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梅
摘 要:2014年頒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試點城市把技術這門課程加入了高考選修科目中。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技術性課程,有著其不可忽略的特殊性,這些特殊性決定了信息技術課堂的效果。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要了解它的不同之處,有的放矢地完成每堂課的教學內容,真正達到信息技術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理論實踐;分配時間;與時俱進;認知態度
信息技術的課堂與其他學科有著很大的不同,其存在著明顯的特殊性。下面就這個問題,簡單剖析一下我的觀點。
一、信息技術課堂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
信息技術課堂有別于其他學科課堂,最大的差別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既掌握理論又熟悉實踐的過程。比如,在講授應用軟件Word時,教師要用至少20分鐘的時間給學生介紹相關的理論內容,讓學生在應用軟件的同時加強理論方面的理解,能夠快速掌握軟件中各項功能的使用,應用起來更得心應手。因此,這20分鐘的理論知識授課不可缺少。而課堂上剩下的25分鐘為學生的實踐時間。
教師就要嚴謹、合理、科學地分配這25分鐘,向這25分鐘要效果,要成績。在這25分鐘里,教師要讓學生練習剛剛講授的各項操作功能,還要讓學生明白在以后的文字排版中,該如何應用這些功能;另外還要讓學生會運用這些操作制作出美觀、大方的版面。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環節中,精心設計練習任務。既照顧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對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如,在講授演示文稿教學內容中關于自定義動畫操作。教師在講授完基本操作要點后,任務是讓學生設計一個小動畫片。這個任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興趣,在設計過程中,既練習了自定義動畫操作,又培養了學生的設計能力。
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信息技術課堂更要與時俱進
在人類科學發展的道路上,沒有任何一門技術如信息技術一樣發展如此之快。從1946年第一代電子計算機的問世,到現在五十年的時間里,信息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無法超越,幾乎是每隔一段時間信息技術就在前進。
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要緊緊與時代相融合。舉個例子,2014年美國微軟公司宣布Windows XP操作系統退出市場,代替使用的是Windows7和Windows8操作系統,如果教師還在給學生講授Windows XP操作系統的操作要點,那豈不是浪費了時間和精力,耽誤了學生的發展?
所以,信息技術課堂上要比其他學科更接近時代發展,教師要隨時掌握當代信息技術的主流技術,切不可用過去的舊知識應付了事,讓學生掌握的是過時的技能,失去了信息技術課掌握對信息處理的技巧。即使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無法實現隨時對機器更新換代,但教師在講授時一定要涉及新知識的要點和與已有內 容的差別。
三、信息技術課堂是高度綜合的課堂,在課堂上要體現出學科的整合
信息技術學科最初的理論基礎是數學、邏輯學、物理基礎和電子學。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它越來越多地與其他學科發生密切的聯系,如語言學、心理學、工程學、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材料學、光學、生物學等,同時促進了其他學科的發展。
基于這一特點,信息技術課堂就要考慮與其他學科綜合的特點,不能只是單純地安排信息技術方面的獨立內容,要全面考慮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與其他學科融合在一起。
信息技術的概念是:主要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一切與信息的獲取、加工、表達、交流、管理和評價等有關的技術都可以稱之為信息技術。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ICT),主要包括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
除去大學以《信息技術》為專業的課程,學生的其他教育階段,如小學、中學、高中這些時段,信息技術課堂上更應偏重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利用計算機這一工具,學會去采集、加工、處理信息,并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因此,信息技術課堂上要讓學生將其他學科整合在一起,會使課堂更為生動和有效。
如,在講授Flash動畫制作課程內容時,教師安排學生制作動畫星球運動的軌跡動畫。學生有興趣制作,又復習了地理知識,還能把信息技術知識與學科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四、信息技術課堂要讓學生認清其實用性,改變學生的認知態度
截止到現在,很多省市的信息技術課還沒有被列為高考科目,只是在高中階段以會考或結業考試的形式督促學生。很多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沒有興趣,致使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不能靈活安排課堂內容。有的學生甚至帶著其他學科的練習題來上課,令信息技術教師苦不堪言。
在我國偏遠地區的學生認知范圍內,對計算機的理解就是上網、玩游戲等一些娛樂性工具,而非把計算機當作一種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因此,對信息技術課上的一些內容,學生不感興趣,更別提主動去學習了。
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還要從實際工作出發,給學生多講應用實例,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類已經離不開了。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態度,讓他們感悟到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