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松
摘 要:高質量,低負擔是新課程教學的主要特征,教學效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從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的主動性、靈活使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來闡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物理;教學;效率
新課改重視減負增效,教學質量的提高不能用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方法,而應該著眼于課堂的教學效率,因為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看課堂的教學效率,丟失了課堂這個教學的主陣地,想利用課后的方法進行彌補,無異于本末倒置。在以往的教學中,部分老師課堂的教學效率不高,就采用補課等的措施挽救,最終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部分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興趣對學習來說極為重要,沒有了學習興趣,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教學是老師與學生共同進行的雙邊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如果只憑助老師的精彩講解,未必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應該充分重視這個因素,務必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1.聯系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的生活閱歷有限,對生活中出現的物理現象懷有好奇心。而生活又離不開物理,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規律,而其中又蘊藏著無窮奧秘,所以我們在上課時所舉的事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利用生活與物理的聯系開展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的能力。如,在學習“光的折射”知識時,如果只憑老師講解,光線透過不同的介質會發生彎折現象,學生是沒有興趣聽講的,即使聽講的學生,也未必能聽得懂。假如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先請學生透過金魚缸,看看里面的金魚,說說看到的變化,學生會很有興趣地觀察,并思考金魚被放大的原因;也可以給學生分發一個凸透鏡讓學生“玩玩”,說說觀察到的現象有什么變化:有的學生會發現教材上的字變大了,有的學生發現遠處的某些物體倒立了,有的學生會將它放在太陽光下,并發現地面上出現了很亮的光斑。從上面的例子中看出,聯系學生的生活進行物理教學,有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
2.開展物理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強調,應該逐步做到大部分物理課在實驗室中進行。以新奇有趣的實驗導入新課,學生都是喜歡實驗的,初中生更是如此,不少學生之所以喜歡學習物理,就是因為物理教學經常有實驗活動,因此,老師要用好實驗這個利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液體汽化方式沸騰知識的時候,可以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做個“紙鍋燒開水”的小實驗,因為在學生的頭腦里,紙是包不住火的,不可能用它燒開水,但實驗的現象是水沸騰了,紙沒燒著,他們驚呆了,這樣就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靈活使用多媒體,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多媒體可以直接播放各種文字與圖片,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尤其在復習課、習題課上,它的作用更為明顯。此外,多媒體有強大的視、聽播放功能,可以模擬各種實驗與物體變化的過程,這就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增加了感性認識,從而減少了學生抽象理解物理原理的時間與精力,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比如,分子是肉眼看不見的,它是怎么運動的?它們之間如何產生作用力的?老師很難說清楚,即使拿個模型也無法向學生說清楚,但是,利用信息技術,將分子有關方面的性質做成課件,學習看著這些“逼真”的畫面,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分子方面的性質了。物理上有些問題是無法用實驗向學生說明的,比如,核爆炸、日食、月食以及衛星繞地球運行等,我們都可以利用課件進行模擬,這樣就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由于課件能模擬各種物理現象,因此,它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形勢下,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課上得好不好,效率高不高,不能只看學生接受了多少知識,要看學生有沒有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沒有得到提高,素質有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尤其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方面,有沒有取得進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了,才能形成終身再學習的能力,這樣的課才能符合新課改的理念,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才是我們老師的追求。
開展探究式教學,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體驗研究科學的過程,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也許初中生所探究的物理問題是特別簡單的,而且在物理學上早有定論,但對初中生來說是十分新鮮的、好奇的,由于他們的基礎知識有限,在進行科學探究實驗的時候,需要老師做好各方面的指導工作,努力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總之,每個老師都要重視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要向課堂教學要質量,否則,就很難實現新課改減負增效的目標。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大膽探索,敢于創新,就一定能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穩步提高。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