記者時,曾報道過一個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細膩,犯案上千,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感嘆:“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那么靈巧,風格有這樣獨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發自內心的感嘆和贊美,竟改變了一個青年的一生。如今,當年的小偷已經是臺灣幾家羊肉爐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這位老板誠摯地對林清玄說:“林先生寫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點,使我想,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沒有想到做正當的事呢?”從此,他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我們可以想象到當學生收到充滿關懷和愛護的贊美后的激動心情,同時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會按照老師的期望去努力塑造新的自我。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個著名口號是“要讓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他認為只要教師善于運用這種教育,就有可能挽救一大批問題學生。尤其是對那些有這樣或那樣缺點的學生,他們更渴望得到來自各方面的賞識,就更需要給予關愛和尊重。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心理激勵是一把挖潛啟智、培養學生奮發努力、快速成長的金鑰匙。教師善于表揚,就意味著會贏得教育上的主動權。賞識是一枚火種,能夠點燃人心中的希望之火,能夠給成功插上飛翔的翅膀。常常豎起你的大拇指吧,這對學生來說或許是成長道路上的巨大動力。讓我們永遠記住周弘老師的一句話:“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讓欣賞和贊美成為問題學生的一劑良藥,讓我們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