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本刊記者/李妍婕
如何密切聯系群眾,聽民困,解民憂?近日,全省各地以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領導干部帶頭走進社區聽民聲辦實事,與群眾同吃住同勞動,幫扶結對認親,努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感情上是否貼近了群眾,思想上是否尊重了群眾,行動上是否更關心群眾,黨員干部要認真想想崗位職責,是否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聽說我們的女區委書記來了,我反映一個問題能解決嗎?”1月16日上午,在南充市順慶區西門壩街249號小區里,居民陳女士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聽見這話后,區委書記伍果麗立即走上前問:“是什么問題?我盡力解決好!”
這個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小區,是原木材廠職工宿舍,有431戶居民。因為在背街小巷里,又沒有物業管理,管道老化、化糞池經常堵塞等問題無人問津,所以污水遍地、垃圾亂扔,整個小區都散發著刺鼻的惡臭,讓居民們苦不堪言。“小孩出門靠背,大人走路‘搭橋’。”“我在這里住了8年,每到夏天我從不出門”。80歲的居民蒲景壽說,樓下污水遍地,進出要踩著磚頭跳著走,加之晚上沒有路燈,很容易摔倒,像這樣環境臟亂差的小區,領導都不愿意來調研。
當居民聽到區委書記來了的時候,半是驚訝,半是高興,都紛紛訴說著小區亟待解決的問題,希望伍果麗為大家做實事,把化糞池管道疏通,給大家一個干凈、衛生、舒適的生活環境。
“我們既然來了,就會想方設法為大家解決好問題!”其實伍果麗也沒想到,在順慶區還有環境這樣差的小區。她馬上在小區內召集街道辦事處及相關人員開會,要求街道辦事處立即組織人員疏通管道,在兩天內將小區化糞池疏通,“還要加強小區環境管理,幫助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選出業主代表,發揮居民管理小區的主體作用。”伍果麗說。
當天下午,區城鄉規劃建設局組織的施工隊伍立即進場,20多名工人開始挖坑、埋管子,對小區內的垃圾進行清理,對車輛停放點進行了畫線規范,設立了標識。
“我們的女書記是說話算數的人!她真的把小區的事放在心上!”經過兩個月的整改,小區舊貌換新顏,不僅拆除了200多平方米的違章建筑,將衛生死角100余處清理干凈,還排除各類安全隱患16處,看到現在干凈整潔的環境,居民們臉上滿是喜悅。
3月14日,伍果麗再次來到小區,看到煥然一新的環境面貌,她由衷地高興,詢問著居民還有什么樣的需求。在這生活了25年的弋道成說:“希望能在院壩內放幾張椅子,再安裝點健身設施,我就可以和同院的老朋友一起出來打打麻將,切磋棋藝,鍛煉身體。”
在福樂小區的院壩里,記者又見到伍果麗的身影。她與社區居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談變化、“零距離”傾聽群眾呼聲。“領導干部就是要真心實意地為百姓辦好事,解難事!不能遇到問題繞著走,睜只眼,閉只眼……”伍果麗以自身的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誓言,得到了小區居民的認可。
“以前我們不想干部來,現在我們是歡迎干部來,他們來幫我們老百姓解決問題,做了實事。”84歲的張茂才老人特別高興,“感覺書記就是我們社區的一員,我們也有了‘當官’的親人。”
春茶采摘時節,茶農最為忙碌。3月14日早上7點,天色微亮,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蘇壩鄉白楊曹村的山路上,茶農曲別木實背著采茶工具朝自家茶園走去,和他一起的,還有前來“走基層”的縣農業局副局長李弘勇。
“今年茶園情況怎么樣?”“今年產量提高了。”
“價格呢?”“價格比去年高,每斤能多賣10至15元。”……

了解到今年茶葉產量和銷售都不錯,李弘勇十分高興,但來到茶園時,李弘勇卻發現了問題:茶樹新發的葉子長得參差不齊,應該是缺肥。李弘勇趕緊打電話讓局里的農業技術人員查找原因。
“主要是催芽肥沒施,催芽肥應該在茶葉采摘前10至20天施,每畝施20斤左右的尿素。”和農技人員討論后,李弘勇決定把這個情況記錄下來,并分發到各個鄉鎮,對所有茶農進行講解和指導。
和農業局一樣,如今,馬邊各級各部門都在開展“走基層”活動,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記錄民情臺賬、及時解決問題、接受群眾監督。
“我們林業部門,工作地點應該在山頭、林區、田地,在廣大林農家中。”馬邊林業局局長帶隊,深入邊遠農村,手把手指導農民育苗栽植技術。
“煙峰村的綠化景觀可否以種植蔬菜的方式替代”“能不能在各村常駐一名農技人員隨時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馬邊扶貧移民局干部人手都有一個筆記本,過去是用來記錄工作事項,現在本子上密密麻麻記錄的都是新寨農戶的“民生訂單”。
……
黨員干部“走基層”,帶來的是一項項惠民之舉,辦成的是一件件好事實事。
建設鄉聯河村,老百姓在“基層夜話”中提出修建獼猴桃示范園和茶園產業路的想法,不到一個月,修路之事便落到了實處。這兩天,聯河村村民個個喜笑顏開,大家逢人便講,“黨委政府為咱老百姓辦了實事,修起了大家盼望的致富路。”
馬邊衛生局黨員干部在“走基層”活動中,了解到老河壩鄉坪和村沒有正規的衛生室,村民看病比較困難,立即和村兩委商量解決辦法,最后由衛生局出資,在村委活動室建起了衛生室,解決了困擾坪和村老百姓的看病難題。
“我們的意見,他們都當回事,認真解決,我們很滿意!”在勞動鄉金星村,村民關于試點蔬菜大棚的建議得以落實,蔬菜種植戶陳永貴欣喜地說:“干部以前離得遠,現在圍著轉,以實際行動走進了我們彝區群眾的心坎里!”(責編:裴佩)