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紅
摘 要:轉基因食品的爭論由來已久,但直到現在也沒有個準確的定論。說到底轉基因作為生物學的一個技術出現,必然會經過一個較長的認識和研究論證的過程。主要描述,作為中學生物教學來說,如何從這個爭論中提高對生物學的認識,就如何把握好課堂教學,做了自己的實踐論證。
關鍵詞:轉基因食品;爭議;高中生物教學;創新意識培養
2013年6月13日,農業部批準發放了3個轉基因大豆生物安全證書,使得轉基因技術安全問題又一次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尤其是科普作家和網絡名人之間的論戰,使得轉基因食品的問題,在社會上引發了廣泛爭論。高中生物課程中在“遺傳與進化”“生物技術實踐”“生物科學與社會”和“現代生物科技專題”四個模塊中分別涉及轉基因科技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社會價值。通過這些模塊的學習,我們對于轉基因也有了基本的認識。如何科學地看待轉基因的爭論,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認識高中生物的教學。
一、生物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來,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生物學理論一直是生物教學的重點,學科體系上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更是強調的重中之重,高中生物教學僅僅局限于對生物學理論和概念的記憶。在此理念下,學生學習生物的動力就是為了高考多考幾分,由于這些內容離生活太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小,更談不上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即使在生活中遇到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也難以加以科學的解釋,比如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等等。
生活中無處不存在生物學知識,醫療衛生、保護環境、體育運動等等,都密切與生物學相關。前面所說的轉基因生物、轉基因食品等名詞在媒體中頻繁出現,使人們對于生物學的關注度空前的提高,但是對于這些家喻戶曉的名詞,絕大多數人并不了解其背后的生物學原理,比如轉基因食品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性。正是因為對于這些問題的一知半解才導致了更大的爭論。如果我們從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高度來全面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積極倡導研究性學習,將生物學教學密切聯系生活,必將培養一大批具有生物學素養的公民,這對于宣傳和普及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定有積極的意義。如果絕大多數人,都能基本了解轉基因的問題,也必將對于我們是否接受轉基因做出科學的決策,那么這個爭論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二、生物學教學必須以科學與技術的普及教育為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當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是,對于包括生物技術在內的科學技術,相比世界水平,我們還有一定的差距,對此我們仍然要有清醒的認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提升,說到底還是要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勞動者的素質提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物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把生物教育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
生物學是一門與技術緊密相連的科學,生物學的進步恰是在一次次的技術革新中持續向前的。生物技術的革新在世界范圍內正如火如荼、日新月異。恰是生物學家卓越的開創精神和創新行動,才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如此美好。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側面去探究,培養學生敢于創新的意識,讓學生把已學到的生物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手段,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實現。生物學的奧秘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任何答案都不是一成不變、絕對的。我們在生物教學的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教學中舉出典型的生物學事例,比如克隆羊多利的故事、轉基因水稻的研究等都可給學生以科學的創新意識培育。
三、生物課堂要多樣性,既要走進小課堂,又要貼近大自然
我們通常的小課堂自然就是老師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要求進行簡單的“傳道授業解惑”。在21世紀的前十年,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我們不能再拘泥于小課堂的常規形式,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來展示所學內容。教學全媒體的概念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運用數字化多媒體,可以把相對枯燥的靜態材料,轉變為聲、光、電為一體的動態效果,向學生展示多彩的學習內容。通常情況下,人們對于動態的東西記憶尤其深刻。還以轉基因問題為例,事實上轉基因的爭論并不是現在才有的問題,早在1994年轉基因食品于美國問世之時就有了爭論。網上的資料很多,真正適合學生的東西我們自己先遴選出來,然后再整合音頻、圖像、圖形和文字等,用極其活潑或者幽默的動態畫面,非常形象地呈現給學生。通過這樣的手段,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小課堂變成了無限擴展的大課堂。
當然,大自然是一切生物學知識的源泉,貼近大自然是我們獲得真正的生物知識的直接途徑。如今,我們的很多學生,無論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孩子,出于安全和學業等各種考慮,已經很少能直接從大自然中汲取知識,親近大自然幾乎成了一個奢望。2014年,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期間,我組織學生一起進行了一次有目的的游園活動。世園會的展覽主要以園藝花卉為主,同時有草綱園、綠業園、農藝、科學等園區,是一個盛大的生物學知識大聚會。在參觀之前,要求大家先了解世園會的基本情況,然后游園中各自根據興趣選擇植物的多樣性、各種花卉、藥用植物、海洋生物等等方向收集資料,使他們獲得豐富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在其后的課堂上,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享體驗和收獲,使學生的體驗更加深刻,再加上我的適當引導,讓他們既學到了教科書上的知識,還把它同生活體驗聯系在一起,學到了“活”的知識,取得了令人非常滿意的效果。在興趣的引導下獲得真正的生物學知識,這正是我們生物教學的初衷。
參考文獻:
戴容修.高中生物教學與認識轉基因食品探析.華中師范大學,2008.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